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教師節泛起的陣陣漣漪

發布日期:
作者: 翁維璐。
點閱率:618
字型大小:

九月底一連幾天,每打開《金門日報》,總發現大大的篇幅都是在表揚優良老師、特殊優良老師、資深優良老師、super老師以及最高榮譽的師鐸獎老師;有縣表揚的、有省表揚的,還有全國性表揚的,獎項琳瑯滿目,耀眼非凡,讓老師們彷彿回到「尊師重道」的舊社會裡,享受久已淡化的榮寵。如此醒目的報紙篇幅再度喚起了人們對教師節的記憶,即時捎個問候表達心中對恩師的崇高敬意。
在民風淳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裡,知識分子的地位是高人一等的,他們被賦予領導社會的重責大任,因此無論學識或德性,都被世人以高標準來檢測,尤其為學子表率的老師,更備受矚目。老師們也不敢背負眾望,總是律己甚嚴,一往情深的投入教師的崗位,期許自己踐履至聖先師孔子誨人不倦、有教無類的精神,以化育學子為英才,造福社會為己任。那時代,老師的工作被視為一項高尚、受人尊敬的行業。
自小受到老師多方關愛的我,總想將來也成為一位好老師,雖然因家有當老師的大哥,知曉為人師的辛勞,但我總是佩服桃李滿天下,且教出許多精英的老師們,諸如:王金鍊老師、翁文獅老師…等,他們在教學領域裡所展現的亮麗成績,在在叫人讚佩不已!如王老師在《星期三的文藝課》裏所展現的師生創作,即是一例,他如春風照拂花木,如春雨滋潤學子心田,使他們在文學的園地裡,綻放朵朵美麗的奇葩,如今已是一片花團錦簇了。孟子說,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樂也。然而,英才也得老師去發掘去栽培,而王老師他做到了!王老師可說是老師們的典範啊!
家兄文獅老師,亦堪為老師的標竿。家兄曾在金城鎮的示範中心小學創下了有教無類的典範,他讓班上每一位同學皆考取金門中學的初中部,達到空前百分百的錄取率。這是一份難能可貴的佳績,猶如北一女、建中的升學率一般,頗不簡單。這些名校學生全數考上大學那是司空見慣的事,考不上才叫人訝異,所以,他們的問語通常不是問考上與否,而是問上台大了沒?在小學畢業還需要考試以升初中的當年,升學的錄取率不高,能考上初中的可說都是精英啊!而文獅老師班上的學生皆考上了初中,那是十分不容易的事啊!這一段師生共同締造的光榮事蹟即便到了今天,依然是班上同學們津津樂道、引以為傲的一件事。
我常聽翁老師學生回味著過去美麗、難忘的往事說,翁老師是出了名的嚴,他幾乎是以校為家,督促學生把握早自習的黃金時段,甚且充分利用下班的時間,無給職地陪學童晚自習,要他們養成愛惜光陰、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因此學生各個都能自我規範,自動自發。在那個「嚴師出高徒」、「不打不成器」的年代裡,學生對於老師嚴格、合理的處罰,都能甘之如飴、欣然接受;為求進步,即便少一分被老師打一下,也不以為老師吹毛求疵。就是在如此師生互信互愛的合作下,翁老師的班級才能創下亮麗的記錄,至今人人回憶起來,依然感到分外的甜蜜和無限的感恩!
套句閩南俗語說,「啊斗糜、啊斗尺」(給稀飯也得給尺規),糜即稀飯,衍生為恩惠之意,尺即規範、責罰之意,亦即是管教。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教育孩子要恩威並重,除了愛他之外,仍不忘適時地給予規範、責罰。唯有恩威並濟,方能教育出成材的孩子。文獅老師即是恩威並施的老師,他嚴格督促學童讀書,但課餘之暇,則顯出慈愛,陪伴學童們從事休閒活動。就我所知,學生們就曾於春節期間集合於我家,然後文獅老師帶領他們一起登太武山,在那交通不甚發達的年代裡,大家從盤山步行至太武山,了不起吧!就像我們高中時代行軍至太武山「毋忘在莒」勒石一般,那時男同學配戴卡賓步槍,女同學則背著書包改裝成的救護包,不過我們僅只是一趟功夫──上山而已,下山後各自帶開,自由活動。一趟行軍之後可要累(腿酸)個好幾天,而他們不只一趟去,還得一趟回,腳下功夫真是了得!其實,大哥最好的本事就是快步走了,當年他每天從家中步行至金城上班,不但風雨無阻,且健步如飛呢!說個小秘密,這只因大哥他不諳於騎腳踏車之故也,所以,老天爺才賜予他飛躍羚羊般的雙腿,讓他可以快速前進,提前達陣。
這些點點滴滴的陳年往事,多年後依然是文獅老師學生們的甜蜜回憶,而每當我聽到他們話說當年時,我就與有榮焉,深以大哥為傲。這些學生小學畢業後,大哥就不再以老師身份自居了,他竟與他們結拜為兄弟,真是「亦師亦友」的最佳典範!畢業是他們師生另一段友誼的展延,因此學生們上初中、高中、大學、結婚生子…,總不忘與文獅老師聯繫。由於他們常來家中造訪、幫忙,因而成了家中的座上賓,猶記得先父壽誕時,除了至親好友,也少不了這群最佳男女配角的慶賀,讓熱鬧的氛圍更上一層樓,使得先父特別開懷而多喝了兩杯。大哥生性就是如此好客,所以,每逢節慶家中總是高朋滿座,好不熱鬧!大嫂因而練就了一身好手藝,而身為妹妹的我們,也與大哥的學生們建立了親如兄妹般的友誼,分外親切呢。金門是個小地方,彼此之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關聯,所謂五百年前是一家,如今又多了一層師生關係,就越加顯得非比尋常的親近呢!
話說近日裡的某一天,有位蔡小姐來到安仁診所,一瞧見這熟悉的面容及似曾相識的名字,腦中的記憶軟體馬上運作,喚醒了昔日對她的印象,我記得她是文獅大哥在金寧國小(金鼎國小)所教過的學生,且是老師的高徒呢!由於這一層關係,所以,我們相談甚歡,最後我還不忘告知她金鼎百年校慶的訊息,並邀約她前往同賀。
蔡小姐回憶當年翁老師的訓誨說,當年老師剛從示範中心小學調回金寧中心小學,正好擔任她們六年級的導師,課堂中老師常提及他在示範小學教過的優秀學生洪春柳同學的種種優良事蹟,勉勵大家要見賢思齊,並多多向她學習。沒想到多年之後,她竟嫁入洪門,成為洪家的媳婦兒、春柳的兄嫂。冥冥中翁老師好似成了間接的媒人,牽起她與洪家的緣份,若不是老師常提洪春柳的好,她如何對洪家特別有好感呢?
大哥教過的學生無數,真真是「桃李滿天下」,各個都是國家的棟樑、社會的中堅,不僅在工作崗位上克盡職守,發光發熱,即便是退休之後,依然投入社區,竭盡所能地服務人群,令人敬佩!由此,讓我深深感受到學校教育的重要,特別是處於最基礎的國小教育階段,一旦奠定了良好的品德、求學的態度,就像一棵樹紮好根,培好土,然後穩穩地向上生長、開花、結實,圓滿的豐收則指日可待了。
小時候,大哥在我們姊妹的心目中一如嚴師般,極受姊妹們的敬畏。他說一不二,做事絲毫不茍,這從他寫得一手工整俊秀的字體便可知一斑,「字如其人」此之謂也!我從小受到大哥的教誨與督促,記得小二時,他指導我如何把字寫正、寫漂亮;三、四年級得寫日記;五、六年級寫作文。我總是為寫作所苦,大哥一語道破其中奧妙,他說,寫作不過是「我手寫我口」罷了,使年幼無知的我漸有所悟,也隨著大哥的引導,養成了記日記的好習慣,且還特地預約購買「年鑑日記」本來記日記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紀錄,若有荒廢,必也趕緊將之補齊,經年累月下來,不但養成了不間斷書寫的好習慣,也培養了恆心和毅力。記得就讀師大時,莫名奇妙的被記了一筆「不假外宿」的紀錄,我頗在乎此事,說什麼也要查個水落石出,找出當日自己的行蹤。就因我每天寫日記,因此我得以尋跡還原真相,不但洗刷了這條不良紀錄,也還了我清白。
大姐也常回味當年,她說大哥教學認真,總是以校為家,往往一、兩個禮拜才回家一次,每當假日大哥回家之前,家人必得將家裡清洗得一塵不染,以迎接大哥的歸來。當年我尚屬年幼階段,所以這些打掃工作都成了大姐分內的事,難怪這一段往事大姐記憶深刻,最是清晰。而二姐之所以放棄直升高中,就讀台中護校亦是來自大哥的深思熟慮與鼓勵,因為當年二姐由於參與全縣性的勞軍活動,受了風寒,導致扁桃腺發炎,後幾經大哥的再三考量,深深覺得女孩家最好的工作就屬老師跟護士,若選擇當老師,則擔心曾經有過的扁桃腺問題,恐聲帶不堪負荷,而讀護校既可救人,又可照顧好自己及家人,稱得上是一份高尚的職業,特別是在當年醫療資訊、設備均匱乏的年代裡,醫生彷彿就是救人救世的活菩薩啊!所以,二姐接受了大哥的建言,最終選擇了保送升讀護校,當一位人人景仰、犧牲奉獻的「南丁格爾」。身為大哥的文獅老師,既是家中長孫、長子,又是弟妹們的大哥,不僅要顧及家計,還得兼顧弟妹未來的前途,難怪古有明訓:國用大臣、家用長子,長子的重責大任於焉誕生,大哥也因而深得弟妹的景仰與尊敬!
大哥是重情戀舊之人,一生待過兩所學校,即現今金城鎮中正國小的前身──示範中心,以及現今金寧鄉金鼎國小的前身──金寧中心,25年教育生涯裡,大哥培育出無數優秀人才,無論在醫界、教育界、工商界、政府單位等,皆有出類拔萃的學生在。記得《金門日報》的〈鄉訊〉版人物中,有一篇報導翁文爐先生的特刊,文爐先生還特別提到文獅恩師對他的教誨呢!我們真以大哥為榮,以他在教育界的成就為傲!所以,每當自我介紹時,我總是說:「我是文獅老師的小妹…。」
金鼎國小百年校慶選拔傑出校友時,力推大哥為教育類的傑出校友楷模,但大哥生性含蓄、謙虛,終究推辭了這份殊榮。說真的,這份「傑出校友」的榮譽對大哥來說是實至名歸,但我深知大哥的性情,名利於他如天上浮雲,多得一份榮譽,並無益於他修身養性啊!
母親中風後,為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母親,大哥於服務教界滿25年後便退休,以盡反哺之恩。大哥退休時,年方四十歲出頭,體力充沛,好友見他有滿腹的才學、豐富的社會閱歷,放置不用,著實可惜,遂鼓勵他嘗試另一條人生跑道──參選第一屆臨時議會議員,為民喉舌,繼續奉獻社會。大哥性好伸張正義,濟弱扶傾,能再為鄉親服務是他心願,於是出來競選議員,記得當時他的政見之一便是:將當選議員所得的全數薪資捐獻出來作公益。大哥是如此的無私無我,願意為民奉獻一切,可惜竟未獲當選,著實可惜啊!
雖然政治舞台無法施展抱負,但在宗教的領域裡,他找到了密宗的神隱世界,作為精神上的依歸。宗教淨化人心、使人向善,所以,擔任金門藏密佛學會理事長時,無不竭盡心力,帶領大家追求善的真諦和精神上更高層次的寄託。為使社會更趨友善與和諧,使人間享有平安與寧靜,大哥遂暢寄人生的下半場於佛門,悠遊潛修佛理。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經歷人生的起伏不斷,歲月的淬練,大哥恰似一本人生的智慧小書,讓人吟詠、咀嚼不盡!在人生的舞台,他把握機會賣力演出,不求十全十美、盡如人意,唯求盡己之力。大哥一生做過許多事,但閱盡千帆皆不是,晚年悟到唯有健康才是王道,如今,他積極師法太陽,早睡早起,終日與田園為伍,「金砥園」成了他每天鍛鍊體魄的最優質場所,他無怨無悔、不忮不求,走過人生歲月,大哥再度找回了 先父的睿智與哲學。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