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說》天晴
「海德堡在那裡?」慕容蓁問。
「德國一個山水幽美的城市,歐洲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學就座落其中。她的美,德國詩人歌德以及浪漫主義的名士早就歌贊不已,英國的端納更用彩筆畫下了他所捕捉到的印象。最妙的是馬克吐溫,這位以幽默諷刺著名的美國文豪,當他在1878年抵海德堡時,即收起了一切辛辣嘲諷的字匯,對她驚嘆難言。」秦天恍惚墜入那個山水之城的嫵媚與綺麗中,娓娓續道:
「有此心思,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以一支麗藻的筆,微吟輕喟人生意境。所以愛因斯坦就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及比爾蓋茲也有同樣感觸。」
「德國?普魯士?這兩個名詞好像常常混在一起?」慕容蓁很疑惑。
「嗯…,簡單的說,普魯士原是德國北部一個小國,以柏林為首都。普法戰爭後,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盟主。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帝國解體,普魯士權力縮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盟軍下令廢除普魯士建制,就成了歷史名詞。」秦天很用心解釋。
「太棒了,真是名教授,德國詩人『歌德』…,我家好像有一本他寫的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還有一本好像是慈濟的詩。」李德裕聽得忘形大叫。
「還慈濟功德會呢?是『濟慈』!英國詩人,與『拜倫』齊名。二十六歲時因肺病而英年早逝。」秦天有點哭笑不得。
「哦,我講錯了,我當然知道是濟慈,前些日子余光中還在誠品朗讀濟慈的詩作。」李德裕急著澄清。
「拿叔本華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聽到此言,秦天突想起《美學的散步》作者宗白華的這句話。更慶幸之前因緣涉獵中國美學「雙峰」:宗白華、朱光潛兩位先生之作,得窺美學堂奧。也使得他後來聽蔣勳美學系列演講時,倒覺得有點濫情。
「等一下!你剛提到的馬克吐溫,他好像曾經幫中國留學生一個大忙?」慕容蓁似乎想起什麼。
「有!清末時首位留美學生容閎,有感於西學的重要,返國後,力倡派遣幼童赴美留學,在曾國藩、李鴻章鼎助下終於成行;但後來受到保守派反對,有意遣返留學生。在容閎奔走下,以耶魯大學校長為首的多位美國大學校長聯名,向清廷力荐這些留學生品端力學,若中途遣返,豈是遺憾而已。
此時,有人提到當時的美國總統,也是南北戰爭時的名將格蘭特,與李鴻章認識,且印象很好,稱李鴻章是『東方的鐵血宰相俾斯麥』,遂請馬克吐溫去找總統幫忙聯署,沒想到格蘭特話未聽完即欣然簽字。馬克吐溫後來形容當時的心情是:『向他借一千,他卻給你一萬!』」秦天說得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