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金門保生大帝的第二故鄉
一、保生大帝神威遠播:
保生大帝吳真人,姓吳名夲,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西元979年),在福建省同安縣白礁村誕生,他精通歧黃之術,時常在青礁龍湫坑煉丹藥,以藥方慈懷濟世,醫術精良,是當時一位民間的名醫。北宋仁宗景祐三年(西元1036年),吳夲因登上白礁村境內文圃山險峰,採草藥以醫病救人,不幸失足跌落山崖,最後卒於家中而乘白鶴飛天,享陽壽五十有八齡。
吳夲升天後,閩南鄉里民眾私諡為「醫靈真人」,並塑造神像於「龍湫庵」。南宋高宗紹興二十年(西元1150年),頒詔立廟,在白礁龍湫庵舊址,重建一座宮殿式的廟宇,賜名「慈濟廟」,即為「白礁慈濟祖宮」。南宋紹興二十一年(西元1151年),復立廟,另祀青礁宮,是為「青礁慈濟祖宮」,即「慈濟東宮」,也就是保生大帝的第二故鄉。南宋理宗寧祐五年(西元1257年),追封為「大道真人」。明成祖永樂十七年(西元1419年),因顯靈化道治癒皇后痼疾,受敕封為「萬壽無極保生大帝」,從此遠近馳名,威靈廣播。
根據大陸白礁慈濟祖宮所編《真人靈光》一書云:「自明永樂十七年敕封保生大帝後,白礁慈濟祖宮供奉的開基祖神像共有三尊,分稱『一大帝』、『二大帝』、『三大帝』。」依史實來說,「一大帝」坐鎮白礁慈濟祖宮;白礁「二大帝」後世先分遷金門瓊林保護廟,補塑的二大帝再分遷台灣台南學甲慈濟宮;「三大帝」享祀青礁慈濟東宮,這就是保生大帝三大帝的由來。
自明代以來,每逢保生大帝誕辰,善信前往白礁宮、青礁宮進香,不絕於途,分尊與香火相傳,遍布閩、台、金或海外。民國九十年代起,拜兩岸小三通之賜,金門保生大帝的宮廟紛紛組團前往進香。民國九十六年,青礁慈濟祖宮及保生大帝三大帝率先蒞臨金門巡安,特地到本瓊林村境巡安聯誼,並停駕瓊林保護廟,也讓開基二大帝、三大帝難得在金門團圓相聚。
二、蒞臨青礁慈濟祖宮:
民國一○一年四月中旬,金門縣政府盛大舉辦大陸白礁慈濟祖宮謁祖進香團,暨參加青礁慈濟祖宮第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活動,我們全金門十餘座保生大帝宮廟,樂意赴會,熱烈響應,共襄盛舉,一行千餘名信眾,分批循小三通路線,搭船前往大陸。首日在李縣長的率領下,先來到金門保生大帝的祖廟──白礁慈濟祖宮,下午謁祖祭拜。
次日上午,金門縣進香團以壯盛的陣容,在李縣長的統領下,開抵青礁慈濟祖宮,準備參加第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大會,在大門前,二十餘人的大鼓陣響徹雲霄,盛大熱烈迎接我們金門的到來,這是我第一次拜謁青礁慈濟祖宮。大門左右高牆的半空中,還飄著紅色的汽球,隨風飄逸。巍峨的六柱五通門大門上,正面、背面正中央均寫著金色的六個大字:「青礁慈濟祖宮。」而且均各有三副精緻的對聯,面對大門的左側高牆上寫著金色的四個大字:「慈濟東宮。」大門的右側高牆上則寫著金色的另四個大字:「聖山福地。」
三、觀賞保生慈濟盛會:
數千的閩、台、金或海外各地來賓和信眾,把青礁慈濟祖宮廣大會場坐成茫茫人海,前面的司令大舞台上,整面黃牆上布置著保生大帝神像及紅字精神主題:「第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式。」保生靈光,神采飛揚,氣氛盪漾,熱鬧非凡。
接著表演場地上,以藍、白、紅三色畫成的圓圈,就像是象徵保生大帝神威顯赫,形成潮流旋盪不已,其外圍則鋪設紅色的地毯。後面大型的紅色看板寫著黃色大字:「弘揚慈濟文化,促進兩岸交流。」這是大會精神標語。在最後側的高地就是販賣區,也有養生美食館,比較特別的是一家慈濟之窗,有一副五字聯云:「慈懷三指手;濟世一壺中。」青礁宮的紀念牌樓,就建在登山大道(旅遊觀光道)入口前,要先經過第一處三十餘層階梯才能到達,也都鋪設紅色的地毯。
節目表演開始,有來賓的介紹,有主持人、來賓的致詞,有敲鑼、擂鼓,有鳴放禮砲,有噴發彩煙,有噴撒彩帶,有朗讀歌頌,有蜈蚣閣戲耍,有天女散花,還有咱們金門金城北門的十二婆姐、電音三太子表演,均贏得不少掌聲,最後施放氣球,節目大約兩小時結束。
四、祭拜青礁慈濟祖宮:
此次慈濟文化節典禮,青礁宮把保生大帝三大帝的分尊安置在牌樓正中央,長鬚粉紅臉即是。節目結束後,金門縣進香團接著祭祀青礁慈濟祖宮,一千餘名信眾,穿著整齊,就在牌樓下列隊,由金門縣李縣長擔任主祭官,縣府及縣屬各局處主管、主官擔任陪祭官,薛德成課長擔任司儀官,蔡欽水主委擔任讀祝官,蔡顯明里長、蔡建鑄先生擔任引導官、贊禮官,以大三獻祭拜。我從牌樓上往下望去,哇!真是人山人海,場面壯觀。
青礁慈濟祖宮這一座牌樓,全用花崗石精雕組成,宏偉壯觀,令人讚賞!在牌樓上,正面正中央橫幅書刻著:「德昭四海。」左右橫幅書刻著:「聖地慈雲。」「靈山毓秀。」正面對聯寫道:「頌大道聖德萬民敬祀;仰真人慈懷百姓承庥。」「神像巍峨臨碧海;雁山磅?托青天。」背面正中央橫幅書刻著:「澤惠閩台。」左右橫幅書刻著:「橘井泉香。」「杏林春暖。」背面對聯云:「萬千氣象攬勝訪先;百十台階登山參聖哲。」「丹井藥泉溯靈源;青礁慈濟傳聖景。」真是對仗工整!
青礁慈濟祖宮的巍峨大門、司令台、表演場地、大廣場、宏偉牌樓等,都是近年所建。
五、壯麗輝煌的五宮殿:
牌樓左側的便道可直通青礁慈濟祖宮,另一條道路則是在入口大門的左邊,當你拾階而上,你可瞧見雙龍搶珠的長型石龍,一躍上廣場,青礁慈濟祖宮就矗立在眼前,宮埕廣場正中央是一個好大的長香爐,香煙嬝繞。現在,我已經感受到這青礁慈濟祖宮的壯麗輝煌,因為我看到了一系列五座宮殿式的廟宇,是閩南著名的聖地,也是人文景觀的薈萃。
正中央這一座宮廟,就是名滿天下的慈濟東宮,因為廟額橫書寫著:「青礁慈濟祖宮。」大門有副對聯云:「千秋饗嗣紹興桑鄉永保;九轉功成景祐橘園長生。」這是南宋紹興二十一年(西元1151年)所立宮廟,經過歷代重修。不知為什麼,一片赤誠之心油然而生。進宮後,發現金門瓊林保護廟、珠山大道宮等神輦都停駐在殿內,就在此時,我感覺瓊林保生大帝二大帝在殿堂上,神威煥發,還顯現幾絲笑意,保生大帝開基二大帝又與保生大帝三大帝再次相會哩!後殿上方匾額高懸著:「真人所居。」「保生大帝。」青礁保生大帝三大帝的特徵就是長鬚大紅顏,正是正字標記,天井中也供奉一尊保生大帝石雕像。
面對主殿,其左側宮殿是奉祀武聖「關聖帝君」,大門有副對聯云:「三晉雅水篤生聖帝:二礁福地天濟真君。」旁石柱亦有對聯云:「英雄三國無雙士;正氣千秋第一人。」右側宮殿則是奉祀「文昌帝君」,大門有對聯云:「龍湫岐嶺地靈水秀;橘園杏壇醫聖儒宗。」這兩座文武宮殿都是2001年所建。至於最左側宮殿是「閩台中醫藥博物館」,最右側宮殿是「保生慈濟文化生態展覽館」,也都是較晚期所興建。
所以,青礁慈濟祖宮就是由一系列造型莊嚴雄偉、金碧輝煌、飛簷交錯的宮殿群落所組成。值得一書的是,主殿有石柱,其中有十二根盤龍柱、二根花瓶形柱,在福建省古宮殿石雕中極為罕見。還有二十多根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行等對聯大石柱,雕刻著歷史典故、東宮史實和真人的偉績。祖宮內處處可見工藝精美、瑰麗多姿的石雕、木刻、彩畫等藝術精品,可說展現了古代工匠的藝術成就,以及民間信眾對保生大帝吳真人的高度敬仰。
青礁慈濟祖宮,自南宋紹興二十一年(西元1151年)立廟,供奉保生大帝以來,已達八百六十二年,歷史悠久。現在隸屬福建省廈門市,西元一九八八年九月十日,廈門市政府公布列入「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元一九九一年三月二十日,福建省政府公布列入「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元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大陸國務院公布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於西元一九九七年四月建立文物保護標誌;西元二○○一年十一月,青礁慈濟祖宮被廈門市評為第一批涉台文物古蹟。
六、岐山保生大帝石像:
我為了要拍保生大帝石雕像,所以從牌樓望著岐山山頂上石雕像往上爬。首先看到「丹井藥泉」,感覺還在山腳下,也在登山大道上;昔日吳夲真人在龍湫坑結廬,親自挖鑿丹井,直徑約100公分,深度約3米,井水長年不涸,水質甘冽,藥用價值高,此乃吳真人取水熬藥的遺跡。
沿途兩旁安置了不少石雕像,栩栩如生。再往上爬,就來到「澄心亭」。「澄心亭」位於「丹井藥泉」之後,是以台灣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創會會長周大圍先生捐資建造的。高懷先生題額,伍澤旭先生撰書亭聯,聯曰:「水澈丹玄地靈成聖;泉澄道悟心正即真人。」
爬了八百多台階,終於見到了保生大帝,並請人代拍合照。保生大帝石雕像,高度約19.8米,是2007年4月所雕塑,此乃中國著名雕塑設計師李維龍先生恭塑設計的,至目前為止,乃全世界最大的保生大帝石雕像。登山旅遊大道也是近年所闢建。
下山後,已是正午時分,登上遊覽車,因此遲到十分鐘,真是抱歉。在公路邊車上,再度拜別青礁慈濟祖宮,拜別保生大帝的第二故鄉,拜別保生大帝三大帝,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再來祭拜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