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咖啡
星期三的午餐後,拿出一台手動研磨機、一個淺碟與寬口杯、一個馬克杯與保溫瓶、一支湯匙與毛刷,取了些冷凍庫的咖啡豆,按鈕後嘻哩唆啦的把豆子碎成幾匙深色的粗顆,舀入朋友送我的越南滴漏金屬杯子,拴上鐵片,倒入85度適切的熱水滲透熟成這一方圓優渥的土層,聽見滴漏的時間迴音於杯中,睡蟲不致覺醒,鼻尖染了芬芳,不可離去,這癮是從研究所培養的慣習,早午一杯黑咖啡,深深的呼吸,充填腦竅的力量又將恢復,「這是我墨色的靈魂,我又活過來了!」
三合一的甘味太過機械而無感,鈕一按而嘎啦嘩啦流滿一杯的義式調和不是太過鋼鐵的苦澀,就是僅僅耀眼華美的拉花是唯一悅目的外衣。臺灣的咖啡館有主題意象的很多,要文青的猖狂或儒雅有,要少女的粉紅或喵咪有,要白領的藍領的無領的皆有,各種級次的機檯、豆種、沖法關乎一杯黑金的價格、口感、訴求,「來一杯耶加雪菲,淺焙,一開始舌根中後方酸感,擴散至舌兩翼,你再喝一口會有果香回至你的鼻腔,再來溫度降低,酸感會留在兩翼,味道也會變得平緩」,這是一杯活的咖啡,朋友拿出幾款中淺焙的豆子分享單品的專一情調,這有煙燻,那有花香,帶有喉韻的咖啡就像值得回味的人生,閉上眼,每口每回都是刻骨銘心的記憶。
這與深厚的黑不同,兩瓢沖水就化成暗不透光的靈丹,「這是我的藥」對著幾個小朋友說,他們圍著我、捏著鼻子、直嚷著「每天都要喝這個臭巴巴的東西,為什麼?這麼難聞難喝!」我擠眉弄眼的對他們說:「你們看,我是不是越喝越起勁,越能和顏悅色的跟你們聊天!如果不喝,我就會醜啞啞的不知道該怎麼跟你們說話,這是我的藥!」他們當然不信我的片面,「改天沖咖啡給你們看,那是一門藝術,要注意水溫、研磨顆粒粗細、壓縮鬆緊、滴漏的量,調配到一個恰如其分的好,就要記下這次的沖製歷程,以及滋味的美好」。
星期三的午餐後,送完路隊,校園內呈現難得的寧靜,老師們預備進修,而我在辦公室附設的哺乳室調製印尼或越南進口的豆子,粉碎果實綻出的味道瀰漫如霧,杯子頓時羅列,滴入杯中的是期待,湛透黝亮的欣羨眼光已塞滿玻璃窗,揮手示意,送上一杯午後的自得其樂,沒有公文要KEY,沒有桌椅要搬,沒有孩子拉著你跑操場撿球,沖一杯咖啡,讓生命暫且OFF,等待完成的當口冥思未成的日程計畫,拋開螢幕與鍵盤的連鎖反應,送上一杯人人等待的幸福,我得到大家的幸福而知足。我想起金城一間木質裝潢的單品咖啡館,年輕男孩執著的向我介紹他如何烘焙與沖製的專注神情讓我難忘,我吮吻杯緣,「沒錯,這就是手感溫度」,沒錯,我很享受研製時序裡的重複歷練,宛如世界停止而無待,逍遙而鵬飛─回過神,換下一杯咖啡,繼續。
沖一杯咖啡也能參禪一時,以沉澱擾動的身心,何來不是一種「咖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