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秉春秋之筆﹐明善惡之辨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小鵬。
點閱率:1,083
字型大小:

秉春秋之筆,明善惡之辨─寫金門的日記,記錄金門的歷史一份沒有年假,一年四季從頭至尾沒有休息的媒體,漫長的,不經意的將走過近半世紀的歲月。
一份歷經戰火淬礪洗禮,五十年穿越時空磨一劍,守護著金門,捍衛著金門人的命運,改寫金門歷史的媒體。
一份有歷史、有故事、有袍袱、有責任、有使命、有褒貶、有功過的媒體,留予後人評,因為我們正接踵著前人的步履「秉春秋之筆,明善惡之辨」的使命,發揚正氣,昂首闊步,為自己交代,為浯島交代,為歷史交代,長期堅守著島嶼,留守著家園 匍匐前進,奮鬥不懈,永不歇息,因為我們正擔負著寫金門每天的日記,記錄金門永久的歷史,夙夜匪懈…。
破繭而出一頁滄桑史─「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打造這一份戰地精神食糧,從國共內亂伊始,河山變色,如候島輾轉南遷,大陸、寶島、戰地飄洋過海,浴火重生,有著轟動武林,驚動萬教,懲奸除惡,撥亂反正,邪不勝正的「無邪報」大俠封號,再歷經一波三折,而後塵埃落定金門成功村高崗上,秉持戰地浩然正氣,振興中華使命,軍民一家,胼手胝足的精神,扛起正氣金門難兄難弟聯合辦報及後轉為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各自發行的命運,也從此頂著新聞尖兵的角色,無冕王的尊稱,隔海兩岸筆戰叫嘯五十年,至今和平的鐘聲再度響起,金廈一衣帶水,破冰之旅的曙光在兩岸相隔半世紀之後,多少妻離子散,骨肉分離,再破鏡重圓,其歷史的傷痕,金廈一頁滄桑史,盡在報史中,留予後人說。
官報的包袱與使命─開放報禁,媒體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在媒體如火如荼的報導,大肆放送,大肆報導,毫無忌憚的開放聲中,蠢蠢欲動,雜誌、報刊一波接著一波,如排山倒海而來,攻擊、謾罵、毀謗、腥膻之色、五味雜陳,開放媒體言論自由的號角,振聾發瞶,受到輿論的冷潮熱諷及民營化的壓力下,中央、地方公民營媒體報在改革聲中一一的敗陣下來或苟延殘喘或繼續轉型或慘淡經營。自解除戰地政務前後,離島地方報禁開放之後,民間發起的金門報導、金門日晚報等報刊也因應而生,但離島區域民報終究抵不過環境現實的摧殘,而後不堪虧損或其它不利因素下,雖有風起雲湧的一刻,終究抵不過時間考驗,但仍就功德圓滿,漸漸走向停刊熄燈的命運,雖有遺憾,但幸仍保有兢兢業業一步一腳印的金報至今服務鄉親沒有間斷,從不懈怠,依然堅守崗位,扮演著政府與民間的橋樑,扮演著政府的化粧師,政令宣導,關注輿情及人民的聲音,但求其平衡報導,求其盡心盡力合乎人民祈望,不失一份離島報紙的責任與格調;但求盡善盡美,不辱(官報)付予歷史承重的壓力,冀望阻力化為動力,尤其在兩岸全力汲汲營營投資拓展新聞版圖的時機,離島我們豈能安於現狀,不急起直追,不迎頭趕上呢?當下金門再起飛的時刻,「中央地方一條心,金門一定興」的理念下,離島民間所不及的,政府領頭羊的角色能帶領金門,繼續輔導投入壯大在地生根的媒體,擴大服務人民,近而能與大鳴大放的對岸未來媒體相抗禮,在以不變應萬變的環境下,再振翅高飛,再創金門媒體的新世紀新歷史而努力吧!。
金門的精神食糧─「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這份從戰時至昇平誕生的報紙,從記者採訪、校對、手工鑄字、檢字排版、活版手工印刷等,字字張張從活版的黑手滾輪鏗鏘印刷聲中,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的千呼萬呼使出來,其中的辛酸與痛楚不足為外人道也,尤其當年砲戰、單打雙不打,躲砲彈,地底下坑道出報,軍民一家聯合作戰,以社為家待命的情景,回想起來,不勝唏噓;戰地政務軍管時期,兩岸緊張對峙時,軍令如山,對於出刊報紙的任務,更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任何人都不敢有任何差池、閃失,但也慶幸於患難中安然渡過,當中有許多老前輩、深情老報人、不離不棄的讀者等的付出及貢獻讓這一份不朽的報紙繼續發光發熱,雖然一路走來蓽路藍縷,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但克勤克難中還是把這份地方報,熱騰騰地送到讀者的手中,那份成就,那份喜悅,不可言喻,總認為提供地方讀者第一手消息,是身為地方媒體人的責任與使命,不敢有所懈怠。尤其每當接到民眾指教及錯失民眾閱報先機的叩門直問,每每罵得狗血淋頭,也就得抱歉再三,不敢有所造次,總認為:「人民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抱怨指責那也代表這份報紙的可看性,重要性及需要性,更何況政府服務業本來就是以民眾為依歸,好還要更好是我們共同追尋的目標。只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然在設備上不及或不能與時俱進,居於劣勢,但以最小力量做最大的事,發揮最大功效,求其平穩中發展,蓄勢待發。
以廠養報功成身退─因為身處離島,交通不便,又實行戰地政務,以軍領政管制相對的嚴苛,整個金門的工商業就在戰地枷鎖限制中發展,因為這個因素,所以造就金門必需自給自足的生產單位:金酒、陶瓷、鹽場…等九個生產單位應運而生,金門彩印廠的成立,以廠養報、因應市場、增加就業, 配合著金酒包裝,政府軍方機關學校文宣表格等及地方商業包裝需求,從手工、半自動一貫作業完成任務,印刷品管制時期,一方面印報,最大的客戶就是配合金雞母的酒盒印刷大筆收入,維持金報盈虧,可以說是唇齒相依的生命共同體,也可說是為金酒而生,但也因金酒而憾,當年金酒、陶瓷廠、彩印廠,形成金酒企業的食物鏈,造就金酒,而今金酒坐大,福利同享縣民,可喜可賀,金瓷、金報,金酒同為金門生產單位難兄難弟的鐵三角,在資源貧瘠的離島同甘共苦,創造了金酒百億的商機,或也無形中讓這份地區僅存的地方公營報業能繼續經營傳承下去,從歷史中彩印廠成就金報,也造就金酒,而今彩印廠卸下部份肩仔重擔,在不與民爭利及大環境不利下如鹽場般的轉型或將慢慢走入了歷史,將近40年的黃金歲月,讓地區從黑白變成彩色的世界,也創造了一番榮景,讓人懷念也不勝唏噓。
連繫鄉心,凝聚鄉情─在地生根下南洋走兩岸,有金門人的地方就有金報的足跡,因為有鄉情、鄉音及親情的呼喚,金報除了服務在地的鄉親、讀者,更擴及台省各地鄉親、南洋各國,近來更深入內地,層面擴大服務鄉親,只要鄉親需求,無遠弗屆,使命必達,「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是金報不能置身事外參與的偉大工程。
烽火創刊走過48個年頭,沒有喜悅,只有責任,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歷史不會終老,薪傳正氣金門之歌,一代一代傳唱不朽,無論新報人老報人,新讀者老讀者,離島報地方報等等…「秉春秋之筆,明善惡之辨」的大俠正氣精神是永遠永遠不會改變的。寫金門的日記,記錄金門的歷史,為金門作見證,也祈許這份烽火中誕生的報紙成為金門永遠的光榮與驕傲。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