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醫病關係的對立與和諧﹕無條件的接納是第一步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阿瑾。
點閱率:524
字型大小:

據說釋迦牟尼在世時,婆羅門教徒買人腹藏圓木設計成孕婦,控述其是被釋迦弄大的,釋迦是選擇「沉默」以對。結果,其怪自敗。佛教是一直強調「無諍」的境界,「拈花微笑」這沉默的教示,其威力反而無窮。
現在流行的正念禪修治療,也強調無條件接納的「非批判心態」, 這是第一個引入正念禪修到西方,並在美國麻州成立正念減壓門診的卡巴金博士,他同時也是反越戰、倡導世界和平的人。
創立「理情行為治療」的艾理斯也極力主張無條件的自我接納及無條件的他者接納,這是產生人的認知心理行為治療性改變的歷程所必需。
創立「以人為中心治療」的羅傑斯也強調「真誠一致、無條件的正向關注及同理的了解」在人類關係中的重要。他後來也強調人有超越靈性,晚年也四處帶領真誠會心團體,力促世界和平。
以上三人都受到東方禪宗「自他不二佛性」、道家「無為」思想的影響,也看到了一九六○到一九八○年代美國人的社會強調個人主義的偏頗發展、科學心靈物質二元對立發展的毛病、凡事好訟的社會對立氣氛,乃致戰爭的發動。
臺灣正在步入以前美國人走的路,從國家認同上的、政治上、族群上的、資本家對勞工的、專業的對非專業的、醫者對病人的、自我相對於他人的二元對立無所不在,問題發生了,先扣帽子,先告了再說。強調華人天人合一、以和為貴、無為而治、自他不二佛性的社會和諧思想,統統讓位了。 人與人之間,不再有信任,陷入了集體互相批判、乃致批鬥混亂狀態。
無條件的自他接納、非批判心態、無條件的正向關注、真誠一致、同理的了解,這些受到了古老東方思想的說法,其實都在臺灣華人的禪道文化之中。如何讓社會走回人自我與他者互相尊重、人與環境共存,不再互相對立的和解、和諧、和平之中,這確是不易的。
但我認為醫病關係如想要和諧,這些非對立心態、真誠、關懷、接納、與同理了解條件的促進與維護,都無可逃避。我認為醫者的責任,恐怕是要大一些,因為我們掌握了資訊的相對優勢。但現在的病人及家屬更厲害,會隨時上網谷哥一下,問一些很核心的問題,醫者要更加的用「心」了。
對立是常態,但不是目的,或說是對立的過程,可能的陷入爭端,但遲早會進入和解、和平的結果。
醫者對自己要有更多的勇氣、信心來面對可能的對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