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飄泊過海的蚵嗲

發布日期:
作者: 東瑞。
點閱率:1,104
字型大小:

有一次我們在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探親渡假,突然小姨子阿香(瑞芬的妹妹),請我們吃一種叫OTE OTE(印尼文發音為蚵嗲、蚵嗲)。當時因為在不經意中,吃的時候,最初感覺到那餡兒和金門的小食「蚵嗲」非常相似,後來才突然發現其發音居然也和金門話(閩南話)「蚵嗲」極其相近,只不過印尼的叫法有點印尼語的腔調而已。
這一次的發現,實在令我感到很震驚。
金門大半個世紀,都是戰地,1991年前封閉,不准隨便進入,一百多年來,變遷就很大。上溯到清末民初,我們的祖輩曾經在這裏生息,父輩則在二、三十年代因為不堪金門家鄉生活貧困,就大膽拎著一個破皮箱闖蕩南洋謀生。有一些被騙、賣了豬仔、累死老死在礦山;有一些做成了生意,衣錦還鄉還建築了各式各樣的洋樓,成為今天金門一大景觀、富有特色的建築群。在頻繁的出洋落番、回鄉的過程中,南洋客帶來了南洋的美食文化。不妨到一些展示南洋美食文化的洋樓去看,就會看到一些娘惹製作的新、馬、印菜肴也被出洋客帶回金門家鄉。但,這看來不太可能是主流,反而大批的閩粵破產農民、小商、青年的「落番」,帶去了大量的中華傳統文化,在異域傳承發揚、開花結果,包括風俗習慣、處世人情、語言美食。蚵嗲應為其中之一。我的推測理由,一是印尼雖然也出蚵仔,但不多,而金門不但出產蚵仔,而且以蚵仔聞名;二是名稱,印尼語中那個「O」音,正是金門話裏的「蚵」。蚵嗲小食從金門傳出去,那是順理成章的事。只是,我們在印尼泗水吃的OTE、OTE,其餡已經有些變化了。
印尼的OTE OTE ,其內餡採用了豆芽、四季豆、紅蘿蔔、蝦、豬肉碎,蚵仔。葷味略重;金門的蚵爹一樣用麵粉包料油炸,餡用了豆芽、蘿蔔絲、芹菜、蔥、蒜和蚵仔。較為健康。它們的命運處境也不太相同。印尼的OTE OTE 在許多賣糕點食品的華人食店可以買到,在金門,因為地方小,人口只有七萬,賣蚵嗲較出名的只剩碩果尚存的一家,即金城鎮貞節牌坊附近的「蚵嗲之家」,在金門政府編印的美食地圖上標第32號。這是最感動我們的地方──個那麼小的食鋪,居然上了地圖!遊客拿在手裏,還不趨之若鶩嗎?一個小鋪猶是如此,其他景點、名勝、建築等等,其保護、重視的程度,更是不必多說了!早年下番的金門人很多,政府非得兩年一度辦「世界金門日」不可,讓金門人齊聚金門,慎終追遠,認祖歸宗。蚵嗲,成為大受歡迎的美食。
金門的蚵嗲吃過好幾次。一次是社會局的李文堆課長買給我們嚐嚐,一次是香港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許秀青女士請了五十幾位團員,一次我們帶兒媳來買。幾次來買,我們都拍了照。女主廚的手勢非常快,如何盛餡,如何澆麵粉漿,如果不連拍,一眨眼蚵嗲已在油鍋裏炸了。女主廚掌握火候非常老到,蚵嗲沒有一個炸焦的,她們用快火。大鍋裏至少十幾個在興奮地浮沉。炸好的蚵嗲裝在小紙袋裏,遞給排隊輪候的人。一觸及,猶如燙手山芋那麼燙,一隻一隻蚵嗲呈厚型大蚌形狀。外皮不見如何冒煙,一旦咬第一口,才發覺外溫內燙,那些菜冒著白煙,鬆脆可口,雖是只有少許蚵仔、少許蝦肉,但吃起來卻如有不少肉的感覺,即使有些您未必喜歡的菜也變得很美味,頓覺得一隻似乎不夠,三隻都不怕。她們賣台幣25元一隻。站在一側看,常想起金門縣政府在美食地圖上標上第32號的做法,他們對小食攤的尊重和保護程度,是我生平第一次見識;對小鋪已是如此,難怪對寫作人夫婦如我們者,竟然由一位社會局的李課長陪我們還請吃點心!
我不敢、也沒必要比較金門的蚵嗲和印尼的OTE OTE滋味的孰好孰差,畢竟他們是同宗,正如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一樣,散落在世界各地,膚色、模樣、語言、習慣等等,都會有差異,但都不宜歧視。我想到這一類味道跟春捲有點相似的小食,跟我們前輩的出洋落番一樣,充滿了曲折的經歷和有趣的故事。從2004年開始,我們回金門前後已經九次了。這一次經過在金門美食地圖上標上第32號的蚵嗲之家,忽然聯想起漂泊世界各地的華人,他們不但在海外闖蕩出一片新天,紮下根來,而且散播了中華優秀文化,其中尤其是美食,影響巨大和深遠。
飄泊的蚵嗲,你好!一路辛苦了!
2013年8月20日初稿 9月4日二稿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