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迢迢歸鄉路
安慈指著旁邊那堆蓋著綠帆布的鹽堆說:「這就是這二十年積起來的鹽堆。」
「這間辦事處還在!」三姆用她手上拄的拐杖指著。
「是啊!不過現在已經不用了。」安慈指著辦事處前面那棟三層樓和後面那排平房:「現在改在那棟三層樓辦公,這排低矮的平房本來是辦公室,現在已經改成製作精鹽和包鹽的工廠。」
「喔,還有工廠啊!」
「是啊,現在大家都不吃粗鹽,改吃精製鹽,就是那種小包的細鹽。這種鹽也是鹽場自己加工製造的。只要把堆在那裡的鹽泡在水裡溶化以後,去掉雜質,把鹽水加上藥品後,放到大鍋裡煮,一直煮到這些鹽水再結成細鹽,包裝後就成了小包的精鹽了。」
這間辦事處是所有西園人共同的生活記憶,也是無數從西園出外的子弟們返鄉必去憑弔的片斷。尤其對於走過日據時期的西園人,這間鹽務辦事處更埋藏了許多不願讓後代子女知道的歷史傷痕。雖然不說,但安慈心裡知道,三姆之所以要在這裡下車看看,必然跟三伯他們那二十多個因為這間辦事處的事件有關。
從辦事處慢慢走進村子裡,可以看到許多廢棄的房子,這些房屋大部分都是因為主人外出、乏人管理而任其傾廢。近百年來,先是鄉人下南洋謀生去了,接著日本侵佔金門,許多人又往南洋或遷往內地避難,把房子託給親人代管,到了八二三砲戰後至台灣從事十大建設期間,又有更多村人遷居台灣,這時連代管的人都找不到了,留著空泛的房子沒人管理,只有任其荒廢傾頹了。
三姆對於村子裡的這些路都認得很清楚,一進村子她就忙不迭的從第一個路口向右拐,安慈知道三姆是想先去看看自己的那棟老房子,他即刻走到前面帶路,三姆說:「雖然已經過了二十多年,但村子裡並沒有什麼改變,你先別說,讓我自己走看看能不能找得到家。」安慈改跟在她身旁半扶著。
再往左拐,三姆一眼就認出自己的老房子了。結婚後在這裡住的日子並不多,倒是自從丈夫過世、日本投降後那幾年在西園住的比較多,三十八年打古寧頭,國軍駐到金門來以後,足足有九年的時間,幾乎是沒有間斷過,一直都住在這棟老房子裡,如果說對這棟老房子有點感情,也是在那段時間培養出來的。
門面上的那一道牆規早就不見了,院子裡長滿雜草,大廳裡供桌上的祖先牌位上積滿一大層灰塵,西半邊的房間是族人共有的部分,只有東邊廂房和二櫸頭內還可以看到有人在使用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