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與泉州諺語之比較
◎「情好飲水甜,見紅大吉利。」VS「好言好語相款待,口林湯口林水也意愛。」─感情良好,喝水也甜美;說話和順,再苦也甘心。兩地皆認為相處融洽勝於物質享用。
◎「人情留一線,後面好相看。」VS「前留三步好行,後留三步好退。」「路呣通行絕,話呣通說死。」─兩地皆在勉人凡事要留餘地、做人不該太絕,無論對人對己都有轉圜的空間。
◎「厝裡若無貓,老鼠會蹺腳。」VS「樹林裡無鳥,雀仔做皇帝。」─兩地皆有前者,唯後者感覺新鮮,說法同樣貼切,值得引用,皆指「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嘴齒跟舌,有時會相咬。」VS「碗共碟,有時會相磕。」──齒與舌,分工合作,相處一生;碗與碟,相輔相成,各司其職,但是難免會有互咬碰撞之時刻,以此喻人,頗為貼切,雖然兩地有別,但各異其趣。
◎「錢無兩銀 霆。」VS「一塊碗 耳真,兩塊碗叮噹。」──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人吵不成架,糾紛一起,不能全怪某方,金門以錢幣譬喻,泉州用碗,皆取材於容易碰撞發聲的物體。
◎「等物惡到,等人快老。」VS「等湯惡滾,等人快老。」──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漫長,令人難以消受,兩地後半句相同,認為等待的傷害足以催人老,而前半句略異,但無論等物或等湯,都是一種折磨。
◎「一日無眠,九日睏 盡。」VS「一暗無眠,三暗踅神。」──三與九皆代表多數,但感覺上,九比三更長,二者皆在勉人作息要正常,睡眠要充足,以免睡眠債難以償還,符合現代醫理。
◎「春天後母面,打囝打 盡。」VS「春天簡仔面,一日變三變。」──後母與小孩的性情比較善變,以此比喻春天的天候變化無常,難以捉摸。
◎「自己阿,臭火囉。」VS「家己阿, 臭臊。」──皆指自吹自擂、自我褒揚的人,經常不知害臊臉紅。
◎「龜做龜討食,鱉做鱉 壁。」VS「龜龜路,鱉鱉路。」──兩地皆用龜與鱉譬喻,表示各做各的,各有其謀生之道。
◎「有錢有人扛,無錢臭尻川。」VS「有錢有人馬,無錢搬傀儡。」「有錢走有路,無錢無變步。」「有錢就有理,無錢人去抵。」「有錢人行路目看天,無錢人行路閃路邊。」──兩地皆有前者,從本則諸諺可以看出,「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真是萬能,沒錢則萬萬不能,寸步難行。
◎「生理錢,三十年;流汗錢,萬萬年。」VS「做生理,度眼前;種田地,萬萬年。」「船只是花粉,田園是根本。」──生意錢,賺得快也去得快,最多只能度過眼前,其他各行各業,也像花粉一般,東飄西蕩,唯有種田這種流汗錢,一步一腳印,才是根本大計,可保萬年。
◎「親情是乞食笳子,也著來,也著去。」VS「有請有辭,有來有去。」「三雙來,六塊去。」「人情親像鋸,有來即有去。」──人與人間,無論親友,有來有往,才能持久,就像乞食笳子一樣,不能空袋而回,也像鋸子一般,一來一往 ,勉人要禮尚往來、投桃報李。
◎「蝕本生理無人做, 頭生理有人做。」VS「蝕本田園無人作, 頭生理有人作。」──金門純以生意的盈虧為喻,泉州則搭配田園與生意,但皆以 頭來作強烈對比,顯然各行各業皆以盈虧為考量,常置違法亂紀於不顧。
◎「呣捌食豬肉,嘛捌看過豬行路。」VS「呣捌跳加冠,也捌看見戲旦行科。」──皆指雖未親身體驗,至少略有見聞。只是兩地取材不同,但取樣之間,關聯密切。
◎「入門觀人意,上山觀山勢。」VS「出門看天色,煮食看米粟 。」「炒菜看火色,出門看天色。」──「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無論出門入門,炒菜煮食,皆須謹慎觀察,審時度勢,做好準備工作,才能順利完成。
◎「在厝有人客,出厝有主人。」VS「厝裡有人客,出外有帶歇。」──兩地說法接近,皆指好客之人,出外必受歡迎,「有主人」指對方一定盡地主之誼,「有帶歇」 指一定有借宿之處,這也是一種禮尚往來之道。
◎「豬窩呣值狗窩溫,狗窩香潤潤。」VS「家己的物好食,家己的厝好站。」──兩地皆有「在家日日好,出厝朝朝難」,外地再豪華舒適也比不上自家溫暖方便。
◎「惡人無膽。」VS「惡人無膽,痟人驚拍。」「惡人雀仔膽。」──兩地看法相同,皆認為惡人無膽,只是虛張聲勢,泉州說法更為具體,以「雀仔膽」形容,可說膽小如鼠。
◎「有食有行氣,有燒香有保庇。」VS「有燒金有保庇,有燒香有芳味。」──兩地皆有前者,後則首次聽聞,告誡我們;有耕耘,必有收穫;有努力,必有回報。
◎「多牛踏無糞,多某無地睏。」VS「濟牛踏無糞,濟囝趁無銀。」「濟牛踏無糞,濟豬相爭潘。」──依常理看,人多好辦事,可是本則無論某囝或牛豬,數量多了,反而一無所成,足見要因事制宜,不可一概而論,兩地譬喻有同有異,但看法一致。
◎「正月蟳,二月蟹。」VS「正月蝦姑,十二月虫截。」──兩地海產的種類與肥美的季節有異,正月是種類不同,而螃蟹則是肥美的季節不同。
◎「輸人呣輸陣,輸陣歹看面(或作見笑面)。」VS「輸人呣輸陣,輸陣碗糕面(或作番薯面)。」──輸入尚且無妨,但是陣容架勢不能輸,否則面子難看,兩地用詞文雅,說法一致,只是泉州以碗糕面、番薯面形容。
◎「上床是君子,落床著減薄。」VS「上床翁某,落床君子。」──兩地皆在強調夫妻之間行床笫之愛,仍須遵守君子之儀,不可身分不顧、場合不分,否則,與禽獸何異 ?
◎「米頭無儉 ,米尾 尖。」VS「米頭無惜,米尾著借。」──剛進米糧,起初若不節約,最後必然不敷食用;泉州認為起初若不惜用,最後形成借糧,兩地皆在勉人省吃儉用,愛物惜物。
◎「路在那嘴。」VS「問路靠喙水,行路靠腳腿。」──早年缺乏地圖,也無路標,如何前往,全賴一張嘴,邊走邊問,故言路在嘴巴。泉州講得有理,問路時還要注意禮貌,嘴巴要甜,必能得到正確的引導。
金門與泉州諺語,同質性高,相似度亦高,在說法與譬喻方面,諸多相像,由於筆者閱歷淺薄所知有限,未能深入了解金門俗語之全貌,也許泉州有的,金門也有;金門有的,泉州也有,甚至兩地相差無幾。因此,本文僅就筆者能力所及與所知範圍提出淺見,因而謬誤在所難免,尚祈先進同好不吝賜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