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非暴力溝通

發布日期:
作者: 莊舒惠。
點閱率:595
字型大小: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難免會與他人發生爭執,歸究其原因,也許是我們習慣以先入為主的觀念做比較與批判,導致在溝通時充滿指責、嘲諷的口氣,久而久之彼此之間的距離愈拉愈遠,進而發生衝突。因此如何做有效的溝通、建立良好的互動管道,的確是我們必需深思的一門學問。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這個名詞也因運而生。
非暴力溝通又稱為善意溝通,指的是「當心中沒有暴力存在時,我們自然流露的慈愛本性」。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是在金門大學溫景財教授的課堂上提到的,教授先運用了兩個小遊戲作為引導,讓我們從遊戲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相關的概念。第一個遊戲是團隊合作解鎖,上課的同學們的手錯綜複雜的交握著,目的只有一個---解開並圍成一個大圓,這除了考驗大家面對事情的解決與應變能力外,也傳達一個重要的觀念「團隊中如何做有效溝通」。第二個遊戲是傳遞飛盤,每個不同顏色的飛盤代表組織中不同的績效,如何安排傳遞的人員與運用策略,達到最佳收益,是這個遊戲的重點。藉由這兩個小遊戲,教授將趣味化的活動,引導出團隊學習、溝通的重要性,「非暴力溝通」就是其中學習的重點之一。
《非暴力溝通》是由馬歇爾·盧森堡博士(Marshall B. Rosenberg, Ph.D.)所提出的一種溝通方式。有四步溝通的基礎語言模式,第一步「觀察」:客觀、具體、不帶個人主觀批評與價值觀,舉例來說:當家長看到孩子回家後,書包、衣服、餐盒扔得到處都是時,能否以客觀的方式說出「我看到你的書包丟在地上,衣服脫在沙發上,餐盒未拿到廚房,因為我看重家的整潔。你願意把東西歸位嗎」代替「你把東西扔得到處都是」,這樣要傳達的意思更為明確,也較能促成良好的溝通。
第二步「感受」:我感受到……,你感受到……(嗎?),在溝通時儘量不要用帶有指責意為的「你」為開頭,而將「我」的感受為開頭,這樣較容易讓對方感同身受,而非受到指責時的直覺式反擊,並且別把感受和想法別混淆了。例如孩子因故晚回家了,一回到家就接到家長的指責「你怎麼這麼晚回來,都沒有注意時間」,這時若能以「今天你回家的時間比平常晚,我很擔心」則更能表達內心的想法,達到溝通的目的。
第三步「需要」:說出自己的需要和期待,也許爭吵的雙方在平時能做理性的溝通,但在觸及某一話題時可能有彼此的堅持,進而引發爭吵,俗語說「吵架沒好話」,這時可能就會讓彼此失去原先的主題而陷入漫罵,這時若雙方能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了解自己的願望找出引起爭執的原因是否是因為還有哪些需要或是期待沒有得到滿足,進而提出討論的話,才是正確的方式。以上述例子為例,當我們說「東西扔了一地,我不高興」,是因為「我看重家的整潔」。通過這些思考,我們不會一昧的指責他人,而是承認感受源自于本身。當我們把需求說得越清楚,他人越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
第四步「請求」: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例如當媽媽指責孩子回家只會上網、看電視,結果孩子把電視、電腦關掉,坐在客廳玩手機,其實媽媽是希望孩子完成學校的作業並把衣服、書包掛好,但在一開始卻沒有明確的表達她想要的是什麼。若這時候她能明確的說出「希望你能先把衣服、書包掛好,並完成學校的功課,再去看電視」,這樣一來需求較容易得到對方的積極回應。
與人的溝通主要就是希望讓其他人能夠真正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及需要,這才是溝通的目的,套用上述的模式,檢視自己也理解他人,相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人際關係也能越來越順暢,漸入佳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