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功在桑梓﹐澤及同鄉──訪浯江公會60周年「特別貢獻獎」得主

發布日期:
作者: 呂紀葆。
點閱率:704
字型大小:

楊清芳:回饋宗鄉團體‧理所當然
新加坡浯江公會自成立以來,任期最久的主席,當推蔡普中,約有20年,其次是楊清芳,從1989年至2000年,也有11年之久。當初何以加入浯江公會和其他宗鄉團體?很多人都說參加社團,甚至貴為領導,既浪費時間又花錢,楊清芳為何樂此不疲?有何感想呢?這位平易近人的前任主席說:「我赤手空拳從金門來到新加坡謀生時,宗鄉團體給了我很大的照顧和支持,才能讓我有機會在日後尋求發展。飲水思源,我是應該回饋這些宗鄉團體的………」。
原來,1943年楊清芳南下新加坡,在未找到工作之前,22歲的他曾寄宿在湖峰社五天。事業有成後,他不忘過去湖峰社對他的照顧,因而在各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現為該社榮譽會長。
楊清芳在1959年創立了「利興( 私人) 有限公司」,八十年代擴大營業範圍,批發各國燈飾、家庭電器用品、五金等。八十年代中,公司也向中東和非洲發展,生意網路趨向全球化。2000年後,他退居幕後,由孩子們打理。
楊清芳於五十年代末,在當年浯江公會副主席蔡普中的推薦下加入浯江公會。七十年代開始,他先後擔任公會互助部財政、慈善股主任、副教育股主任、交際股主任、建設股主任、副主席。1988年李皆得卸任主席一職後,他接過棒子擔任主席。2000年他退位讓賢,受委擔任信托兼會務顧問迄今。他在1975年也獲選成為金門會館董事,2008年從副主席的職位卸任,現為名譽董事。
楊清芳在事業有成之後,對家鄉公益,不落人後,在祠堂廟宇與學校機構設立獎助學金,慷慨捐輸,1989年榮獲金門縣華僑協會頒賜《模範華僑》榮銜。
楊清芳擔任浯江公會主席期間,浯江公會順利地於1990年遷入金門會館大廈。楊清芳說:「浯江公會原置有屋業於芽籠九巷 ,後來遷來與金門會館同在一個屋檐下,旨在與金門會館相輔相成,避免活動的重複。」他舉例說:「金門會館頒發大專學院獎助學金,浯江公會就專注中小學獎助學金;浯江公會附設互助會,金門會館就不必再設。總之,金門會館舉辦的活動,浯江公會不必開辦。其他如新春團拜、歡迎海外嘉賓,以及節日慶祝,都是聯合主辦,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把活動搞得更好,為鄉親作出更大的貢獻。」
雖然已經90高齡,且已退下浯江公會主席和金門會館副主席多年,但楊清芳盡量抽空,由孩子載來金門會館大廈參加活動。他也經常出席星期日中午在金門會館的聚餐會,與鄉親們共享家鄉菜,閑話家常。雖然,十多年前他在午餐後,會與鄉親們在會館裏搓搓衛生麻將消遣,現在就少了。「能和鄉親們敘敘舊,這樣就夠了!金門會館與浯江公會董事的這種傳統聚餐會,有助於加強鄉親們的凝聚力,恐怕其他會館也少見!」
鄉親們聚集在一起享用家鄉菜是傳統。而更多的中華傳統文化更應保留和發揮。他指出,宗鄉團體在新的環境裏,依然得負起發揚傳統文化、灌輸傳統價值觀的任務,從而把宗鄉團體的功能發揮得更淋漓盡致。除了參與浯江公會、金門會館和湖峰社之外,楊清芳也是楊氏總會和星洲福建楊氏公會會長,以及附屬在星洲福建楊氏公會內的仁愛慈善中心的名譽會長。此外,他也是新加坡傳統南音社名譽會長,極力支持傳統南音在新加坡的活動與發展。
洪天送:戀戀故里‧籌建華僑之家
2007年6月6日臺灣出版的《天下雜誌》第373期,以「突圍三部曲:全球下南洋前進新亞洲」作為封面故事,並專章聚焦「金門幫」;翌年11月3日,臺灣媒體《商業周刊》第1093期,胡釗維也以「金門幫百年智慧賺慢錢」作為封面故事,用巨大的篇幅描述金門人早年冒險離鄉出外打拚的血淚經歷。在這兩本期刊裏,洪天送是被引述的典型人物之一。「洪天送剛來時就住在《估俚間》裏。房間不大,卻住了四、五十人。他有時為了多賺幾個錢,晚上回來晚了,房間睡滿了人,只好卷縮屈身在神桌下。」
上述如此艱苦的移民生活,雖然已是半個多世紀前的陳年舊事了,然而洪天送每一次回想,每一回對人訴說這一段辛苦的日子,我們總會看到他激動通紅的臉,眼眶裏閃爍著淚光!
剛在兩年前從浯江公會主席職位卸任的洪天送,1927年出生於金門烈嶼鄉。由於家境貧窮,二十歲時隨著鄉親來到新加坡,投靠二叔父以劃舢舨為生。仗著年輕力壯,更為了多賺一些錢,他早出晚歸,有時也顧不了三餐,一天勞動十多個小時,省吃儉用,辛苦了三年,儲蓄了一筆錢,便大膽地在1951年創辦「洪天送駁運服務公司」,倒也一帆風順,直到1986年退休。洪天送幾近四十年是在海上度過的,其間的酸甜苦辣,他直說一言難盡。「特別是在早年,為了爭奪地盤,不同籍貫,甚至同鄉之間毆鬥的事件,也屢見不鮮。無奈,大家都是為了生活呵!」
1963年,洪天送在浯江公會的李府王爺千秋慶典上,擲筊榮膺正爐主之職。之前兩年是蔡普中(1961年)和邵源來(1962年)。翌年,洪天送旋即被選入浯江公會擔任執委,四十餘年來,洪天送擔任多項浯江公會職務,包括總務、副主席。2001年起出任主席,2010年告老退休,出任名譽會長。
自六十年代中被選為浯江公會執委後,洪天送積極參與由當時的主席蔡普中所倡導籌設的建所基金會,與其他執委如:陳江海、邵源來和陳朝水等,冒著炎陽高照四處籌款。1969年,浯江公會終於在芽籠九巷購置了兩座毗鄰的二層樓屋宇,並於1970年11月開幕。
1973年,洪天送偕其夫人隨同浯江公會省親團返鄉。這是他在闊別父親和姐弟妹26年後的首次重逢。事業略有小成的洪天送筵開25席,宴請鄰裏鄉親。自此之後,40年來,洪天送回鄉幾近80次。特別是八十年代中退休後,他一年內甚至有高達四次回鄉的記錄。「雖然,新加坡已是我的新家,但金門畢竟是我的生長地,那裏還有我很多的親朋戚友。」洪天送說道。
那年回鄉,浯江公會金門省親團受到縣長官員、社會顯要和鄉親們的熱烈歡迎。除大擺宴席同歡共樂外,尚獲接待遊覽各區名勝和教育機構等等。由於當時金門尚無一間略具規模的招待所,金門縣長羅漢文提議由政府撥地,海外鄉親負責籌款事宜。雖然責任重大,但浯江公會省親團欣然地接受了這項任務。
洪天送被推舉為海外募捐副主任,協助謝漢和李皆得進行籌款工作。為了盡快達到目標,他多次與其他募捐委員,自費前往印尼、汶萊、馬來西亞等地籌款。經過三年的努力,浯江公會募捐組共籌得所需的臺幣一千八百多萬元。其中,新加坡鄉親便捐獻多達臺幣一千一百多萬元,占總籌款的六十多巴仙。洪天送說:「為了出國募捐,有時也得把工作擱在一邊,生意難免也會受到影響,但想到這是為海外鄉親謀福利,也就勇往直前,顧不了那麼多了!」
華僑之家的籌建,因為尋找地點的關系,足足拉了十年才完成。其間,洪天送又四、五度與其他理事自費回鄉商討工程事宜,勞心勞力,辛苦自不在話下。所幸,華僑之家終於在1982年10月21日舉行開幕禮。當天,世界各地的金門鄉團都前來參與其盛;而發動籌建華僑之家的新加坡浯江公會,更組織了規模龐大的百人省親團前往赴會。
40年來,洪天送為家鄉祠廟、建設慈善基金籌款不遺餘力。有熟悉他的粗略算來,應有四十來個。由於參加家鄉建設,成績卓著,洪天送多次榮幸受邀參加縣長就職典禮,並於1989年10月受邀回鄉參加華僑節典禮,同時接受唐雄飛縣長頒發之「模範華僑」獎狀。1995年,金門縣慶祝建縣八十周年,洪天送獲頒「傑出華僑」獎。2001年,復獲頒「中華民國福建省榮譽縣民」獎;洪天送是海外獲得此項殊榮的第一人。
洪天送熱心公益,服務鄉團素來不遺餘力。除了浯江公會與金門會館之外,洪天送也歷任海內外多個金門鄉團名譽主席等職。
去年12月8日,浯江公會舉行60周年慶祝晚宴,楊清芳與洪天送兩位前任主席眾望所歸,榮膺公會「特別貢獻獎」,由駐新加坡臺北代表處代表謝發達主持頒獎。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