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折六甲」(Celaka)這個閩語談開去

發布日期:
作者: 李福南。
點閱率:557
字型大小:

2014年5月24日,筆者在馬來西亞﹤南洋商報﹥言論版的﹤社論﹥讀了﹤民主殿堂不容褻瀆﹥,開頭首段就披露:「因不滿檳城若斯利德里瑪區州議員雷爾在檳州議會發表講話時稱巫統「該死」(Celaka),本月21日50名檳州巫青團員硬闖檳州議會大肆叫囂,破壞公物,要揪出雷爾,同時發表威脅雷爾人身安全的言論,引起各界矚目……」
這使我即興把這個人所探悉的有關馬來語「該死」(Celaka)的原由及由出處略續處討教如下:
本人於2008年遠赴金門探親,專程拜訪前金門農試所所長李國榮宗長(70餘歲),交談之際,李所長突然出口講一句,「折六甲」,引起我的好奇,令我非追蹤不可。於是,我立時反問李宗長從哪兒學來這幾句「番話」,他指這非「番話」,它原本就是正宗之古閩南話。源自:1.古早婦女流產:哎呀,「折六甲」。2.主將率兵甲征戰失敗,折甲而返:哎呀,「折六甲」。3.現在則演變成「該死」的Celaka「折六甲」。
相傳早在600年前鄭和下南洋經過馬六甲,其中一支隨從的閩南部隊留在當時的馬六甲任事或討生活,而這句古早的閩南方言遂演變成為古城娘惹家庭的口頭禪,自然也被馬來民族接受啦。
同樣的,古閩南語「舒心愜意」,後來也演變成為馬來社會常用的Suka(蘇格)─成為馬來語。
另者:古閩南話「強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魯縞已演變成今日馬來話loko(衰老)的意思。在廈門與台灣的閩南居民都把錢幣叫「錢」,然而金門人卻把「錢」稱為「鐳」(Rich),受英語的影響,凡有很多錢的人叫richmen。由此可見古時候的金門人早就在南洋討生活,跟洋人打交道學英語做生意。因此被讚道:「金語精神奮發南邦。門通四海拓商疆。」(寄自新加坡)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