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縣品德完人黃偉生前事蹟

發布日期:
作者: 黃金墻 。
點閱率:1,021
字型大小:

日前閱讀金門日報副刊曾刊登:烈嶼鄉洪鄉長成發先生舉辦青少年成年禮活動。意義非凡隆重,能促使青少年,年屆16歲,發覺自己已經長大,要努力求學,更上一層樓,要如何學做人處事,更重要的要孝順父母,古云烏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思,詩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所謂百善孝為先,更要兄友弟恭。
(一)更值得欽敬則是洪鄉長能秉承明朝進士鄉賢:品德完人黃偉字孟偉號逸所在致仕休居家鄉(金門)於嘉靖年間(約公元1530年間),正家養親講學。培植家鄉子弟,多所成就,休居家鄉十年期間,改革社會不良風氣。並首創冠禮之行,成年禮之俗,縣志記載:冠禮之行,金門舊無有也。亦自黃逸所首創。而今大金門當時受到某種風氣與大環境演變,冠禮之行久廢,惟有烈嶼居民風氣守舊,以男子16歲,即於農曆正月初九日玉皇大帝(天公)聖誕日,具備牲酒果品香楮之儀,延請道士宣經演(傀儡戲)謝天。設席宴客,蓋亦是冠禮之遺風。
(二)黃偉生於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係金門后水頭人,登正德巷甲戌進士公元1514年授南刑部主事,陞司郎中,治獄以(清、慎、明、恕)著稱。嘉靖初年應召陳九事,該切中時弊,建議朝廷應興應革等九件事。又上大禮疏,痛斥權臣張璁,希求皇寵,鑽營利祿,妄誕不經,又申明舊制疏等。
(三)出守南雄府,治政靖介簡易,歲有例金萬餘兩悉卻之,而入府庫,而節騶從(車馬侍衛)省徭役,明禮教,禁游女,焚 祠(誣教神壇)。時巡撫(省長)下令丈田加稅,堅執不從,被再三申勒,氣憤即投劾歸。旋以當道薦,改知松江府,耿介廉潔,勤政愛民,承地方仕紳上書慰留連任四年。
(四)時張璁陞任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首相)是歲欲與壽誕,偉之同年霍韜任吏部侍郎,私謂之曰:「公向疏論張公,吾已為解,渠意亦雅慕公,宜敬謁之」,偉自思彼素與我志不同不相為謀,何必奉承,遂偽墜馬傷足假歸,張心懷氣憤,即向皇上誣奏貪污,皇上派欽差查其行囊。全部儲蓄僅有九仟錢而已,欽差感慨萬分,即送程儀仟錢,湊足萬錢壯其行裝。欽差回奏清白。帝喜即賜「中順大夫」(從三品無給職)。黃偉一生為官耿介廉潔,剛正不阿,不私取,不受賄,不勞民,明禮教,敦風氣,名重朝野。
(六)黃偉致仕家居,則侍親講學正家為務,培植家鄉子弟,隨材引進,多所成就。本邑冠婚喪祭,舊俗繁文縟禮,民受其苦他竭力盡之革除,以禮教於民,在鄉躬耕自給,甘心勞苦,淡泊不屑為飽暖之計。其師陳琛嘗遺之詩云:「大海灣環流不停,浯江誰始發山青;燈窗刻苦驚前輩,節行艱難聳後生。白菜充櫥曾歎苦,黃金橫帶不知榮。滄浪一望鱸魚美,千里相思月正明」之句。
黃偉致仕家居十年期間,改革不良風氣:
(1)本邑喪葬,舊俗繁文縟禮:昔有喪者,要舉辦拜懺作佛事,要僱糊紙師匠,蔑紙扎糊:靈厝、廳堂、寢室,一對奴才婢,靈車靈轎,配備駕駛轎夫。靈柩加漆密封,入殮停柩安置在靈堂裡,選擇吉日,派人向喪家之內親外戚報白(通知時日祭拜)靈堂裡已僱道士群佈置道壇,於是日上午開始宣經拜懺作佛事。屆時弔客到,延以盛鐉分以布帛。到吉時舉行拜奠,即謹備牲酒果品香楮為儀進行,靈柩仍停在靈堂不動,喪家已備設席宴請弔客及鄉親。
(2)第二天弔客至,仍舊延以盛鐉分以布帛,到吉時已備五牲酒醴果品滿漢全席,舉行喪祭。盛況隆重,靈柩出殯到半路,要舉行路祭。更要點主祀后土,邀請點主官應是地方首長,后土官是地方防禦武官或警察首長,在墓地畔舉行焚香讀祝文點主,后土官焚香讀祝文獻銘牲要送點主官后土官大紅包,後才下葬。安葬禮畢,喪家設席遍宴戚友及鄉親,到傍晚道士群再宣經作佛事,有更精彩節目:道士手指靈厝紙人罵奴才教婢,教祂們在陰間如何待奉主人,別有一段巧言說白…然後焚燒靈厝,燒金帛庫錢、金誥、銀誥等則告拜懺喪葬禮畢。依現值要耗費新台幣壹佰萬元以上。
(3)若是富貴人家要為父母做大公德拜懺,喪家守靈期間七七共四十九天,初七準備項目與過程都與拜懺做佛事同樣舉辦。但是每到七天要舉辦一次奠拜,下午要設席宴客,共七次舉辦奠拜,要薦血盆,開冥路,打地獄,擲鐃鈸,豎幡超渡等諸名目。到等七次祭拜場面更為隆重,古樂、西樂,曲藝樂隊等,廣場靈堂週圍,盛況空前,出殯至安葬禮成,回喪家設席大宴客至傍晚,道士群照樣宣經作佛事,繼而手指紙人罵奴才教婢,然後焚燒靈厝、燒庫錢、燒一箱箱金誥、銀誥等,據傳說以150年至180年之前要耗費開支銀圓壹仟餘圓。
(4)黃偉眼見舊俗繁文縟禮,浯島又是務農為生,如何負擔得起父母喪葬費,必定要賣田園典屋業,如此生活更為困苦,真是寒重加霜,他即行宣導改革,先從本鄉里進行改革。據傳說:本村有父母喪事,第一次到喪家致意,二次喪葬禮成,又到喪家欲慰問,眼見鄉親族人飲宴歡呼,眾人肅立恭請太守老爺就席,黃偉即向眾人言云:今日是父母喪葬之時,大家內心甚感悲戚,怎可以飲酒歡樂乎。從此鄉里風氣改變,響應鄰鄉,以及全島。今則盛饌無有也,或奠或祭,則依朱子家禮舉行,佛事則盡黜之而已,倡之者:亦自逸所開始也。由此故佛老之說數百年來不為金門鄉人崇信。
賑災濟民 為國捐軀
嘉靖十六年丁酉歲(公元1537年)泉州同安旱災大飢饉,據明朝剿倭儒將俞大猷親撰(祭黃逸所太守文)云:當時飢色餓殍,相仍塗野,逸所上司陳情,如之何坐視斯一方之人餓而死也,朝延派許福(后浦人新科進士)與地方長老協力,於是逸所與當時任泉州衛前正千戶俞大猷分工合作,執行放賑任務,逸所竭力承事,旦暮策劃,必無一人遺漏,絕不浪費升斗米糧,殫精竭力,勞瘁得疾,翌年嘉靖十七年(1538年)三月十七日而死,為國捐軀。遠近聞之,若喪考妣。俞大猷認為逸所死於其志,死一逸所,生於一方之民固逸所之所志,無所遺悔也。
俞大猷前禦守金門時,以禮讓教化百姓,公暇時則與地方士大夫講學吟詩,結識了黃偉。認定黃偉是其(可奉而宗之以為主的賢者)。茲遇賢師之逝,俞大猷深致哀慟而發乎一篇祭文,令人動容,謹備一豬一羊,於五月初七日親至金門黃府奠祭。祭文原稿載于「清源文獻」又錄載「品德完人黃逸所生先傳略」。「黃偉生前著作:九日遊太武山律詩一首八句,著眼存集」「同安縣厥官題名記」。為其師陳琛所著「四書淺說」一書所撰序文見於「清源文獻」卷之一。現抄錄在傳略,由筆者收藏。
黃偉一生為官耿介廉潔,高風亮節,做事反躬自省,力求自己品德完美。莫怪金門俗諺有「文章許鐘斗、品德黃逸所」的美譽。
黃偉致仕後十年,再奉令主持賑務,積勞瘁而歿。羽化登仙為神,在南安市下店「壽溪宮」為主祀稱黃府大人,其神威丕顯,有求必應,香火鼎盛。隨著兩岸政府賢明,開放小三通以來,「壽溪宮」善信280人組成民俗旅遊團隊,於公元2005年農曆八月初六日乘新集美輪抵達金門乘車到黃偉陵墓舉行進香謁火掃墓,繼而至後水頭「邦伯堂」舉行祭祀,在三獻致祭時,李縣長炷烽先生蒞臨向先賢逸所公上香、敬酒獻花圈,並致三鞠躬禮,致詞:讚揚黃偉一生尊重孝道,廉潔操行,耿介賢明,邀勵後昆堪稱「品德完人」。值得後人景仰與效法的。場面熱鬧歡騰。南安下店黃氏宗親理事長黃種例並致答謝詞。
於公元2006年八月十二日南安市下店村黃氏宗親與善信四百三十人二度蒞臨謁祖省親,舉辦滿漢全席,舉行二獻三祭,宣讀祝文,並且讚語高昂。理事長黃種例親撰一首詩歌,描述兩岸來去的熱誠,詩詞列左:「敦親謁火浯洲行,隔海相連血脈情:憑弔先賢傳美德,歡欣棠棣共思榮」。去年公元2012年八月初九日下店「壽溪宮」信眾和黃氏宗親等600人三度組團來金進香、謁火、謁祖省親。下午到「邦伯堂」向黃偉神像祭拜,李縣長沃士先生與局課主管亦陪同向先賢黃偉神前上香敬酒、獻花圈獻爐敬金、並致敬三鞠躬禮。亦是自兩岸三通以來,到金謁火省親的團隊,要算南安下午店的人數最多。繼到後浦頭「慈德宮」謁拜黃偉神像,黃府大王爺,並敬獻牌匾爐敬金做一系列活動,有涼傘隊鄉、花鼓隊、曲藝隊連接演出。盛況空前。鼓聲震動激高昂,信眾景仰虔誠拜。
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疫疾蔓延水浦村民,黃偉突附神駕乩示:處方濟世,汶浦族裔。鄉族盛其德澤,鳩資興建「慈德宮」塑雕神像奉祀,稱黃府大王爺。神威遠播海外,「慈德宮」前落部口石柱鐫刻偉公在南雄(廣東)松江府政績,聯文:「績著南雄億萬姓德歌頌:學宗東魯千百年俎頭馨香」。後川亭柱聯文:「理學褒嘉光梓里:勳猷彪炳著松江」。似此聯文是歌頌逸所公任官南雄和松江府的勳功偉績。亦彰顯溫陵(泉州)十子中如公尤卓著。堪稱無愧為品德完人也。歿後崇祀府邑鄉賢祠。縣志:勝蹟篇第宅載:黃偉故宅前「官廨」壹座三進,據傳係黃偉松江府任上所拔門生金賁亨興建。第一進門額上嵌石匾鐫刻「邦伯」兩大字,上銜銜刻「巡按福建御史立」,下銜刻嘉靖辛丑冬季。二進廳堂懸掛「理學正宗」。金巡按題上諸匾敬獻。此座「官廨」數百年來歷經兵災戰亂,風雨侵蝕而倒塌。但是基址猶存,歷史仍載。祈望 政府暨地方行政長官及各界人士,重視人文古蹟。以品德完人黃偉清流如鏡,為官耿介廉潔,闡明禮教,尊重孝道,敦尚風氣,一生可謂高風亮節。應該為祂重建「官廨」命名為「品德完人紀念館」。弘揚精神,激勵後昆,以資後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