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離風很遠的道路

發布日期:
作者: 李誠恩。
點閱率:764
字型大小:

對於一個離開金門到異地唸書的學生,一年只返家兩次是稀鬆平常的事。多半的學生為了省下來回一趟逼近四千元的機票,除了暑期長假和寒假回家過年,平時便得忍著過節的引誘及思鄉的思緒,按捺住返鄉的念頭。甫上大學的第一個學期,總是羨慕能在學期中回家的同學,另一方面又矛盾地沾沾自喜,覺得自己能夠隻身在外渡過半年是甚麼了不起的事情。到了下學期,因為清明節掃墓,才搭上第一班期中回家的班機。往後,不知怎地,在異地待久了,卻是愈來愈堪不住思鄉情怯,期中回家的頻率愈來愈高。每當我要回家,不免聽見同鄉朋友的嘆息:「我也想回去」,如我過去一樣的聲音。
金門是一個多風的島。相傳鄭成功退守至台灣前,把浯洲所有的樹都砍下,製造船艦,致使原本就多風的島充斥滾滾黃沙,所以後來在各個村里都能看見鎮風沙的風獅爺蹤跡。民國後,國軍種植木麻黃,耐得住風沙的木麻黃鳩佔鵲巢,成了原生樹木的替代品。我喜歡家鄉的風,夏天的吹拂帶走身上汗液的黏膩,冬天的颯颯促使著情人走得靠近。相較於目前居住的台北盆地,夏日的火熱,沉悶得喘不過氣。
金門人有一首歌,《番薯情》這麼唱著:「番薯的心是這呢軟,愈艱苦愈鰲生存」。事實上,金門除了一般人熟悉的戰地印象、高粱酒薰,還有自閩南遷徙過海的古韻,以及清朝年間,南洋華僑返鄉回饋,創辦學校和建洋樓的僑鄉歷史。在貧瘠土地仍能茁壯生長的番薯,從貧苦時期的主食搖身一變,成為金門人的代稱。荒地拓墾、國共內戰,經歷數度的摧殘,努力的成果更顯得不易,也許金門人的低調、保守就來自那守護家園的初衷。風不著痕跡,像淳樸的島民,將在過去百年間積攢下來的情意,悄悄藏在心裡。
信仰是金門人生命的另一款,祂提供對事件的詮釋,信徒有所寄託。慶典,彷若人神間一道橋樑,人與人也得以凝聚,期盼心願上達天聽。去年五月因著浯島城隍廟奠安紀念遊行,持著得來不易的來回票,回家參與多年不見的慶典。一如往常,從前置的傳統陣頭練習、宗教儀式,活動持續數周,結束當天的夜裡,信徒們則在家設宴款待親友。兒時畏懼看范謝將軍和顏柳督察,祂們總是跳來跳去或吐著長舌,參不透其步伐,如今,畏懼成景仰,不再迴避他們的歡舞。農曆四月十二這天,懷著滿心期待,好不容易向老師把期中考延期、身邊的瑣事排開,所見的行頭卻與往年差異甚大。隊伍多了外地的香客,以往看完遊行剛好是晚飯時間,這一回卻向消夜步步逼近,原來敬拜的美意,化為冗長的疲憊。外地文化一同來為在地神明慶祝、熱鬧是美意,但看來看去,最喜歡看、最有看頭的還是最親近自己成長過程的那些。老一輩的人常說:「心誠則靈」,不論隊伍長或短,信仰對於島上的人來說,都是重要的寄託吧。
旅行不停地流動變化,乘著慶典的季風,腳步放慢,原本四天的短暫停留,延長為七天,再至十天,金門的美總令我忍不住一探究竟。在北山遇見一位從事洋樓民宿的青年,他訴說自幼離開金門的故事,到有一回想回家環島旅行,預計三天走完的行程,延續到兩個星期才結束,最後他毅然決然回到金門來定居。我心裡羨慕,也期待早日完成學業,返鄉回饋。
這段期間正值金門許多發展議題的討論,聯外道路拓建、BOT案招標、機票抗漲,核廢料放置議題也在一旁虎視眈眈。這些都不是我所熟悉的這片土地上的信息。一個到金門畢業的製作的朋友告訴我:金門很快的在轉變。我暗自希望它慢一點。很快,下回連我也分不清,充滿風的道路,是指引家的方向,還是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