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圍內外
在我們田地的末端有個大竹圍,存在約略半世紀以上的光景,竹圍內始終只住著三、四戶人家,儼然成一個小型的社會,只依賴一條小路和外界溝通,竹圍的四周都是田地,秋天時稻浪翻騰,長長的修竹也搖得嘎嘎作響,在夜裡如同鬼泣神號一樣。
我同學明福一直住到考取二專才搬離竹圍內,但是他家的老舊家具仍然存放在舊厝裡,他父親也常回到竹圍附近的田地裡幹活,孩子們假日偶爾回竹圍內的舊厝,就像度假的心情。
幼年時代,父親就訓練我們兄弟上田幹粗活,插秧時捧秧苗,割完稻後幫忙堆草埔,等過了一季,大部分的草都熬成熟爛腐敗之後,父親挑到田地裡,我們再一堆堆灑在田地裡使之均勻。工作結束後,我愛溜進竹圍內,其中三合院前有大水塘,綠水間的魚兒就像演員串場般地來回穿梭不息,但終究不離水池,出口處總是堵得緊緊的,魚苗也休想游出去吧!阿標伯從少年時代就是一位出色的廚師,常出外為人辦桌,平日也務農,他見我去玩,總說要烹條魚給我吃,叫我晚些回去,但我始終未曾在他家用過餐。
……標伯的女兒以後嫁給你好嗎?
……不要,她那麼小,又長得那麼醜!
……以後長大就變漂亮了,怕你不敢娶她。
我們工作總在黃昏中結束,父親是最會算計時間的人,能做完的農事,決不拖延到隔日,但孩子們最愛喊累,總是想著早些回家吃媽媽烹調的熱騰騰的飯菜。
……明天再繼續做啦,反正我們也不上學。
……天還看得見,就剩下這些,今天不做完,明天你們還叫得動嗎?
心裡頭稱不願意,還是要撐著做完。竹圍內的標伯見狀就出來看我們工作,對我們迎風笑。
……鐵雄這些兒子最勤快了,將來都會有出息的,不像我那幾個,喊破喉嚨才不情願的出來。
父親總是陪著笑,他那時便不多言,我們疲憊的陰霾因為標伯的幾句話一掃而空,竹圍內又傳出來幾句話。
……工作做完了趕緊回去,孩子們肚子都餓了。
這是針對父親說的,我們可是一句話也不吭聲。
竹圍被夾雜在田地的中央,和我家相隔約兩百公尺,中間尚未蓋工廠之前,我總愛上二樓陽台眺望遠方,那對一個少年而言是莫大的憧憬,竹圍再過去是八張犁,再不遠就是都市了,我們居高臨下,可以看到市內的許多房子,中間夾雜青翠的竹林和農田,我總以一望無垠的心境來形容這種情景,那在一個小孩的眼光裡便夠寬闊壯麗,尤其未曾遠航的舟子,他的眼界裡,即使是一個小港口也可以看成大深澳!
蒼翠的竹圍雖說半世紀甚至更久遠的歷史,但確實築成年代早已不可考,瓦厝在叢密的竹圍內一絲也看不清,修竹長得幾丈高誰也不知道,目視約有三、四層樓高,密密麻麻地在外界看來便帶點神秘的色彩。竹林是一圈防風林,也是住戶精神的城堡。
這個大竹圍曾引起我們村莊的大團結,在民國五十年代後期,某年發生大火,當濃煙從竹圍內冒出來的時候,探詢的人群便一波波湧向竹圍。
……感緊回去你家拿水桶來,多帶幾個!
……快點去多叫幾個人來。
……上游的河道堵口拿掉,讓水流進水溝內。
於是熱心幫忙的,也有看熱鬧的小孩,一下子齊湧向竹圍外,漫天的火勢在翠竹叢中交織成不可一世的威嚴。
……快呀!快要延燒到厝了。
大家齊心協力,一個水桶接一個水桶往竹叢潑水。
……消防車怎麼還不來呢?
……去叫了呀!也許還在半路上,我們這裡路草壞(偏遠),交通又不好。
大家終於放下水桶,我們看著長長的水管如蛇般的身軀,噴出巨量水柱,竹叢烈火終不再逞強,煙塵逐漸消沉。這次火災沒有人員財物傷亡損失,只是大片竹圍從此就要缺一塊翠綠蒼勁,多麼不協調的景觀!
追究原因,是竹圍內某婦人燒一些廢棄物,天乾物燥,引發竹葉起火燃燒。
……算了,竹子再種就有了。
標伯是個講究完美的人,如同他整理的庭園和半圓形的綠水池那般美感,以及他煮上桌的佳餚冷盤上的拼花,這圈竹圍經過些許時日,當灰燼褪去,標伯又在缺口補植竹苗,數月光景,又見往昔風采。
這世界真美妙,在本地開拓的歷史上,先後出現過幾個大竹圍,裡面住著幾戶人家,原本是一種防盜的屏障,自成一個小型社會,或帶些神秘色彩,在竹圍外的我,總會想起標伯對他孩子的威嚴以及對我的寬宏親切。
我吃過他的料理,讚賞過他美麗的池塘和庭院,也在池塘失火時湊上熱鬧,也許讓他遺憾的是,那往後的十年,我一直未曾和他女兒說過一句話,他遇見我的時候總不免催我……你什麼時候要娶我女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