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迢迢歸鄉路
2001年元月二日,在兩岸人民的翹首企盼和金門人民的極力爭取下,終於展開中斷了五十一年的金、廈小三通首航,這年,淑女阿婆已是九十高齡了。兒子看到報紙後告訴她:「娘,今天的報紙登出新聞說,金門和廈門昨天實施小三通,以後金門人到廈門可以不必從台灣繞道香港了,可以坐船從金門直接到廈門了,這樣叫做小三通。」
當意祥把這則消息告訴她時,她臉上了無歡悅之色,只是冷冷的回答:
「說什麼小三通啊,金門到廈門、廈門到金門從我小時候就有船可以來往了,當時有一艘專門走這條海路的船,叫做『金星輪』,是星加坡金門華僑所開的船公司,每天上午從廈門開到金門,停在同安渡頭,下午再從金門回廈門,每個月的初二、初八、十二、十八、廿二、廿八六天,還會繞到劉澳停靠在雞髻頭,就在浦邊前面,我到浦邊你生父家的時候,也曾經從那裡搭金星輪到廈門,這條海路從很早就有了,到三十八年以後才斷掉,這應該叫金門到廈門的船班恢復才對,怎麼能說是開闢小三通航線呢?」
金門到廈門的航班,在民間人士和地方政府與對方不斷的接洽和努力之下,從非定期航班到定期航班,從一週兩班到每日一班,從每日一班到三班、六班,無數金門人,開始循著他們歷代祖先的足跡,將同安、廈門作為他們走向世界進進出出的門戶。
2001年小三通開始以來,順宏和秀玉夫婦,也隨著金、廈海域航班的人潮,多次回到對岸那兩個海邊的村莊,蓮河是秀玉的出生地和幼年生長的地方,而順宏則出生在蓮河的鄰村下吳,從1949年各自離開自己的家鄉,五十多年後夫妻才攜手重回幼年的故鄉。回到故鄉除參與家族的祭祀、重修家裡的老屋,並在家鄉購買一棟房子作為紀念,縱然當前兩岸的未來還存在著許多未知數,但隨著局勢的逐漸改變,一個大生活圈也在逐漸形成,即使不能常來常往,而故鄉的那一片土地畢竟還是自己的根。
自從「金廈小三通」航線開始以來,無數設籍金門的居民都經由這條交通孔道進出大陸,包括一些早年隨著國軍過海來的「老兵」,早幾年嫁到金門的所謂「大陸新娘」,還有些在大陸投資、做生意的「台商」,也特地把戶籍遷寄金門,享受特殊禮遇,後來又索性讓這些台商可以循小三通航線進出大陸。
早些年,當我們一直在爭取讓金門開放,以取代香港作為兩岸的中轉角色時,不知招來了多少近乎冷眼嘲謔的眼光,但是當這條金、廈航線恢復之後,「黃金航道」卻隱隱的出現了雛型。這段期間,淑女阿婆一直想藉著「金廈航線」的便利再回一趟蓮河,他說:「我又有好幾年沒回到金門了,我的戶籍也早在十年前就遷回金門,當然可以先回金門住幾天,再到蓮河住幾天。早些年繞了一大圈都繞了,如今回去一趟路近了這麼多,我當然要回去!」
「可是娘,早幾年你的身體允許你繞一大圈,現在怕是不必繞圈也無法承受了。從金門的水頭碼頭到廈門和平碼頭只要五十分鐘,可是從廈門要回蓮河還得花兩個多小時呢!」常常是這樣一句話把老媽媽擋了下來,而且經過這一次又一次的阻擋,四、五就過去了。
2006年6月,當金門到石井間的「金泉航線」開航後,又使金門扮演的交通孔道的角色向前跨了一大步。當意祥準備把這消息告訴母親時,卻被老婆阻止了:「你告訴她以後,如果她又吵著要回蓮河去你怎麼辦?」意祥想想也是,這時候的老母親已經年屆九十五高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