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趣遊珠山」
6月1日這天,金門珍愛家園學會在珠山聚落舉辦活動。活動前幾天我便開始祈禱,希望當天是個適合郊遊的天氣,然後想像活動的畫面;孩子開心玩耍,大人心情愉悅的陪同,一片祥合的氣氛。這是我慣用的伎倆,當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時,這招數很奏效。
果真是「意念創造實相」,於是當天中午開始感覺有微風吹來。真好,今天的遊戲之一;小紙船在水溝順利流動,孩子跟著紙船前行,自然是不能缺少風,這就是我要的啊。動身前往珠山時,孩子不停的問,今天到底有什麼遊戲?好不好玩啊?我呢?先賣個關子,反正待會就揭曉啦。下午一點工作人員陸續到達珠山聚落,為了讓整個活動順利進行,估算總共需要十多位工作人員,看似一個簡單的活動竟不知不覺動用了這麼多人員。首先,帶領所有工作人員沿著活動路線,很快的把小而美的聚落走了一遍,確認都熟悉整個流程及動線。今天是我第四次來到珠山,然而每一次走入古老的聚落,心情總是感到平靜愉悅,似乎有股古老的力量牽引著。
下午二點半已來了八成的參與者,報到處就設在小公園旁,一小塊一小塊的樹蔭,對炎熱的天氣及等待的人群來說,可真是不無小補。決定再給遲到的朋友五分鐘時間跟上,順便開始介紹金門珍愛家園學會的理念及今天的活動流程。猶記得前些天,應邀在金門太武之聲廣播節目中,暢談學會理念及珠山活動等相關話題。本想今天應該再次好好的宣傳一番,但環顧周遭的朋友好像都似曾相識,直覺不用多講,或者是熱過頭了,因此,五分鐘後便開始前往今天的第一站活動地點─洋樓民宿。民宿主人早已開門迎接我們這群七八十位訪客,小朋友一馬當先就要衝上階梯跨入大門。我靈機一動,立即加了一道通關密語;大人小孩得讀出工作人員手持告示板上的文字,才能進入洋樓。一來是希望孩子們可以安靜的進入古洋樓,二來是提醒來訪者進入後該注意什麼。孩子煞有其事的朗讀著告示板上的字後才一一進入,第一個小小遊戲就此揭開「趣遊珠山」序幕。
魚貫而入的訪客就地就階梯就陰涼的地方隨意坐了下來,小小的天井正好是太陽直射的位置,因此訪客環繞在四周,形成有趣的畫面。十分貼心的民宿主人特地為大家準備小點心、杯水,待我們如V.I.P.貴賓,剛剛集合時喊著口渴找7-11的小孩,以跑百米賽的速度衝向屋內的飲水和甜點。再出來時,幾乎人手一杯水一塊點心,這景象倒像是來郊遊的。吃飽喝足就開始專心聽主人解說這棟洋樓的歷史及具代表性的建築意義。二樓陽台視野極佳,可眺望大半的珠山,是一定得上去體驗的,但一次只能容納約20人上樓參觀,為了讓樓下的人有事可忙,估計親子尋寶的活動時間點此刻正合適。到底這棟洋樓有什麼寶物呢?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換句話說,古老的洋樓理當到處是寶物囉。或許是;特殊的一扇門、一塊具有紀念價值的石板、某些閩南傳統建築的特徵。活動前我們事先拍攝這棟建築物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並列印呈現,希望大人小孩親自透過攝影機找到這些寶物。雖然?有獎品的利誘,然而還是看到孩子經由自己發現找到這些地方的激動神情,而其中的成就感早已表露無遺,我也感染了孩子那份驕傲之情。還要再次讓孩子對古洋樓印象深刻,感受傳統建築和洋樓之美,工作人員一一解說所謂的寶物,沒想到孩子對寶物具有的意義也都可以朗朗上口;入門的階梯是步步高升,大門上花瓶形狀的洞,具有出入平安吉祥的意思。還有得到二樓才拍得到的馬背式屋脊,腳踩在地上的龜背地磚,是象徵長壽。孩子就這麼一點一點的記住,透過親身的接觸,不論是用何種方式,我們都和這些古老的東西接上線了,教育應該也可以如此吧,這是當初設計這個遊戲的初衷。
不能老是待在一棟建築物太久,否則會膩的。約35分鐘後,立即進行下一個節目─導覽珠山聚落,一行人浩浩蕩蕩跟著導覽老師走到大水潭。老師開始進行解說,天氣是炎熱的,因此只好移師到薛氏宗祠前的樹下聽故事。然後一路講解到珠山,這裡有塊刻著「公園」的大石頭,據說這裡是金門最早的公園呢!榕樹下是涼快的場地,因此趕緊來個大合照。導覽老師繼續帶大家走上珠山頂的涼亭,我尋到初次上珠山頂都有的發亮眼神,從這裡眺望山下的珠山聚落,內心會不停的按「讚」。只可惜山上樹木多毛毛蟲也多,看來此地也不宜久留。這才驚覺,幾次探勘路線時 ,這些毛毛蟲都到哪兒去了?怎麼今天一股腦兒全跑出來散步。接下來得讓小孩安靜一會,隨性塗鴉是將所聽、所看、所想到的珠山畫下來,我想孩子終究是遊戲大王,塗鴉活動是少了點吸引力。但遊戲規則還是要訂清楚,請畫好的孩子先下山玩紙船遊戲,這下總該有動筆的動機了吧。很快的,有孩子交稿了。那麼,咱們就出發去玩囉。
當初看到這條水溝時,小時候玩紙船的印象立即浮現,那是如何愉快的時光啊,如今到哪兒去找一條水溝給孩子玩呢?珠山竟然有水溝,真是神奇。水溝旁種有綠色水草,有傳統古厝,前端是古老的三板橋,這不就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嗎?豈能辜負了大地的美意,就讓我們重溫玩紙船的舊夢吧。可是,這水流得太緩慢了。嚴格來說,前次探勘時,每艘船下水不久不是成了鐵達尼號,不然就是靜止不動。關鍵在於風這個元素,於是我們開始不是祈雨而是求風,只差沒設壇作法。還有,這風來的方向也不對,紙船都朝大水潭那方向去,但我們設定的路線是往小水潭流去的,又是一個難題。可把我們搞得暈頭轉向,豔陽下我們三個大人怎麼也搞不定這幾艘小紙船。罷了,就見風轉舵吧,因此我們決定當天先來測風向,再決定船開往哪裡去。沒想到遊戲還沒開始,我們倒先被風給耍弄了一番。可能是老天爺見我們有了對策,便不再與我們鬥智,放我們一馬。今天炎熱的太陽下,卻有徐徐的微風吹來,而且風向正好可以將小船推向小水潭。孩子開始動手摺紙船,很高興見到他們努力學習的態度,沒有央求爸媽幫忙,大部分都是靠自己完成。本來是設計教簡易的摺法,今天工作人員先試摺的紙船形狀很漂亮,但有些難度。我觀察了一會,就這樣吧。讓大人和小孩都接受一點考驗也無不妥,雖然大家都期待趕快讓紙船下水,不過總得經歷些困難才能完成心願,不是嗎?又是一次機會教育,在無形中學習培養能力。因此便有一群小孩趴在地上、坐在石椅、或蹲著或跪著,想辦法搞定手中的小紙船。終於可以讓紙船下水了,這個儀式也不能馬虎,孩子見水如見娘般興奮,肯定立即飛奔過去,尤其大熱天,這可是難得的水源。但我們的顧慮是,畢竟是水溝,雖然不是污水而是由大水潭流入的雨水,但不知家長們對乾淨的定義為何,是否願意讓孩子下水。況且,我們也不希望把一個個濕淋淋的小孩抓上來,再經過一番換洗衣物的折騰。今天單純只讓小孩體驗玩紙船的樂趣,體認比電腦的虛擬世界好玩。也喚起大人的童年記憶,觀察孩子動手操作與追逐紙船,那種發光的眼神是否異於電玩破關呢?以後是否願意多陪孩子走出戶外遊山玩水,而不是給孩子一台電腦、一台ipad或一支智慧型手機打發他們。探勘時,我們開始討論要如何讓紙船下水而小孩又不用碰到水,有人突發奇想,可以用畚箕啊。那麼何不試試如何運用這種簡單的道具,進行盛大隆重的下水典禮。把紙船放在畚箕裡,再輕輕放入水裡,可愛的小船就跟著水流走了,停止不動的紙船就利用畚箕的伙伴─掃把,將水輕輕一撥,小紙船就滑出去探險了。
孩子跟著紙船探險後,就該去擁抱大樹了。來到珠山聚落你肯定會被這幾棵大樹吸引住,然後開始想要調皮的往樹上爬。是的,當朋友初次領我們到這裡時,我們也立即興起這樣的念頭,這幾棵大樹多適合攀爬。又是一個童年的記憶時光,原來在珠山,沉睡的童年記憶會一直被喚醒。光是爬樹可能無法滿足孩子挑戰的天性,好吧,就在樹上掛些鈴鐺,摸到鈴鐺就算過關。活動達到讓大人小孩擁抱大樹、親近大地的目的,而爬樹者也達到完成任務的目的,是雙贏的遊戲結果。起初,孩子還會顧慮到樹上的螞蟻而裹足不前,但終究不畏懼這群小小的生物,開始一步一步學著螞蟻往上爬。如果一一記錄孩子達陣的驕傲神情,你會發現,最美的模特兒加上最燦爛的笑容,不用外求就在這當下。爬完這棵要挑戰隔壁那棵,孩子一再的擁抱大樹,有時整個身軀都貼在樹幹上了。孩子和樹自然成了好朋友,如果沒有如此親近過大自然,我們如何教孩子背誦課本裡「大樹是我的好朋友」的內容呢?課本裡的文字如此遙遠如此縹緲。有了這般體驗,每個孩子都能夠或說或寫的描繪大樹和自己的關係是如何的緊密。
活動進行到目前為止,不論是初次造訪珠山聚落,或是已多次來訪的舊友,都已踏上這塊土地近三個小時,那麼又怎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踩在金門何處的土地上呢?這時就得善用地圖,我帶來數張金門地圖,這些地圖都是從金門各旅遊服務單位收集而來的,有賞鳥用的、單車路線圖、健行路線圖等,雖然作用不同,但都標示得相當仔細且大張,當下建議爸爸媽媽攤開地圖告訴孩子珠山位於哪裡?走哪條路來到這裡的?這就是活生生的地理課。研究著手中的地圖,再將今天在珠山轉來轉去的地方想想,我們又多認識了金門地圖上的某個點。從地圖上的某一點再沿著線找到珠山這個點,孩子又懂了,原來地圖上的一個點是實際土地的面。從實際再進到抽象,是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
活動最後,大手牽小手圍繞著大樹,我們要感謝這片土地、感謝大自然,讓我們學到這麼多東西,我們將用愛的能量永遠守護金門這片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