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人生之存在價值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如明。
點閱率:984
字型大小:

放眼宇宙,體察萬物,都會覺得處處充滿了欣欣向榮的生機。然而,在這個龐大蕪雜的生命群裡,無論是從實際的存在或者從生存的意義來看,只有人類得天獨厚,既有最豐富的情感,更有最崇高的理性,生命力和生命價值都超越其他生物之上。千百年來,在天地無窮無限的化育之中,四時行焉,生生不息,並存不悖,生機暢達,宇宙裡的一切生生滅滅,不過是永恆的象徵而已。芸芸眾生的生命既不可能自某一點始,也不可能到某一點終,每一剎那固必消逝,然而這一剎那即是永恆。眾生的「生」和「死」也只不過是表示無數顆生命的生長和殞落而已。每一顆生命的存在,又該是如何匆促而細小,猶之如樹梢上的一片落葉,忽然飄入一條浩瀚的巨流之中,從隨波逐流一直到沉淪水底,是如何的匆匆,是如何的迷惘!無怪乎有人喟然而嘆之曰:「人生幾何?」這一聲非常頹喪的悲嘆,絲毫不加選擇的否定了一切。誠然,在一般人的主觀感受裡,人生這一短短的旅程確實是富貴無常,變幻莫測。大詩人李白,在酒醉之餘,喻人生光陰的過於快速而高唱:「古人今人若流水。」詩人多愁善感,道出人生的秘奧及對光陰流失的無奈。孔夫子立於川上,曰:「逝者如斯,不舍晝夜!」以一流清淺,見天地萬物之永恆不已,何嘗是頹喪多情的喟嘆呢?
宇宙之間,一切生命固然脈脈相承,生生不息,但人們反而迷惑於生命的豐富,僅知珍貴生命的存在,而不重視生命的價值。面對著這活潑真實的生命,該有多少人像謎樣的生活了一輩子,又像謎樣的默然消失,而不以為憾。就是偶爾心有靈犀,憧憬這神奇奧妙的生命之謎,又彷彿盈盈一水隔,永遠可望而不可及。對於生命的真諦,各人的領悟不盡相同,所獲價值觀念自必各異其旨。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也。」生是單純的存在,義是生命的價值,捨生而取義,足見生命的存在,應該是一個有價值的存在。
史記趙世家,景公誅屠岸賈,立趙孤。趙武成人後,程嬰告辭諸大夫,謂趙武曰:「昔下宮之難,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趙氏之後。今趙武既立,為成人,復故位,我將下報趙宣孟與公孫杵臼。」趙武泣啼頓首固請,曰:「武願苦筋骨以報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嬰曰:「不可,彼以我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報,是以我事為不成。」遂死。
程嬰以死表達他的至情至義,他以此崇高的氣節,向後人闡述他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史可法在大軍壓境,兵臨城下之際,多爾袞以「天塹可以飛渡,投鞭足以斷流」相威脅,復加之以「爾公爾侯,列爵分土」的誘惑。史可法無動於衷,並大義凜然的回答:「法北望陵廟,無涕可揮,…竭股肱之力,繼之以忠貞,鞠躬致命,克盡臣節,所以報也。」要多爾袞「實昭鑑之」。這種以成仁的決心,表示生命的價值,堅守原則,尊重理性的實踐,和孟子所說的:「雖千萬人,吾往矣!」一樣氣吞山河的魄力,啟示了人的生命之永恆價值和成己成人的方向,是何等的莊嚴!何等令人動容!
文天祥從容殉國,所謂:「浩氣還太空,丹心照千古。平生未報恩,留作忠魂補。」他以「一死」來創造人生存在的價值,發揮了磅礡凜烈的理性,萬古不朽的典型!無怪乎元人也不得不讚美他的忠烈貞節道:「如虎兕在柙,百計馴之,終不可得。觀其從容伏質,視死如歸,是其所欲有甚於生者。可不謂仁哉?」文天祥堅持以「甚於生者」的死創造新生的偉大理性,終於屈服了敵人。這一股光輝萬丈的浩然正氣,怎麼不照耀千古,永為人間矜式呢?
在偌大的宇宙天地之間,既然萬物紛然雜存,各得其所,各得其生。但是,只有我們人是具有情感、理智、實踐能力的萬物之靈。情感的最高層次是「美」;理智的最高層次是「真」;實踐的最高層次是「善」。真、善、美三者融貫於一體而呈現於生活之中,這就可以構成最理想的人生境界,從而確定崇高的現代人的價值。換言之,吾人應當在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中,求其真;在人與人際關係中,求其善;在人與藝術的關係中,求其美。唯有如此,人生的意義才是完整的,生命才能有高度價值的。
宋代理學家張橫渠為我們人類存在的價值,制定了後代人們力行的規範。他「截斷眾流」以清明在躬的道德精神,在深思力行中沛然有志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是現代人存在價值所必須力行實踐的目標。然而,自十九世紀以來,人類心靈智慧突飛猛進,科技發展快速,社會組織日趨繁複,人際關係慢慢走向功利之途。人的道義觀念卻日益沉淪,社會道德亦隨之墮落。在物質文明一日千里的向前發展之際,精神生活慢慢偏枯萎縮於心靈之一隅。職此之故,宋理學家張橫渠為人類立下的標竿,其實是要我們立即超越物慾的侷限,迅速開拓曠達的心靈世界,在人際關係中多重義而少重利。徹底的了悟人的生活不但要靠食物(物質)以求生存,更要憑藉超然的價值觀念(心靈)和真理(天道)之追求,以求人之為人,進而提高人生境界,肯定存在的更高價值!了解生活的本質,不僅是享受也是犧牲,更是不斷的努力克服苦難,實現新希望,創造新的人生境界。
要了解人生,要實現人生的理想和價值生活的實踐,我們必須實踐宋理學家張橫渠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個目標。為天地立心,主是建立宇宙天地中,生生之大德的仁愛之心,這也是人人皆有的本元之性。人的至善之性,即見化育萬物欣欣向榮的生生之道的。再以此心發揚偉大的創造之道,進而才可以天地之心為生民立命。為生民立命,乃是在盡其心、盡其性的艱苦功夫裡,確立人類群體生命和社會生活之交流暢達,並欣欣向榮的發展。唯有如此,才能在這種勃茂發展的安泰中,足於以生民之命為往聖先賢繼其絕學。為往聖繼絕學,乃是延續良善的人性,光輝靈明的人心。能涵融宇宙萬象的真理之學,光大其永恆不息的優良傳統,方能可為萬世開太平。為萬世開太平,主是超越這變亂的世界,為久已蒙塵汙染的人和偏激於物慾的人性,創造一個萬物並存不悖,怡然和平,欣然共存,互助的康莊的大同之境。
在人世間,每一個人都悄悄地來,又悄悄地去。來去匆匆,依然故我。人的一生過往,乃是行乎其不得不行,有止乎其不得不止的一刻。說永恆,說短暫,均無不可。而每一個人的存在價值,都取決於內心的反省,有賴於自己去估計。所謂:「樞紐在方寸,操舍決存亡。」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