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迢迢歸鄉路
中午休息的時間,有幾個婦女來過看她的布,買的人也不多。「是我帶來的布不好看嗎?怎麼都不想買啊?」淑女忍不住問他們幾個。
「布是好看啦,我們也喜歡,可是沒有錢買,喜歡有什麼用?」其中一個人回她的話。
「咦,這位大嫂,你們家不是有僑客在南洋嗎?都已經和平了,應該是有批信來才對啊!」
「批有來,錢沒來。」那位大嫂說:「寄來的信說四年前南洋那些地方也被日本人佔了,日本人不但把華僑的財產充公,還唆使當地土人向華僑老闆算舊帳,很多華僑被逼得跑到山裡面去躲起來,很多人從此破產,連生活都成問題,哪還有錢可以寄回唐山來啊!」
淑女總算明白一大半了,這個戰爭帶給我們小老百姓的痛苦,看來還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熬過來。
過完舊曆年以後,又挨過了春天長達一個多月的雨季。因為本錢不夠,時局不好,店老闆也不讓賒欠,淑女大約每十天左右就進馬巷去辦一次貨,然後就挑著布擔過海到金門,從青嶼到六甲,從西黃到陽翟、山後一帶,沙美附近方圓十里內,都有淑女的足跡。每趟過海待個五天左右,白天出門串鄉,晚間則回到西黃家裡,等布匹賣得差不多了,再返回蓮河,進馬巷補貨。從自己嫁進黃家以後,這兩年算是在婆家住得最多的一段時間。(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