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的宿命
30歲以前,我是電腦「工程師」,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寫銀行基金系統程式的,強項以「黃金三行」解掉程式BUG,自許「冰雪聰明」;30歲以後,我是「工程」師,跑工地的,強項「送便當、買阿B」,自許「工地政妹」。
二者最大的差別,就是從保證年薪14個月、季調薪、季獎金,淪落到「飽」證年薪(在家裡工作,絕對餓不著,三餐保證溫飽)。
回歸到我的「電腦工程師」一職,那是我第一份工作,長達七年之久,所需要負責的從客戶需求訪談、系統分析、報價、撰寫程式、測試、上線及維護…等,這些都不假他人之手,是一份很有挑戰、多元性的工作。
系統雖然僅僅處理交易相關作業不涵蓋金流,但卻對每一筆交易、金流都要十分清楚,只要有個差錯,就必需要查明,還好有商科的底子,對帳這事一點也難不倒我。
在大家都興高采烈放颱風假的時候,我們卻擔心客戶是否把營業日設定好,放完颱風後是否會有回饋資料接收不回來的問題?如果發生了應該要怎麼處理,把所能事先預防的事都先想好了,以防真正發生時,處理上措手不及。
「當人質」是我在這份工作裡,第一次被帶出場(到客戶那)所做的事,我記得那天我師父攔了一台計程車,讓我跟他去館前路上的土地銀行,一到辦公室,師父只說:「你乖乖的坐在這,你要上網、要幹麻都好,客戶要是找我,你就說等我回來處理」。(有些客戶,就是希望有人壓在他們那,感覺比較有安全感)。
真正到我能獨當一面時,我後來的老闆把我丟到當時還在的「慶豐銀行」(已被遠東商銀及元大收購),他讓我接觸業務最少,又有最資深的美麗襄理佩璇,他覺得佩璇襄理可以給我很多業務相關的專業知識,會是我的一個很要好的學習機會;我猶記得有一次年終報稅,幾個信託部的姐姐問我報稅的事情,那是我第一年報稅算是陌生,那一天我沒辦法處理好,我便花了一個晚上去解開報稅程式之謎。
其中,我接觸的一間銀行「日盛銀行」,我師父極力推薦,我記得他告訴我:「那裡的史考特,也是我們的前同事,他做系統已經很多年了,算是老前輩,在他身上你絕對可以學到很多不一樣的事。」的確,史考特了解非常多系統背景故事,甚至也時常COVER我,當然也包含了另外二位大哥。
我第一間從無到有打造系統的銀行為先前的「萬泰」銀行,我的窗口景華,是一個非常有氣質的美女,常是陪我測試到晚上九點,而她是天天通勤的基隆人,她工作認真的態度使我不能怠慢,和和氣氣的她給我的修改清單最多時,EXCEL表格可以列個一百多條,這一點就真的對我不仁慈,我記得我可以改到,去廁所哭一下、掉個二行眼淚,然後再回來工作崗位上把它撐完。
接觸過的銀行不計其數,即便在工作上常和客戶有摩擦,但到後來也都成為工作上的好伙伴、生活裡的好朋友,可以一起過生日、聚餐、跨年…甚至在離開後的二年多,一些老朋友也仍然在臉書上互動、關心彼此。
電腦工程師(程式設計師、系統分析師)…是人人稱羡的工作,有優渥的薪資、良好的生活,但當我們因為背負專案的壓力、客戶的辱罵、長官的壓力時,爆肝超時工作,頭髮一天比一天短少,一天比一天白頭,身體狀況日益漸差,就不值得稱羡了,這是一份相當有成就感的工作,完成程式就猶如打遊戲破關的痛快感,但也是用盡血汗換得。
「工程師」一職,即便是有哭、有笑、有淚水,但它練就我嚴謹的個性,使我能夠冷靜處理、面對問題,讓我考慮事情較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