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人系列》寄宿的日子
中和金門新村抽籤的日子終於到來,千分之五的抽中機率,如此渺茫的機會,自己對這事就沒有往心底擱,只是當晚和女兒窩在沙發上,母女倆幻想我們的新居,當榜單公告,我倆依偎著滑動手機畫面,仔仔細細核對每一筆資料,期待又雀躍的心,隨著滑動的手,慢慢的被澆熄,不屬於自己的幸運,本該心平氣和不受任何牽動,可是女兒卻故意來騷動我的心,頻頻哀嘆房子飛了,期待又落空的心情因她讓我在心湖激起小小的漣漪。
環顧我的家,小小斗室卻也溫馨,飄洋過海來到異鄉,與外子胼手胝足起造的家,一住就是20年過去,從孩子還童稚之時,一晃眼大學畢業,我滿足於現在的生活,台北居大不易,一個屬於自己的窩,不管大小和新舊,那都是踏實的根。女兒不然,她正要步入社會,有年輕人的夢想和期待,另一個她可以營造的房子,她是滿心期待,我也只能聽她嘰嘰哇哇在耳邊說個不停。
一晚外子不動如山的整理他的會議資料,完全漠視我們的心情,彷彿和我們處在不同的空間。當我和女兒仍停留在名落孫山的情境裡,他冷不防的嘲諷:「妳們真是癡人作夢,腳踏實地比較重要啦!」原來他還是有注意到我們!是的,腳踏實地比較重要,我怎麼和女兒一起起鬨啊!於是,心境一轉,記憶又回到了過去,回到我比女兒還年輕的時候,那段寄宿的日子,那些該感謝的人,又回來了,話匣子一打開,我的故事女兒靜靜聽來,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
那一年,高中畢業,從島鄉來到北臺灣,準備三專聯考的前夕,寄宿在姨媽的家中,姨媽在金門砲戰後舉家遷台,異地生活本就困頓,好不容易在異鄉有個窩居的的地方,自是狹隘擁擠,對於窮親戚的叨擾,當然心中不願口難開,住了幾天,感受到不受歡迎的氛圍,寄人籬下的窘迫,對我而言,極度的難堪和受傷。
求助就讀大四的姊姊,姊姊也愛莫能助,因為她也是寄宿在學校的宿舍。在無計可施的狀況下,姐姐提議我到「佘伯伯」家借住。
「佘伯伯」,年紀和父親相仿,是一位在金門服役的外省籍老兵,因為二姐在軍中工作的關係而結緣。在我就讀國中時,偶然機會姊姊軍中同袍前來家中用餐,「佘伯伯」見我甚是投緣,眾人慫恿我讓她當乾女兒,父母不置可否,我心中也沒有定見,所以沒有任何的儀式,一聲「乾爸」從未開口叫過,但是伯伯卻認定了我,在金門期間,對我關心有加,退伍離金後,也留下了電話和連絡方式,囑咐到臺灣一定要去找他。但是靦腆的鄉下人,總是因為貧窮人家的骨氣,不想造成他人無謂的觀感,所以我們不曾再連絡。
姊姊的提議讓我掙扎了一整晚,但在窮途末路時,也只能鼓起勇氣打電話,住在土城的佘伯伯滿心歡喜,毫不猶豫的要我立即前往。姊姊陪我來到佘伯伯家,位在土城的一處眷村一樓,佘伯母同樣熱烈歡迎,還有他們的三位女兒,大女兒和我同年紀相仿,稍微小一些,也正準備考三專,所以我成了大姊。佘伯伯家窗明几淨,簡單卻溫馨,給了我很大的溫暖。佘伯母把我當女兒般疼愛,雖然她自己已經有三個女兒,也興許是因為佘伯伯的關係,她愛屋及烏吧!佘伯母白天張羅我們的三餐,晚上還得到工廠上夜班,佘伯伯靠著退休金生活,家境雖不寬裕,但比起我們金門的家應該是好很多。
佘伯伯一家好心的收留,待我如親人一般,讓我沒有寄人籬下的自卑感,但是白吃白住的感覺還是讓我很不安,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幫忙整理家裡或洗碗等雜務,但是伯母總是搶著做,她常說:「自己女兒都沒做,怎好意思讓妳來做呢?妳們專心讀書就好啦!」從家事中我看到外省人疼愛小孩和金門人的不同,心中好生羨慕。佘伯伯待我如親生,除了免費供我吃住,連零用錢也和他女兒一視同仁,當然我是婉拒的,無功不受祿呀!
有了安定的住所,有了遮風避雨的屏障,我終於可以好好的讀書,衝刺我的三專聯考,兩個月的時間過去,考試也告了一段落,大學夜間部也放榜了,有了佘伯伯一家人的幫助,三專也考出了亮麗的成績,但礙於家中經濟,最後決定選擇大學夜間部就讀,希望自食其力完成學業,開學後,搬離土城,住進學校的宿舍,偶用電話和佘伯伯一家人連絡,卻甚少再登門叨擾,電話那頭,佘伯伯常常說他的財產也會給我一份,嚇得我慢慢不敢連絡,久了,也就斷了音訊。
直到多年以後,在報章雜誌上看到一則消息,香港富商在台灣與愛子重逢,原來,民國38年海峽兩岸分隔,佘伯伯隨國軍來台,便與家人分離了,佘爺爺從大陸輾轉到香港經商致富,終於在晚年又和佘伯伯重逢,我好開心,但是有了富商爺爺,我更不敢高攀了,只能默默的關心和祝福,此刻,佘伯伯如果還在人間,應該超過90高齡了吧!不論如何,他們一家人的恩情我是欠下了,今生無以為報,希望妹妹們都好,我生命中的恩人,我沒有忘記你們。
女兒靜靜的聽著,我瞄見她微潤的的眼眶,我知道,有些許的感動在心中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