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感懷──父親之憾
早年的父親節,是個有名無實的節日,一方面缺乏媒體的報導與強調,一方面沒有商人的廣告與炒作,加上當年乏人重視,還有兒時的無知,父親節總在無聲無息中過去,直到長大後,才深知父親節的意義與重大,然而為時已晚,父親已然離我遠去,每到父親節前夕,內心的失落與遺憾便油然而生!
回顧四十四年前,父親病重住院,首次就住八個多月,一家人活在痛苦的深淵,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如今回想,依舊難掩悲痛、令我潸然淚下,記得父親離去前,不忍瞑目,一方面是等待我自臺歸來,以見最後一面 ,一方面應是滿腹遺憾,卻無力表達,一位兢兢業業的校長、事事負責的好父親,豈料英年辭世, 必然走得牽腸掛肚、萬般不捨,身為子女,知父甚深,在此推知一二,聊表兒心。
‧未及子女長成
俗云:「父母疼細囝」,家和弟是吾家老么,自幼討人喜愛,六歲起,即跟隨父母「東奔西走」,父親住山外衛生院時,和弟寄讀金湖國小,寄居大表姊家;父親住臺北榮總動大手術期間,寄讀永和鎮頂溪國小,寄居堂叔父家,本來是「歡樂的童年」,變成「奔波的童年」;榮弟與二妹,寄居三舅父家,一家四分五離,母親「不聞兒女喚娘聲,只聞丈夫呻吟聲」,父親連月昏迷不醒,母親終日以淚洗面,我與大妹就讀金門高中,幾乎也以衛生院為「家」,不是睡在空病床,就是睡在走廊長條椅;原本飼養的大豬,幸蒙鄰居李贊成夫婦協助餵養,成群的雞鴨,也因主人無心顧及,逐漸流離失散。此情此景,父母心中之痛,不言可喻。父親陷入彌留階段的當天,直到我返金奔喪跪下告訴父親「我會好好照顧年幼的弟妹」後,父親才肯瞑目,足見一生負責的父親,未見子女長成,怎忍離去!
‧未見子女成婚
就讀大一時,班上陰盛陽衰,幾位女生對我頗有好感,邀我一起讀書、跳舞、旅遊,由於家住戰地、父親住院、弟妹年幼,身為家中長子的我,終日惴惴不安,隨時準備休學,無心談論其他,一一予以婉謝,每在寒暑假返鄉,趁著父親病況穩定時,與父親閒話家常,父親最關切的課題,不是我的課業問題,而是有否結交女友,並且傳授交友訣竅,究其原因,父親自知病情每況愈下、來日不多,多麼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見到子女成婚。孰料在我大二暑假,亦即父親最後一次住院,走完人生舞台,對於一向重視傳統倫理、傳宗接代的父親,臨終未見子女成婚,令他放心不下、耿耿於懷,當為父親之憾!
‧未能與妻白首
父親與母親雖憑媒妁之言,但卻一見鍾情,結褵二十多年,兩人魚水和諧、鶼鰈情深,堪稱村裡「模範夫妻」,孰料「天妒恩愛」,在他們婚後的第十九年,讓他們經歷一段最殘酷的挑戰,似乎是老天爺刻意在考驗他們的「節操」,父親住院期間,訪客絡繹不絕,無不搖頭嘆息:「這樣難得的好人,這樣恩愛的夫妻,這樣美好的家庭,還要受此折磨,老天爺實在不公平。」父親曾在清醒時告訴母親:「尪若死,毋通叫人爸;某若死,毋通叫人娘」「別人的尪,毋疼別人的囝」,似乎在暗示母親「在他往生之後,好好撫養子女長大,不要改嫁」,父親往生時,母親四十七齡,的確有人來說媒(找老伴),皆被母親一口回絕,母親始終堅守分際,扛起單親家庭重擔,獨力拉拔子女長大。父親未能與妻白頭偕老,共同完成家庭使命,相信也是父親的一大遺憾!
‧未盡反哺之心
祖父與大伯遠渡印尼為僑,留下祖母與父親,父親9歲失怙,與祖母躬耕而食,相依為命,就讀初高中時,每日天未破曉,兩人便要挑菜趕集,父親經常邊走邊睡,而後趕回學校上課,祖母茹苦含辛、養育栽培,孰料造化弄人,兩岸一水之隔,竟成永世分離,「每逢佳節倍思親」,每當過年時節,父親經常暗自啜泣,只要吃些美味,想起祖母一生未嚐佳餚,立即哽咽落淚,父親孝心,感動全家,父親往生時,祖母健在,只是無從得知噩耗,父親在有生之年,對於思念二十多年的老母,未能返鄉見面、未能報答親恩,應是父親始料未及,也是最大的遺憾!
民國九十一年,也是開放大陸探親的第十五年,一趟尋根之旅,代償父親返鄉遺願,親臨父親兒時住家,只見房屋頹圮、庭院荒蕪、家具殘破,一眼望去,如同廢墟,實在不忍卒睹,走到祖母墳前祭拜,沒有墓碑,僅是一抔荒土,令人不勝唏噓,想起父親口中的祖母,一生貧苦,身後依然蕭條,內心無限感慨!
‧未竟教育理想
父親在金門曾任三所學校的校長,陳坑國校(正義國校)與溪湖國校(多年國校)任期較短,何浦國小最久,連續長達二十一年半,在校名上,從浦山國校、何浦國校到何浦國小;在校舍上,從浦邊何氏家廟,擴充到浦邊大洋樓,以至徵地建校,父親一生的青春與心血,幾乎全部投入在何浦,眼見學校設備日益完善、校務蒸蒸日上之際,詎料長期過勞,以致積勞成疾;由於經常住院,以致影響校務,迫使父親最後一年轉任金寧國小教師,心中抱負於焉破滅,這應是父親在教育工作上遭受最重的打擊,也是最大的遺憾。
人總在失去時才知珍惜、也常在未來後才知後悔,在此父親節前夕,以未能擁有父親感到傷痛!也以未能慶祝父親節深感遺憾!奉勸諸君:及時行孝,及時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