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農曆四月十二這一天

發布日期:
作者: 黃珍珍。
點閱率:1,255
字型大小:

小時候喜歡過年,但過年時又太冷了。雖然說「囝仔屁股三斗火」,但是天氣過冷時,母親總會關照我們,沒事別在外面追趕跑跳碰,著了涼、感冒了就不好……。
其實說起過年,在我幼小的心靈裡,我更喜歡過兩個「夏天的年」。哈……夏天的年?那是啥節日啊?居然讓我的童年充滿了期待與歡喜。
我的第一個夏天的年是「 農曆四月十二 」,第二個夏天的年是「農曆七月半」。說來超詭異,一個屬於「神」的及一個屬於「鬼」的這兩個節日,竟在我的童年時光裡,帶給我許許多多的歡樂記憶。
兒時的我,只知道母親口中 農曆四月十二 這一天是一位神明的生日。不止母親很在意這個日子,彷彿整個後浦城區東、西、南、北門四里的居民也很重視這個日子。而孩童時的我,為何會對這天有著深刻記憶?因為,在這天之前一陣日子時,精於女紅,手巧的母親早早就為我們這些孩子們準備著「夏日新衣」。我們姐妹的新衣通常是母親親手裁製的有著領子、泡泡袖及釘扣扣的小洋裝(衣料是來自台北表姐寄來她不穿的過時洋裝),男生則是買現成的。
而在這個日子之前幾天,母親也會準備三牲、水果或餅乾去城隍廟拜拜。但兒時的我當然不知這是什麼廟?住著什麼神?我只要有得吃、有得玩、有新衣穿、有熱鬧可看,小心靈裡就很開心、很滿足了,小腦袋瓜那理會那麼多呢。
母親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城區的各個寺廟三不五時她自然都去朝拜過。但她最常去拜的是「靈濟寺」(俗稱觀音亭)和「城隍廟」。當然,愛玩的我有時愛當跟屁蟲,跟著母親拿香、點三下頭。但我較喜歡觀音亭,喜歡那尊慈眉善目的觀世音菩薩和坐鎮最前面那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的彌勒佛;我不喜歡到城隍廟,因為感覺七爺、八爺並非好惹的,覺得這間廟光照不足,再加上不時裊裊飄散的煙,覺得有點陰森森的。可為何這間廟的香火一直如此鼎盛?為何母親都喜歡來這裡拜拜?當然,兒時的我亦從來沒有好好瞧過高高在上的城隍爺長相。
在農曆四月十二 這一天裡,一大早我就歡天喜地的換上漂漂亮亮的新衣裳去和同伴玩。下午時耳朵就得全神貫注、耳聽八方。若聽到遠遠傳來鑼鼓聲時,趕緊一溜煙的跑出住家前的巷子,衝到街道商家前的走廊等候著。慢慢地,隨著鑼鼓聲由遠而近,街道兩旁等待的人也越來越多。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大家逗陣出來看老烈(熱鬧),就好像大型聚會似的,充滿了歡樂的氛圍。
兒時的我喜歡四月十二這一天,除了穿新衣、看遊行、吃好料外,還有一個重頭戲就是「妝人」。妝人,是由城區各里各自推薦孩童,經挑選後才可坐蜈蚣座的。當大姐和大妹都被挑選中(不同年)去妝人時,就好比選美「榜上有名」般的光榮。我幼小的心靈也期望能被選上妝人,能化妝、戴頭飾、穿戲服坐在蜈蚣座上參加遊行。
是城隍爺聽到我的心願了嗎?終於,有一年,我也雀屏中選。哇……我可以參加妝人了。猶記得,那天我興高采烈的牽著爸爸的手,到南門里辦公處報到,當我妝人的一切行頭程序弄好時,坐上了蜈蚣座那小小的板凳,腰間被綁了布條固定在圓圓的柱子上(防止摔下來)。當號令一下,鑼鼓聲響,遊行開始了,原本置放在地上的蜈蚣座隨著吆喝聲慢慢地升起來。爸爸就在我腳下身旁,肩上擔著橫木條(家長須跟隨,參加扛蜈蚣座),隨著隊伍前進。
我坐在高高的蜈蚣座上,烈日當空照,當時也沒支小洋傘遮陽,哇…熱翻。遊行中的蜈蚣座一晃一晃的,我感覺隨時會栽下來似的,心中害怕極了,雙手只好緊緊抓著小把手。嗚…一點都不好玩!嗚…遊行快結束吧!嗚…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這「無上的光榮……」。
在四○年代,彼時民風淳樸,四月十二遊行開始的這一刻,大家都跑出來聚集觀看一年一度的「城隍出巡」,根本沒想到各自家門「門戶洞開」的問題。因為,城隍爺出巡來囉!誰敢在他眼皮子底下趁機作亂做壞事?何況,城隍爺並非「微服出巡」,他身旁可還簇擁著一大票兵將隨從呢!而此刻,和我們一起在走廊觀看的母親,手中早就拿著香,等著遊行壓軸的「隨香」人潮出現眼前時,隨即走入隊伍中走一小段路後再折回家來。母親每年的隨香,從未全程參與。一來是母親須趕回家「犒軍拜門口」,二來是聊表「跟隨城隍爺」的心意,三來是感謝城隍爺保佑一家大小平安健康。
俗話說:鑼鼓聲響在那裡,囝ㄚ就跟到那裡。當時,我的芳鄰-「國寶級」的臭屁伯,他唱作俱佳的「打花草」是南門一絕。每當他們在許氏宗祠前的紅大埕排練時,我就常跑去「先睹為快」。的確,那鏗鏗鏘鏘、隆咚恰(閩語)的熱鬧鑼鼓聲,天生的對孩童就有種惑人的吸引力。而一年一度的「城隍爺出巡」就滿足了我孩童時的這個期盼。
金門是我的家鄉,我的童年、讀書、工作及至結婚、生子,我從來沒離開過這塊我熟悉、熱愛的土地。自然,每年 農曆四月十二 這一天觀看「迎城隍」已變成是件不可或缺的大事。
母親常說:「傍神作福」。意指我們藉著神明節日來拜拜、慶祝,製造歡樂氣氛之餘順便打打牙祭,也是很好的啊。
城隍爺生日,除了出巡這等大事外,還有那接連上演數天的「酬神戲」,也是鄉親們所最期待的。晚上時,母親會和舅媽結伴去看戲。偶而我也跟著去,但我看不懂,也沒耐性看完,總自個兒跑回家。
2011年時,我在社大上課。卻驀然發現教室牆面上掛的一張相片中,有我親愛的母親身影。那是張鄉親們大夥排排坐著看戲的放大相片。母親坐在最邊邊,剛好入鏡。我隔著那片玻璃,不斷撫摸著母親的臉。母親於前兩年往生了,看著母親端坐著專注看戲的神情,我心悽愴,她老人家在她最虔誠膜拜的城隍爺出巡時,永遠的缺席了。
曾幾何時,那個童稚的女孩,也牽著孩子的手擠在街道旁、人群中等待遊行隊伍的到來。而每年「四月十二」這一天,後浦城鎮的人無論男女老少幼,整個情緒都因著遊行而沸騰了起來。而在何浦國小任教的小妹,也曾帶領著全班學生到金城「觀禮」,做個活生生的生活教育,讓學生親身體驗後浦四月十二迎城隍的魅力。
前幾年,居住在台的小弟忽然帶著老婆和兩個兒子回金,說是特別請假回家鄉來看「四月十二迎城隍」,要讓孩子知道金門家鄉有這麼一個熱鬧的、傳統的盛大廟會遊行。
而在四月十二這天的下午,只要遊行的鼓吹聲、鈸聲、鑼鼓聲一響,無論上課的、上班的通通都「暫停」工作,全部跑到外頭街道「迎城隍」。再加上來自城區外的居民、信眾;來自各地「慕名朝聖」的攝影家、遊客,把整個後浦城區擠成一個萬人空巷、萬頭鑽動,人聲鼎沸的歡騰、熱鬧景象。
最近幾年,四月十二這一天的城隍爺遶境巡安慶典,在當家的李沃士縣長及觀光局、金城鎮公所、浯島城隍廟委員等全體人員努力之下,遊行隊伍中各具特色的民俗陣頭越來越精彩多元,場面也益發盛大壯觀,兩岸三地的城隍亦跨海前來參與、助陣,甚而連「阿度ㄚ」也參與遊行演出,充分幫家鄉金門打響了高知名度。
記得有一年,我因事到台,錯過了四月十二看遊行的這一天。回金後我像孩子似的懊惱不已。老公戲謔說:「歐巴桑,妳幾歲的人了?少看一次不行ㄛ……?」是的,還真不行。我從童稚看到現在,四月十二一年比一年熱鬧,我怎能錯過?錯過得再等一年!
而當我擁有性能優良的數位相機後,我開始拍照、錄影著這「全民盡歡顏」的一刻。無論是在遊行隊伍中的或是在看遊行的,大家的臉上都漾著笑容的花朵!
遊行過後,曲終人散,大家懷抱著滿足的神情離去。而,另一場重頭戲-辦桌,家家戶戶早已熱鬧開場。後浦人的熱情:「來候阮請ㄛ…」。哈…完全否定了那「後浦人驚人吃」這回事。
台灣有「女神」媽祖,金門有威名遠播的「城隍」。若說「台灣三月瘋媽祖」,那「金門四月迎城隍」的陣仗,亦足可和女神媽祖「並駕齊驅」囉!
如今,城隍廟已整修改建得寬敞明亮,香火比以往更盛了。而年過半百的我,一直以來,對於 農曆四月十二 這一天的感情,始終未曾在時間之河裡消失、淹沒。
原來,深烙我心,帶給我這麼多豐盈、美好歡樂記憶的,都是來自這些傳統民俗節日的活動。
往後,等我有了孫子時,在 農曆四月十二 這一天裡,我也要告訴他,說這是「城隍爺的生日」,也是「夏天的過年」,也會讓他參與「妝人」坐蜈蚣座,體會遊行的歡樂與趣味哩!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