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金城民防坑道」─憶當年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之間,時隔六載,讓我憶起往事-緣於民國九十六年十一、十二月間,由金門縣政府交通旅遊局(現為觀光處),舉辦解說員訓練,選派我擔任其中之一:「各戰鬥村坑道分佈及其構工」的課程,是項訓練分三梯次,假莒光樓(莒光書院)舉行。歷經五十分鐘的講授中,除了講義之內容作報告外,同時適切作詳細補充其他課程上沒有的知識,以及將自己所經歷的事蹟,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和學員們分享,總能贏得學員們專心聆聽,頗受其青睞,也報以熱烈掌聲,倍感欣慰與榮耀。隨後帶領學員們至金城車站參觀「金城民防坑道」。
在金門以「觀光立縣」,發展觀光是縣務推動主軸之一,金門縣政府交通旅遊局(現觀光處),於民國九十三年間,即將「金門城區工事整建地下坑道」,委託民間廠商規劃設計,斥資整修完成更名為「金城民防坑道」。於金城車站至金門高中出口間的地下坑道及碉堡,設有主體坑道體驗區,包括:民防展示館、砲擊聲光體驗區、黨部作戰指揮所、糧秣庫房區、砲擊體驗區、坑道構工展示區、金門精神音樂組曲播放區、出口服務區,彰顯民防自衛時期的功蹟,深具有歷史文化意義,足以為時代表徵。
我們於車站二樓展示館影音區聽取參觀須知後,領取安全帽由樓梯步行至地下室,由解說人員引導入坑道實地體驗。當進入坑道內即見原有的通風、照明、通訊等設施均已改善更新,並增裝監視系統,廣播系統,方向指標,便於了解遊客參觀狀況,確保參訪行程,並可透過緊急對講機按鈕與入口館服務人員保持聯繫。
當我們走到「砲擊聲光體驗區」(台電金門服務處)坑道段時,讓我又憶起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共軍對金門島發動瘋狂砲擊的期間,砲聲隆隆,硝煙瀰漫,天崩地裂,軍民同胞遭受傷亡慘重的情景,著實令人傷心及膽顫心驚與心生畏懼,直覺戰爭著實可怕!這是一場歷史悲劇,說不盡的淚水與傷悲,難以忘懷,迄今記憶深處……依然歷歷如繪,永不磨滅。
繼續往前走,到了「坑道構工展示區」(金門高中)坑道段時,坑道雖然經過整修,但仍然有滲水與積水現象,至今日讓我又想起那段往事─當年(民國六十七至六十八年間)坑道施工期間,需經常(數十次)赴實地督導巡查,以及於工程全部完成後,需作驗收前的檢視,為了爭取時效,連夜間都須要獨自一人執行任務,那時所見的情景……,因坑道積水而在燈光照射浮現倒影,加上陰森淒涼,當時腦際胡思亂想,勾起了傳說中的各種恐怖靈異事件,不由得令人毛骨悚然,此刻心寒畏懼想要逃離,但為了達成任務,絕不退縮,只有繼續向前走。
民國七十一年二月十六日曲知平將軍(陸軍備役少將),奉命擔任民防自衛總隊長,巡視「金城坑道」時,發現坑道滲水積水頗為不滿,表示要追究責任議處,為此、曾厲聲斥責:「王清林你承辦坑道工程不力,應先槍斃再活埋」。猶記當年二月的某天晚上,我擔任值日時,當面訓諭:「七十年考績雖然你組長(楊世英先生)給你考甲等,但我給你改考乙等」。我被罵得狗血淋頭不打緊,而在第二、三、四年連續三年,曲總隊長給我的考績都是「烤鴨」,心中極感不平,在這四年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何況有記功等獎勵,每年均有記功一至二次,嘉獎四至六次不等。
當年本身工作繁重,仍然抱著堅苦盡職,忍辱負重的精神,來完成所交賦之任務,自滿在組裏(行政組)職員績效名列二、三。若以「三年一輪」,也該輪到了吧!何以三年考績沒有一次列入甲等?不過「職場如戰場」,況且早年金門正處於軍管時期,軍令如山,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真是欲哭無淚,欲訴無門,無可奈何罷了!
幸好,有關坑道積水案,經前行政組長楊世英調出有關文件據實報告:「金城坑道」起初經金防部工兵組設計呈報上級,國防部派員蒞金驗收,認為「金城坑道」對防區戰備具有很高的效益,飭知本案有功人員酌情敘獎……」,並特撰寫一篇:(漫談金城坑道─金門日報副刊─95年2月14日),公諸報端,讓讀者或鄉親知曉事實真相,證明我的無辜與無奈。
記得有一首歌:「…人生的旅途有甘有苦,要有堅強意志……」,當每個人在工作上遭遇到困難或挨刮挨訓時,只要能秉持「工作不怕難」的金門精神感召,忍辱負重,勇往直前,無怨無悔,堅持到底,來完成艱鉅的任務,成功一定屬於你。為此,我曾寫了一篇(金城民防坑道整建甘苦談─金門日報副刊─101年1月14日)。以饗讀者,並藉此與金門鄉親分享。
結束了今天美好的行程,因「金城民防坑道」規劃設計完善,有各種展示區及坑道安全管制室等,並於金門高中出口碉堡處,劃設金門出版區,供作旅客停留,沉澱的空間,淺嚐金門戰鬥時代的感受。又讓學員們看了一個精彩的展示,體驗金門戰地特色─民防自衛隊戰時重要防禦陣地,在過程中還能互相深入交談,深感受益匪淺,並藉由專業知能與熱忱服務,讓旅客體驗到戰鬥村生活,「認識地下金門」的旅遊景點,帶動觀光人潮。
在這以發展「金門觀光」之時,我有幸能夠擔任相關課程講師,又能如期順利完成「金城民防坑道」之旅,對金門民防自衛工事及坑道等設施,提供贅語淺見,奉獻棉薄之力,望對金門今後觀光有所助益,這些將成為我最美好、最珍貴的回憶。借報端以(「我擔任講師與戰鬥村坑道整建的回憶」─金門日報副刊─102年7月17、18日),讓鄉親和讀者們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