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憶婆婆
依習俗,婆婆往生後的繁文縟節,勞師動眾了許多宗親與鄉親,從喪事的張羅、訃聞的製作與校對,再到「拆白」、「報白」與「分白」,村莊的男男女女大家一起來,這人才濟濟的聚落,喪家凡事不用愁。拆白的長短以筷子來衡量、報白則要飯巾和紅線、分白且由村人送至各家戶。而就在「拆白」那天下午,我在廚房發現了一隻蟑螂,順手拿起了紙箱,並嚷嚷另一半,突然有個東西跳到我腳邊,彎腰一看,原是一枚鑲玉的金戒,直覺這是婆婆的遺物,立刻將它拿到靈堂,雙手奉上,交到公公的手中,並道明原委;公公紅了眼,說明婆婆找了好幾年,這原本是要帶入棺材的呀!公公隨即將金戒戴在左手小指,將來百年之後,再帶上西天還婆婆,算是物歸原主,亦為婆婆一償宿願。而多人問我戒指哪裡尋?不是我覓它,是它來找我,甚且許多人皆知情,惟我從不知婆婆的這段真情故事。
父母賜我肉身,沒附上鐵打,日夜操勞無睡眠,尚要接受三姑六婆的批判,內心承受的壓力,無能負荷是必然;而睡眠不足黑眼圈、胃痛亦有好幾天,三月十二日已抱著肚子喊爹娘,背後依然有人推我去誦經團,謂之這是孝道的意含,我已無力來久站,嘴巴仍要跟著阿彌陀佛聲聲唸,體驗了人間的冷暖與世俗的眼光;而無人能分擔的工作縱然疲憊還是要承擔,睡覺對我來說是奢談。煮了好幾鍋白飯要顧床,分別來盛裝,該習俗為至親來顧眠床,床鋪擺上蠟燭、香、金箔、膨粿、紅圓、白飯(小芋頭圍繞旁邊)、面巾、紅線、頭白一起擺放,待動棺出殯,大厝移出屋外後,娘家來顧房之人幫忙上香膜拜、焚燒金箔及清掃房間,而後讓她們攜回糕粿與紅圓;婆婆往生後,娘家兄弟與嫂子、弟媳不斷為我加油打氣,除前來拈香、送來奠儀,出殯時刻亦來顧房與祭拜;我的父母早已不在,娘家兄弟、嫂嫂與弟媳,他們是我這出嫁女兒遇著喜喪的靠山,凡事有他們,我感恩在心田。而出殯前一晚,八桌便餐,工作人員聚一堂,分配任務在明天;至於鹹稀粥,全靠瓊林志工團來幫忙,她們犧牲自己的時間,洗洗切切煮出美味的佳餚,張羅圓滿人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