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洛陽城

發布日期:
作者: 鄧榮坤。
點閱率:644
字型大小:

 洛陽是人文薈萃的都市,也是豪官富賈勾心鬥角的地方。
為了延續杜家幾代相傳的功名,在親友的鼓勵下,杜甫準備參加進士考試,於是,從江南搭船回到了洛陽。
遍遊了江南名勝之後,回到了洛陽時,杜甫二十四歲了。
洛陽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複雜多樣,周圍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境內河渠密布,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瀍河等十餘條河流蜿蜒其間,有「四面環山、六水併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之稱。
雖然長安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但因糧食漕運至關中日趨不便,每遇大旱時,皇帝就率領百官后妃移駕至洛陽辦公,政治中心逐漸移轉至洛陽,繁華盛況不亞於長安。

在杜甫的心中,進士考試不算什麼,因為在此之前,他的詩作《望岳》已經逐漸被大唐知名詩人讚賞了。當杜甫沾沾自喜於廣為流傳的詩作《望岳》時,洛陽已經開始轉涼了,許多從南、北方湧入洛陽城的考生,聚集於茶肆談論文學外,也趁著難得的機會欣賞無數牡丹爭芳鬥豔的奇麗景象。
白露之後,科舉考試已經結束了,許多讀書人仍然在洛陽城裡等候放榜。
洛陽城的酒店與客棧幾乎都客滿了,書生們除了閒話家常外,也會交換詩文朗讀,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詩文最佳,一定可以金榜題名。
杜甫也如此想。
等待放榜的杜甫,心情顯得輕鬆。
他想起了四年前,外號「詩佛」的王維考上了狀元的盛事,嘴角微微浮出笑容。所以,特地在酒肆裡,選擇一個靠窗的位置,一邊喝著酒一邊吟詠過他王維那首婦孺都可以琅琅上口的《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對於王維的官運,他有一點點羨慕,希望來年也能金榜題名。
正當杜甫沉醉於紅豆與相思的詩句時,科舉放榜了。
這一年,有三千多名學生應試,只錄取二十七名進士,狀元郎是賈至。主考官考功員外郎孫逖並沒有看上杜甫的詩文,杜甫落選了。
孫逖,這個人的身分可特殊了。他曾經因為吏部尚書崔日用推薦,愛才的李隆基召見時,還親自至洛陽城門接見,令戶部郎中測試他的文才,之後,任命為左拾遺,之後還一路晉升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的官職僅次於侍郎,掌管呈進章奏、撰作詔誥、委任出使之事。
孫逖,一個讓杜甫必須面對挫折的讀書人。
想起了李隆基對他的禮遇,杜甫只能露出莫可奈何的笑容!
冷風中,杜甫站在榜單前,露出圓滾滾的雙眼,在一排以毛筆正楷書寫整齊的名字中,找尋自己的名字,來回搜尋了五、六遍,確定沒有上榜後,才低著頭自看榜的人群中退出,一個人在洛陽城裡遊蕩,想找幾個朋友喝酒,但陌生的洛陽,找誰喝酒解愁,讓他有點手足無措!
「怎麼會這樣?」找了一家酒店,杜甫喝起了悶酒。
「是不是我在考試前沒有找人公開推舉,所以,落榜了?」
幾碗酒入喉,身子有點暖活了。杜甫看到酒店內一些落榜的考生圍在一起瘋狂地喝著酒,於是,端了碗酒緩步走了過去。
「鞏縣杜子美,祝各位兄臺一杯!」
「杜子美,杜甫?」
「在下就是杜甫。」
「久仰大名,幸會!乾!」一群讀書人在酒店裡瘋狂起來。
「子美兄,只有你一個人?」
「一個人!」杜甫回答。
「同是天涯淪落人,過來湊夥湊夥,一起喝酒吧!」
杜甫笑了笑,繞回酒店的角落,把酒取了過來,順便交代掌櫃的多準備幾樣下酒小菜後,與這群素昧平生的讀書人喝起了酒,甚至豪邁地振臂喊起了酒拳。
酒店非常熱鬧,買醉的書生特別多。
「你剛剛說你就什麼來的?」一位略帶酒意的讀書人問。
「鞏縣杜子美!」
「對杜子美,我讀過你的詩!」
「你讀過我的詩文?」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哈哈哈哈…………..」
「你的詩寫得那麼好,為什麼沒有上榜?」
「別問他了,他怎麼會知道,只有主考官一個人最清楚了!」
「聽說凡是應進士舉的人,會將自己的作品送給朝廷中有文學聲望的人看,希望通過他們宣揚自己的名譽,甚至推薦給主考官,有沒有這回事?」
「沒錯!可是,誰會理我們這些無名之輩呢?」
「別提了,喝酒喝酒!」
一群人開始起鬨,找杜甫乾杯,杜甫來者不拒,喝得有點忙酥酥的。人群散去時,天色漸暗,遠方的街道上,仍然有一群人騎著馬奔跑著四處通報金榜的喜訊,整個洛陽城籠罩在幾家歡樂多家愁的氛圍中。
杜甫依著酒店的欄杆往外望,冷風撲面,吹醒了幾許酒意。
「客官,你沒事吧?」店小二靠了過來,關切他。
「沒事,沒事!」
杜甫揮了揮手,對著洛陽的天空發出了一聲長嘆後,緩步走出酒樓。
 □
杜甫走在洛陽城裡,城門即將要關了,他必須趁著還未擊鉦前踏出城門。
在家等候的二姑媽依門等了很久,未見到杜甫的身影,也沒見到報喜的人,心裏已經有數了。
「這孩子會到哪裡去?」
二姑媽焦慮地依門探望,或來回踱步,卻沒見到杜甫的身影,不自覺露出焦慮的神情。正當她換上了衣服,準備到城裡去探個究竟時,發現一個熟悉的身影正從遠方緩緩走過來。
「子美,子美!」二姑媽朝著杜甫被拉長的影子跑了過去。
若有所失的杜甫忽然停下腳步,臉上勉強擠出了一絲笑容。
落日把他的身影拉得細細長長的,也把他的心事拉長了。

唐朝的科考,採用的是考試與推薦相結合的錄取制度。
試卷的優劣只是考評的一個方面而已,主考官也會照顧到舉薦者的人情和面子。於是,應試舉人為了增加及第的機會,經常將自己的詩文透過巧妙的編輯,書寫成卷軸,在考試前找關係呈送給社會上有地位的人,以求推薦,而這種行為就是當時甚為流行的行卷。
行卷,是合法的。
如杜甫死後二年才出生,官至左拾遺及贊善大夫的詩人白居易,他的的祖父白湟,當過縣令,父親白季庚官至徐州別駕(即刺史),大哥白幼文和叔父白季康也都是當官的。
於是,白居易的行卷,比一般寒門出身的書生要來得更引人矚目了。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十六歲的白居易,寫下了這首應考詩的習作後,並從江南進入長安城求官。
透過父親的引薦,找到了當時的京都名士顧祝的高度讚揚。有了顧祝的吹捧,白居易幾乎是一夜成名於盛唐詩壇。
幾乎整個長安城的讀書人都知道《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甚至還有人透過許多管道抄來閱讀與討論一番,也因為如此,為他日後考中進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落榜之後的杜甫,仍然過著隨心所欲且自由散漫的生活。在洛陽休息了一年之後,杜甫又懷念起當年漫遊江南的美好事物,於是,與二姑媽商量後,決定再次出遊。二姑媽沒有反對,對杜甫說:
「你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可以自己決定了,只要不是違背社會善良風俗的事,你決定怎麼做,就去做吧!」
「我想到山東一帶走走。」
「也好,到山東時,別忘了到兗州看看你爹,他在那裡擔任司馬,可能工作很忙,很久沒書信聯絡了,幫我問候他!」。
杜甫點了點頭,昔日考場落敗的憂鬱神情已不見了,眼神中浮現了躺在大唐疆域裡的山河,也浮現了那段煮酒論詩的「裘馬清狂」的漫遊生活。
杜甫的眼眸閃著亮光。
這道眸光穿透了大唐社稷,也穿透了人生的悲與歡。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