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兒時貧乏年代的通訊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家箴。
點閱率:583
字型大小:

 某年某日,一位師大附中退休的老師嫁女宴請,由重慶國中調往附中任教的老師特地安排同桌,其中有位老師向我要手機號碼,我說尚未使用手機,一位王姓老師立即起身要與我握手,原來他也是「現代中的古人」(無手機族),另位姜姓老師則是從不開機,除非有人事先預約,也是「似有若無」,這些是現代社會中的特例,因為沒有手機的人,已成社會中的「稀有動物」。
日前有則新聞:使用手機的人,每天睡前醒後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看手機」,手機已然融入生活之中,而成日常必需品,現代的青少年更是手不離機,車上路上、隨時隨地,所見之人,不是講手機,就是玩手機,「低頭族」儼然已成新興的族群,沒有手機?不可思議,無人置信;沒有手機?已非我類,常遭排斥,甚至有人已有生活不下去的感覺,新新人類在享用新時代的產物之餘,難以想像以往的年代是如何聯絡通訊?不妨聽我道來:
一、烽火家書抵萬金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離鄉來臺的戰地兒女,對於杜甫這句五言律詩,多少體會一些,父親隻身來金執教,怎奈一水之隔,竟與祖母永世分離、無法相見,時代悲劇,難以預料,當隻身來臺求學時,尚是兩岸強烈對峙之期,每在思鄉之餘,多了一份掛慮與擔憂,深怕如同父親,「回不了家」,當年我固定三天寫一信回家請安,父也固定回我一封,每奉家書時,在我心中的感覺珍貴得可以抵過萬兩黃金,一方面表示家鄉平靜無事,一方面得知父親病況穩定,讓我糾結牽掛的心情稍獲釋懷。
二、緊急事故打電報
當年臺金兩地,電話不通,也無電話,平常通訊,全賴書信,由於書信緩慢,往往緩不濟急,若有急事相告,唯有至電信局打電報,電報以字計價,故而力求精簡,當我讀師大時,自金來臺準備大三的註冊,頃接家中拍來電報,內容是「父病危,速回」,簡短的五個字,已經透露出噩耗即將降臨我家,頓時悲從中來、泣不成聲,這是我在臺首次接到的電報,也是最悲痛的一次;當然喜事也有人拍電報,例如結婚或生日賀辭,也可用電報專程致賀。
三、託人帶話成風尚
電話者,以電傳話也。在無電話之前,識字者多以書信便條傳話,文盲者只能託人帶話──「拜託,回去之後,請轉告某人…」,類似這般千拜萬託的話語,時有所聞,農村社會,早已蔚為風尚,託人帶話,算是最便捷最省事的一種方式,想起母親說的一句金門俗話:「寄錢會減,寄話會加」,的確,所寄之話,轉口之間,有些逐漸淡忘,有些加入己意,為了聯綴成文,或增或減,往往已失原意。
四、滿腹離衷盡傾訴
早年文盲普遍,不識字者居多,在交通不便、沒有電話的年代,生離如同死別,因而餞行與接風顯得特別重視,藉著餞行告辭話別,也藉著接風傾訴離衷,看昔日遠嫁久別的女兒,一回娘家,千言萬語訴不盡,或是滿腹委屈盡傾吐,今日已無這種現象,由於電話的進步與普及,人與人間,感覺沒有空間的距離與隔閡,分隔再遠的地方,隨時皆可以電話互通聲息,聞聲如見人,彿彷在身邊,今人已無離衷可訴,因為要訴的話,平日已然「分期付款」,「傾訴離衷」已成歷史名詞。
五、登門求問最快速
沒有電話的年代,不論請教政府機關或是查明任何事情,務必親自出馬請人代勞,無法一通就通,頗為費時費事,父親擔任何浦國小校長時,學校尚無電話,學校與各機關全賴公文互通訊息,一些公文之外的事情或是急需回覆的要件,全要專人登門處理,這也是最直接快速的方式。
六、親師聯繫唯跑腿
早年學校沒有電話,一般家庭更無人有電話,親師之間的聯繫全賴雙腳跑腿,倘若學生有事沒來,除非家長專程來校說明,否則無法得知原委,一旦學生在校發生緊急事故,也要到處找尋學生家長的下落,這樣的年代,今人也是無法想像。
七、事前約定重然諾
有了電話之後,凡事皆可事前通知與提醒,也可臨時修改或延期,早年無此便利,事前的約定,無論時間之遠近,務必牢記在心、遵守承諾,因而前人特別重視「誠信」二字。試看〈後漢書〉記載:「張劭與范式,二人並告歸鄉里,乃共剋期日,(二年後拜訪),至其日,巨卿(范式)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二年之別,千里結言」,范式一諾千金,值得後人效法學習。
八、兒時玩具傳話筒
兒時雖無真電話可用,但我們已有想用電話的欲望,我們用兩個空鐵罐當話筒,上下蓋子挖空,其中一端貼上薄紙,薄紙上以細線繫往一小截火柴棒,而後連接到對方的話筒,一邊對著空罐發話,另一邊耳朵緊靠空罐接聽,聲波透過薄紙上的震動,穿過細線,而後傳送到對方的話筒,這就是我們自製的傳話筒,當然這種玩具只能近距離使用,距離越遠,聲音越渺茫。
九、全村共用一電話
早年無人有電話,後來逐漸進步到村里辦公處設有公務電話,那時即已感受到便利與神奇,整個浦山村只有一台電話,百姓亦可借用,但是只能島內傳話,若有急事相告,村公所會廣播對方前來接聽,算是一項便民利民的服務,當年的電話,無法直撥,需由總機轉接,印象最深的總機稱號是「裕民」與「西康」,若是不同鄉鎮,則要經轉兩個總機,而後再接到指定的村里辦公處,有時尚未接通,即已斷訊,或是總機占線,無法轉接,為了打通電話,經常花費不少時間,但是無人抱怨,因為比起沒有電話的年代,已是方便多了。
十、戰地功臣通訊兵
早年金門的公路,左右兩旁開闢未加蓋的泥土排水溝,溝側繫著整束裸露的電話線,由於處在戰爭時期,電話線每遭炸斷或是風雨摧殘,以致電話斷訊不通,經常見到通訊兵背著袋子,沿路檢測維修,即使在「槍林彈雨」中,他們仍然冒著生命的危險,執行任務,真是可敬可佩,稱得上是戰地通訊的功臣。
從沒有電話到一村一話、從一家一機到人手一機、從轉接到直播、從有線到無線,數十年來電話的轉變與進步,著實令人不可思議,凡我同輩鄉親,對於這段變遷過程的快速,感受最為深刻,無不同聲發出讚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