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何不把青嶼張敏衣官塚及村落建築闢為觀光景點

發布日期:
作者: 張自福。
點閱率:1,582
字型大小:

 從中新網一則訊息獲知:福建南靖明太監墓整修 將開闢成景點,讓人腦袋一閃,個人想:何不把張敏衣冠塚及青嶼村落闢為觀光景點?
由上述訊息得知:其所以要把南靖縣明代孝宗時期司禮監太監陳祖生母子墳墓開闢為觀光景點。專家認為,太監墓的發現對於研究明史有重要意義。究其著眼點,乃在運用史蹟開闢財源,真是妙呀!
依據明史、金門縣志、同安縣志、青嶼張氏族譜記載:張敏,字輔德,生於﹝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幼時雙親俱喪,由長兄張太常撫育。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沙縣、尤溪一帶的賊寇-鄧茂七, 為禍同安一帶,敏之叔(益彬)與村人協議,遇匪則以螺響為號,互相救援。不料,盜賊果然自青嶼登陸,益彬率張氏子弟前往禦之,盜賊遂退。豈料村中有二戶異姓,因懼盜匪未前往迎敵,事後益彬欲問罪,此二戶逃至官府藏匿,並賂官員,誣陷益彬入罪,益彬飲恨慷慨就死。而此二戶,竟又陷以拒捕,延禍全族。
此次事件導致張氏一脈-長者死者數十人、發配充軍五人(敏叔益昭、益弘、益纘及兄太常、太翊)、幼者則閹送京師為宦(張敏及堂兄張本、從兄張慶),由原本單純抵禦海盜事件,竟導致全族幾近覆滅,確令人始料未及。也因此意外地開啟青嶼張氏輝煌的官宦之途。
張敏年紀雖幼,但言行舉止,出人異表,迥異常兒,因此被明英宗朱祈鎮選為青宮近侍,奉侍太子朱見深。
朱見深即位為憲宗之後,張敏日夜服侍左右,卻從不洩漏國事,也不干預外廷,有「忠謹」之名。後來,他曾奉命操練騰驤四衛官軍,兼理十九房馬政,監督五軍大營;接著又總督十二團營……。
憲宗朱見深年事漸高,卻一直沒有子嗣;又由於萬貴妃專寵,雖然有一位女史(後來成為紀太后)被皇帝臨幸有身後,卻怕遭到妒害,便託病廢居於安樂堂。女史生下皇子朱祐樘之後,曾想要將親生子溺死以求免禍;張敏知道後,就對她說:萬歲如今並沒有子嗣,就算不能馬上讓皇上知道,也不應該加以捨棄。於是,張敏便協助女史密養皇子長大;女史的奶水不足,張敏就常獻餅飴粉餌以供哺啜。
一直到朱祐樘六歲時,憲宗朱見深還不知道他已經有這麼一個兒子。有一天,張敏為朱見深梳頭時,朱見深對鏡而嘆,感慨自己髮已白,卻膝下無子。張敏見機不可失,便伏地請罪,告訴朱見深:「萬歲已有子!」
於是朱見深便立即召見朱祐樘。朱祐樘當時胎髮未剪,髮長拖地;走入帝懷後,手摸皇帝老子的鬍鬚為戲。朱見深悲喜落淚,感動地說:這真的是我的兒子,長得就像我一樣!接著,朱見深將朱祐樘示於群臣,並冊立朱祐樘為太子。
在憲宗一朝,張敏、張慶、張本三兄弟有「浯洲三鳳」之稱,分別封為張本勤慎公、張慶錄勤公、張敏忠勤公,子弟亦有位列三卿:太常寺卿、南京通政使(張苗)、錦衣衛指揮使(張質)、光祿寺卿(張暉),其中張敏更曾受封「義父太上皇」在青嶼的文獻中記載。
《同安縣志》對張敏的評論是:張敏遭亂被閹是不得已的,他在內廷能做到忠謹,已屬難能,又能保全憲宗的子嗣,立功尤偉-他的忠誠,證明同安(金門舊屬同安)一地,多的是節義之士!
張敏存皇嗣有功,死後,憲宗給予厚葬。朱祐樘即位為明孝宗,又追賜張敏璽書,賜塋地通州300畝,守卒20人,官其家人。張苗累官南京通政使,列于九卿。張質為錦衣衛指揮同知。張暉蔭官光祿寺少卿。張苗、張質、張暉三人合稱「國監三廕」。又有錦衣千戶張鵬、張縉,百戶張宏等。張苗之子張定弘治三年(1490,)進士,張宜弘治十四年(1501)進士。
另張敏侄孫將其衣冠葬於故鄉青嶼父親張益彬右側營塚,張敏衣冠塚右前有兄太常墓已毀。其墓龜為一巨石所雕,陰刻六角形龜背紋,墓龜下則鋪以放射狀石版。墓碑為牛軛狀,上刻瑞日祥雲圖,下有墓桌,墓桌下為空曠墓室,中以豎立之石板相隔為左右兩室。
把張敏衣冠塚及青嶼村落闢為觀光景點的理由綜述如下:
一、張敏是挽救明孝宗的好太監,張敏為明朝的江山社稷、皇帝大位繼承大事與惻隱之心,冒著生命危險密養明孝宗。否則,早就沒有明孝宗,也沒有「弘治中興」時代,明朝的歷史也許就要改寫。
二、青嶼村落具有豐沛的歷史事蹟─青嶼張氏在明代有一段輝煌的歷史,青嶼張氏宗祠敕為「褒忠祠」,族人也以「忠勤世第」為堂號,其恩澤之盛,閩所未有。尤其膾炙人口的是,青嶼以偏僻小村落同時出了「兄弟三公」─勤慎公張本、錄勤公張慶、忠勤公張敏,委實歷史罕見。而明清二代,青嶼張氏族人任官者有四、五十人,三位貢士、九進士、八貢生、一解元,十五舉人,榮耀一時。
三、青嶼地形奇特,青嶼原本是一處小礁嶼,由於地形改變後,與周圍鄰近區域相連。整個村落沿海拔20到40公尺山坡分布,聚落位在天摩山之陽,西、北兩面隔著高阜與官澳為鄰,東面是海,海面有一小嶼名為「草嶼」,南面是大片低平沃野,隔著這片沃野與山西為鄰,地勢自西北往東南傾斜,這片廣闊的平地,大部分是強勁東北季風將海灘的砂塵堆積而成。
青嶼村拓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目前有四、五十戶人家,其中張氏約佔九成。兩岸對峙時,青嶼亦是軍事重鎮,除一般守軍外,海龍部隊也曾駐守該村莊。
附帶一提,青嶼張氏一族,係宋末張均正從福建泉州府晉江市張林到金門開基。而後明初四世孫張必宜遷徙到同安縣避倭亂,借住李厝溪東荒地搭寮養鴨,後繁衍成族,遂名「東園」。
明正統十四年(一四四九)沙尤鄧茂七等賊作亂同安,青嶼也遭海寇登陸,大肆劫掠,釀成數十人死亡,張氏全族幾遭毀滅。
(資料來源:明史、金門縣志、同安縣志、青嶼張氏族譜、網路、金門部落格)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