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古風華懷舊情
雖然正是冷氣團來襲的日子,然而那天午後晴空萬里,碧天如洗,天空潔淨得連一絲雲都捨不得駐留!在淒冷的冬日,難得有陽光出現,我自然不會輕易放棄這個大好時光,於是騎車外出閒逛,由於係隨興出遊看花賞景,漫無目的在產業道路間穿梭遨遊,竟在不經意中來到位於宜蘭縣五結鄉冬山河畔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當下便興之所至入內參觀。
進入園區後,從園區簡介說明中得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簡稱傳藝中心),主要任務為統籌、規劃、推動傳統藝術的調查、保存、傳習及推廣工作;園區開放參觀,現已成為宜蘭縣的主要觀光景點。園區佔地24公頃,園區展示系統開放收費參觀,分為「動態」和「靜態」兩大類。動態展示是以園區內市街聚落區以及水岸的露天舞台、田園景觀區等為主,定時會舉辦不同的技藝展演活動;靜態展示則以展示館的傳統工藝美術與戲劇館文物陳列室的音樂戲曲相關文物之展示為核心。另以拆卸重組的方式保存有廣孝堂、黃舉人宅兩個歷史建物,並新建有文昌祠、戲臺等傳統建物,另結合許多特色商店,販售地方名特產、傳統小吃坊、工藝品等。園區與冬山河親水公園間另闢有自導性步道、及無污染環保電動船來往。
一位工作人員微笑著走向我,親切地對我說:「待會兒戲臺會有歌仔戲演出,歡迎觀賞」,我當即頷首致謝,並且氣定神閒地緩緩前行,左顧右盼周遭景物。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廣孝堂,它是一棟外觀簡樸與古雅的紅瓦傳統建築,原係宜蘭的鄭氏家廟,供祭祖儀式活動,藉此緬懷宗族以示飲水思源。屋頂的燕尾翹脊,神采飛揚,格外引人注目。廊內立兩根圓柱,圓柱上雕有陰刻楷書對聯 日:「名山前拱樹色青蒼呈淑氣,秀水後環汲光瀲豔獻精華」。門楣上有精緻的門印刻有「詩」「禮」二字,蘊含「詩禮傳家」,也象徵傳承美德的深遠意義。
再往前走,文昌祠便在眼前。文昌祠是一座雕粱畫棟,古色古香的廟宇,許多要考試的人都會來此頂禮膜拜,據說相當靈驗。繼續沿街道往裡面逛,但見兩旁設立許多特色商店,販售地方名特產,例如蜜餞、麥芽糖等、傳統小吃坊則賣麵茶、麻糬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民間工藝木屐、以及抓周、收涎等民俗文化典故,獨特的布袋戲偶、童玩陀螺,也出現在這條街上。
走到臨水街盡頭,可以望見與園內民藝街坊、戲台隔水相望的三合院傳統民宅建築─黃舉人宅。屋頂鋪紅瓦,中庭開闊,內埕之中軸步道鋪設紅磚。原係宜蘭首位舉人鄉賢黃纘緒之宅第,已有一百三十餘年歷史,清幽雅致,古意盎然。屋內擺放早年傳統農具、炊具,廚具,讓人見了心中湧起一股濃濃的懷舊風情!從臨水街折回,徜徉於生態景觀探索區步道上,可以望見整個園區典雅堂皇之建築全貌;而內河道的波光蕩漾,此時已是黃昏時分,西方的天壁上一輪紅日緩緩下墜,落日餘暉灑落河面,景色真是美極了,不禁讓我聯想起「長河落日圓」的詩境!
一趟造訪傳統藝術中心之行,讓我見證了文化傳承之風華與傳統建築藝術之精華,除了內心深受感動外,也增廣許多見聞,真是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