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與世代隔閡
這次的太陽花學運見證了炸彈世代的引爆,而這個引爆不只是為反對而反對,是對於信念、理想和價值的堅持,是對於這個世代將要走入的未來的關心。
太陽花學運已持續到第十天以上了,這幾日來,facebook動態上充斥著朋友們對此次反黑箱服貿的所見所聞,有的親臨立法院靜坐,有的為了解而閱讀服貿條款。從十八號大學生占領立法院,到二十三號攻佔行政院,二十四號政府強勢驅離,緊接著是三十號公民走上凱道。事情的發生與演變都不在意料之內,身邊的人們有支持,有反對,有辯論,有爭吵,有情緒,有溫情,有聲援,有抹黑。
那天,一位個性平和的高中同學來信,印象中的他在高中時期對於抗爭的事一向保持沉默,避免抵抗權威。然而這次他選擇站出來,更是站在立法院的第一陣線。他說:其實我不敢在班級網頁上討論這些事,害怕意見不合會造成紛爭,也因此破壞了同學之間的情誼。但他又好奇每個人的觀點,希望我可以與他分享對於學運發展至今的想法。
我想,先撇除學運中的種種對錯與服貿的好壞,身在金門的我對於這些站出來的同學們是感謝的。因為他們積極關心這個社會正在發生的事,因為他們讓我們這些不在現場的人能夠不僅僅透過媒體來了解事情的真相,因為他們在彼此的討論和激辯中真正的在學習並實踐民主。他們勇敢站出來,帶著年輕人的熱情與期待用心守護,爭取臺灣更好的未來,而僅僅只是這份堅定就足以動人。
2012年天下雜誌512期形容:「兩岸90後為易爆的炸彈世代,他們有憤怒,有理想,務實、自我、討厭權威、不妥協。保守的角度覺得炸彈世代是造反,是盲目;但體會90後處境的人,看到他們為相信的事,不顧一切。」在看似更好卻又更糟的時代下,面對這世界的紛擾、競爭和未知的未來,這次的太陽花學運見證了炸彈世代的引爆,而這個引爆不只是為反對而反對,是對於信念、理想和價值的堅持,是對於這個世代將要走入的未來的關心。仔細分析整體學運,不論在組織和策略上都不是馬虎和一時衝動。從與政府對話中提出的訴求、立院現場的秩序、號召與動員力、整體的領導與配合度……等各層面切入探討,都是不停在改善、調整與進步,真切的在行動中學習。
儘管台灣各界人士對於學生的所為議論紛紜,各有自己的一番解釋,但我認為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年輕人將要成為這時代的新動力了,也許會犯錯或不夠成熟,但透過這次學運能夠看見已經在蓄積的能量與成長。而大人們似乎還沒意識過來,自己的孩子什麼時候已經長的這麼大了,大的有自我了,辯論起來還頭頭是道,恫嚇威脅或是摸摸頭敷衍似乎已經不能夠讓大家乖乖回家了。這場學運不再只是對於服貿的辯論、程序的爭議,更是世代交替將要面臨的隔閡。
所以請溫柔的對待我們,年輕人需要的其實只是多一點的傾聽、自我成長的空間和真誠的對談。我們對於相信的事有自己的堅持,但我們不只是炸彈,也是那迎著燦爛陽光的太陽花。所以請溫柔的對待我們,因為如果可以,我們也願意這樣溫柔的對待這個世界,讓花兒盛放,讓愛照亮,取代那些爭吵與紛擾。因為我們保有期待和希望,我們相信美好與和平,對於這個世界、對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