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彈擊落一個夢》的寫作藝術─我看歐陽柏燕兒童小說
看小說,無非是要看一個精彩有趣的故事。讀者早已經摒棄了空洞無聊的說教。一篇小說即使道理高深,妙語連珠,沒有精彩的內容,讀者也不買它的帳。成人小說尚且如此,兒童小說更是如此。兒童的注意力本來就不如成年人,一篇兒童小說如果不能在最短時間內抓住小讀者的心,看不了幾行,他就會把它翻過去。有人視兒童文學的創作是小兒科,是沒有道理的。
收進2008年金門縣作家選集小說卷《酒香古意》裡的歐陽柏燕的小說《炮彈擊落一個夢》就是一篇特別適合兒童閱讀的,很不錯的短篇小說。小說的情節並不複雜,講的是在戰地戒嚴時期,金門一個大概六、七歲或七、八歲的兒童阿泉撿到一隻廢彈,因為不懂炸彈的常識,拿錘子去錘它,結果被炸身亡的不幸的故事。歐陽柏燕是現今金門知名度頗高的作家,她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我並不多見,僅從本篇小說的內容看,顯然作者頗善於迎合少年兒童的心理需求和閱讀特點來進行創作。
高潮迭起,情節緊湊,是本篇小說能夠吸引讀者的一個重要原因。
小說一開始就講阿泉和小夥伴們喜歡棒球運動,可是阿泉因為自己沒錢買一副棒球配備,老是打輸球。有一次他用從樹林裏撿來的一支彎曲的木棍當球棒,結果又把木棍打折了,他只好回家從自家的柴堆裏去尋找理想的球棒。當阿泉看中一支木棍,用力將它抽出時,比他人頭還高的柴堆排山倒海地朝他傾倒,同時壓住他姊姊阿月養的一隻小雞。此處,作者不講明壓死的是阿泉還是小雞,只是通過阿母、隔壁的大腳嬸婆和阿月三人對話,製造出一幕緊張的氣氛,讓讀者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壓死的到底是誰。這是本篇小說的第一個小高潮。
故事接著往下發展。小阿泉因為太想擁有一套棒球配備,就利用放學時間和小夥伴們一起到靶場撿部隊訓練後留下的彈殼賣錢。可是他抵擋不住冰棒的誘惑,一邊攢錢,一邊買冰吃,結果老攢不夠錢。暑假的一天,一個小夥伴撿到一隻廢彈,想把裹在外邊的鏽跡和泥土敲掉以圖賣個好價錢,卻老敲不掉。阿泉上前幫忙。重重一錘下去,「轟隆」一聲巨響後,阿泉一動不動。作者接著寫阿母的驚慌,和場面的淒涼。「一動不動」,人是立馬就死了呢?還是受傷後一時處於昏迷狀態?作者故意留個謎面,而不立刻亮出謎底。這是小說的另一個高潮。
弟弟死了,悲傷的阿月到村口撿拾弟弟留下的彈殼。她一邊撿拾,一邊拭淚,結果弟弟的鮮血把她塗成一張大花臉。聞訊趕來的外婆一看見阿月這般模樣,還以為被炸的是阿月而不是阿泉。她悲傷之餘,大喊萬幸。直到她聽明白受傷的是阿泉而不是阿月後,才急匆匆往家的方向跑。在整篇小說中,外婆是一個最後才出現的人物。外婆的出現顯得有些突兀,看上去像是個累贅。但只要細細一想,便不會覺得是畫蛇添足。假使沒有外婆出現這一幕,小說的情節將會顯得單薄,有這一幕做烘托,故事顯得更加豐滿而真實。它是故事進入高潮後的又一個向前向上發展。
針對兒童的閱讀喜好,使用較多繪聲繪色、生動活潑的語言,是本篇小說的又一特色。
小說一開頭,就從阿泉夢中的一場正在進行的棒球賽寫起。「知了在樹上唱著夏天,藍天亮燦燦的。」歐陽柏燕這樣描述球賽進行時,操場周邊的自然環境。當講到阿泉打出一個全壘打後,「阿泉從樹上滾落下來,屁股重重的親吻大地。」(原來這是阿泉自己在做夢)環境是這樣的亮麗,人物動作是這樣的可笑。小說從一開始就定下一個明朗、輕快的基調。毫無疑問,這樣的調子是少年兒童讀者所喜歡的。
小說繼續進行。當講到阿泉上樹抓蟬,是為了趕緊把鴨子餵養大,好生蛋賣錢時,作者這樣描寫周邊的自然環境,「蟬鳴與知了齊聲合唱,熱門音樂喧鬧了整片樹林。」「燦花花的樹影,搖曳生姿……」這樣的情調與上述基調相吻合。
「暑假到了,阿泉的心中燃起興奮的火焰。」阿泉因為夏天的到來而更加興奮,因為他可以利用夏天撿到更多彈殼去賣錢。當他和小夥伴們一起坐在靶場外的樹林裡等待部隊打完靶時,「刺激的子彈射擊聲,喧鬧的蟬鳴聲,轟轟烈烈的交織響著,回蕩在樹林裏。啊,阿泉的心裏有千百隻蟬、千萬隻知了在大合唱。紅紅的太陽啊,撩撥夏天的海洋啊。浪花,是翻騰的夢!」
而當寫到阿泉被炸身亡,阿月到村口撿拾阿弟掉落的彈殼時,歐陽柏燕寫道:
「一個一個鐵灰色的彈殼,包藏著阿弟的夢,彩色、美麗、快樂、純真的夢啊,為什麼爆炸了?碎了?
鐵灰色的天空,為什麼沒有彩虹?黃昏,為什麼每天都要把黑暗帶進來?
為什麼?阿弟身上的血,要凝固在鐵冷的彈殼上?為什麼?炮彈要擊落一個夢?
……
彈殼上殘存的阿泉的血,把阿月的衣襟染成淒紅。阿月跟著一群人跑,戰地西邊上一枚火紅的大球,跟著急速旋轉、滾落。」
如上所述,歐陽柏燕正是使用了許多通俗易懂、色彩鮮豔、生動傳神的語言,使小讀者能夠面對這樣一個悲傷、淒慘的故事而在輕鬆的氛圍中把故事讀完。
集教育性、知識性於一體,是本篇小說的另一特色。
兒童小說屬於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教育性是這類作品應具有的基本特性。好的兒童文學作品總要讓讀者在輕鬆愉快閱讀的同時,接受正面的教育,從而有助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逐漸懂得日常生活所應掌握的方方面面的常識。毋庸置疑,本篇小說蘊含的正面教育特性是顯而易見的,在此不復贅言。
同樣,好的兒童文學作品總能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識性的東西,以提高作品的藝術魅力,滿足少年兒童讀者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在本篇小說中,歐陽柏燕適時地運用一些棒球運動的專業術語如「全壘打」、「跑壘」、「滑壘」、「捕手」、「三分球」等等,就是一個很好的實踐。年幼的讀者看到這一些專有名詞,也許不一定能讀懂,但至少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理。歐陽柏燕還在小說裏向小讀者講述「炒沙螺」這道菜的做法。原來炒沙螺之前要先敲掉沙螺尖尖的尾巴,然後放入醬油、醋、糖、蔥、薑、蒜一起熱炒,這樣才能炒出一盤香噴噴的沙螺。此外,雲南白藥能治槍傷,口服裡邊的藥丸能止血、急救……總之,歐陽柏燕盡可能在小說中向小讀者講述一樣又一樣的生活知識。
小說在寫作藝術上還有幾個特點:
虛實結合。
阿泉撿拾彈殼是為了買一副棒球配備,可是他卻一邊攢錢,一邊買冰吃。「看你一天到晚買冰吃,一直花錢。」這是當阿泉向姊姊炫耀說他一定能攢夠錢買一套棒球時,通過阿月之口說出來的。這件事採用虛寫,一筆帶過,勝過大段詳細的描述。虛實結合,詳略得當,使文章結構顯得更加緊湊。善用伏筆。
上邊已經提到阿泉為了尋找一隻合適的充當球棒的木棍弄翻自家柴堆一事。當阿母發現傾倒的柴堆壓死自家養的一隻小雞時,斥罵阿泉說「……阮頭家不在家,就發生這種事,叫我一個婦道人家怎麼承擔。」壓死一隻小雞,卻說出這種話,顯然阿母把話說重了。其實,這是作者在為後來發生的阿泉被炸一事埋下伏筆。
阿母因為阿泉調皮,有一次修理他一頓。可是做母親的疼在心裡,入夜,她等阿泉睡著,取出藥水給孩子上藥。作者接著寫道,「黃昏的房間裡,她把藥罐仔細收好,其中一瓶雲南白藥是她眼中的珍寶,聽說上頭一顆黑藥丸是救命仙丹,止血、急救,什麼都管用,丈夫為了工作,得在臺灣停留一年,這一年她得獨自顧家……昨晚下雨,她發現屋頂有一處漏雨,一年,會不會漏塌一片天呢?」這些語句,都暗示了某種不祥的事將要發生。當寫到阿泉和他的小夥伴們一起到靶場挖彈頭時,作者寫道,「靶場上的人像標靶,身上千瘡百孔,阿泉好奇的去數彈孔。哇,真可憐,他死了不只一百次……阿泉趕緊回到擋子彈的土壁前,雙手又耙又挖的,他的希望埋在土裡,歡笑埋在土裡,夢也埋在土裡。」
在寫到阿泉幫家裡敲沙螺時,作者寫道,「咚!咚!咚!阿泉用力敲,越想越心急,越敲越用力,沙螺凌空飛起來,打到阿母。」
小說中類似的伏筆還有很多。它為後來發生在阿泉身上的突如其來的不幸事件鋪平道路。
從我第一次閱讀歐陽柏燕的作品到現今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了。中間這幾年,很少再有機會讀到她的作品。不久前金門的好友送我的書中,其中就有歐陽柏燕最新出版的散文集《再多亮一顆星也不會醉》。由書中的作者簡介我才知道歐陽柏燕不僅出過詩集,還出過小說集(期間還屢屢得獎),但還不見她出過兒童文學作品集。由此看來,《炮彈擊落一個夢》這篇小說應該是歐陽柏燕為數不多的兒童文學作品之一,卻寫得有聲有色,令人愛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