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情歸金門--詩人鄭愁予回顧展前夕

發布日期:
作者: 邱英美。
點閱率:737
字型大小:


 今年清明,愁予老師受邀至杜甫出生地河南鞏義,參加杜甫第一屆國際詩歌節、第三屆清明節杜甫故里祭拜詩聖大典,在二、三百位全球華人代表中膺任主祭及上香。老師謙稱「不敢當,許是我年紀較大,不過比喝高粱酒,我可以是第一。」
 是啊,喝高粱,喝金門高粱,老師自有仙者之姿─「豪興起時/大口吞浪如鯨之嘯海…/當懷思遠人,就閉目坐定,/輕啜芳洌猶吻之沾唇…」。邀山海、邀明月,敬酒神、敬和平女神;聚飲、獨酌、祭酒、酬天,這一大白,足以跨越歷史、撫盡傷痕。《飲酒金門行》與一千兩百多年前的李白《將進酒》今古輝映,詩情皆來自酒興的催發,只是老師飲高粱,順太武而流觴…。
 老師啜酒成詩,最新作品是去年金門詩酒文化節的《牆 為酒而傾斜》。當時金門酒廠招待詩人親嚐窖藏美酒,老師看到「斜牆」計畫,認為是一個了不起的意象,是鑄接過往與未來的藝術創意。因為疊高酒罈、羅列成牆必然是傾斜的,這罈中的酒香又是時光之醞釀,當巍巍然成為一立體的雕塑,就涵泳了歷史意味。
 《牆 為酒而傾斜》
 我攜太武罡風進酒窖
 大步疾行憑俠骨自豪
 出窖卻扶著斜牆微笑又微醺
 韜略化為柔腸乃更名正愁予
忽而心生彩翼讓此身羽化入夢
 竟被妙女子攝入手機翻成蝶舞
 酒醰高疊成牆千樽新醅化陳釀
 蝶舞花徑忙瓊漿繞柔腸夢土上
是啊,酒窖雖隱,酒香無疆,順太武而流觴…
 一聚復一聚:醉罷中秋,再飲重陽…
 我讚主人翁:這酒窖正是時空的文化宮,
 飲酒論酒道,吟詩感詩心,樂了滿座老貴族!
 借問千古,風流誰主?噢!今日飲者留名無?
「西方最有名酒廠做威士忌,而不是葡萄酒。」老師舉蘇格蘭威士忌酒為例,它靠一首羅伯特的詩《我的心呀在高原》行銷,讓蘇格蘭人引以為傲,只喝自己的威士忌,不可能去喝英格蘭的琴酒;金門人也是,不會去喝馬祖高粱的,這是一種鄉土感情。
 老師常說金門是他的家,金門人就像他的家人,落籍十年,他鄉已成故鄉。「我發表過關於金門的詩二、三十首,金門於我晚年是一個慰藉,覺得樹有根、人有根。」老師於94年6月24日情歸浯江、入籍金門,從此詩人達達的馬蹄,落腳在祖先鄭成功足跡走過的金門。
 「對金門親,源於詩,金門有詩的感覺。」老師憶及剛到金門時,看到新人結婚時坐鴛鴦馬,十分感動,想著少女一生才坐一次,那是多麼美麗的記憶啊!後來老師在金門西園看到鹽場,聯想到家鄉渤海灣的長蘆鹽場,「記得父親也有兩塊鹽田,早期以柴火製鹽,很辛苦,是福建把曬鹽技術帶到北方來的。」
 這時老師的電話響了,是詩人管管,我聽到老師大聲回應:「我不在台灣,我在中華民國,我在金門。」常為古代民族英雄感動的愁予老師,自承民族感強,他稱讚金門是自由民主的象徵,自由而且有紀律。他覺得金門民國38年以後軍政時期相當有貴氣,發現魯王墓,為其建了墓園,又為鄭成功建了延平郡王祠。老師語重心長表示:「杜甫的詩叫詩史,人必須重視歷史;一個人若看輕歷史,不顧歷史或反歷史,此人即無可取之處。」
 相傳朱熹到過金門,成立了燕南書院,比牛津大學還早十餘年。老師特別推崇朱熹,說他主張誠和正,對儒家的影響超過宋以後儒學家。老師為金門大學寫校歌,第一句即是「燕南啟道,傳承八百春秋」,最後以「44位進士啊!老校友」歌頌作結。猜想這樣一個傳承自朱熹的八百多年的老大學,一定曾讓詩人驚艷,才會發表驚喜感言──《金門和她的大學》,老師說西方文人傳統,「她」代表最美最勇敢的事物。
 而創校校長李金振慧眼獨具,也在詩人落籍的同一天,禮聘老師為金大講座教授。二人同泉源共視野,經常縱談金門、衡論天下。李校長喜做此比喻:「金門大學有鄭愁予,如同中山大學有余光中。」改大時李校長到教育部「吹牛」,只要抬出鄭愁予,大家都沒話說。李校長打趣金大和台灣一流大學怎能平起平坐,天平肯定傾斜,但加上鄭愁予,就平衡了。
 老師也以最大的溫情回饋金門大學。「我在全世界四十多所大學演講,都先介紹自己是金門大學講座教授,也會先讀關於金門的詩。」有一回老師去尼加拉瓜發表詩作,尼加拉瓜有一百多個火山,老師以中英文朗誦《當撞響和平之鐘到八百二十三聲》,當地再以西班牙文讀一遍。第二天報上說我們尼加拉瓜又出現了一個新火山──因為詩人的爆發力。老師很高興,「金門成了英雄島,我成了金門英雄呢!」
 英雄島似乎給了老師寫史詩的靈感。老師說,如果他為金門寫史詩,會寫兩首,一首是發生在金門的「文事之最」,一首是發生在金門的「武功之最」。「文事之最」是國立金門大學在2010年8月1日正式掛牌,是金門歷史最重要的人文偉業;「武功之最」是以1663年癸未海戰為主題,金門人擊退荷蘭艦隊,挽救了台灣的失陷,彰顯了民族魂,是榮耀的民族勝利。
 身為鄭成功第十五代孫,老師對祖先的故事如數家珍,包括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在金門打海仗,驅逐荷蘭軍艦;鄭成功在小金門吳山起義,高舉反清復明的大旗,然後從料羅港祭江出兵,進攻台灣;鄭成功和清朝甲板船在古寧頭外海烏沙頭有一場極關鍵性的仗,「這一仗可不得了,全是金門人打的…」言談間盡是對鄭氏家族以及身為金門人的驕傲。
 老師說鄭成功是明朝最後一個郡王,有貴氣。他感慨漢人自蒙古族、女真族統治之後就沒有貴族了。漢人在清朝做官,內心栖栖惶惶,文人亦不敢展現氣魄,毫無貴氣可言。唐朝詩人有貴族氣質,尤其杜甫,一生窮困潦倒卻不自卑,與公侯貴族相往來,詩作有百分之六十是贈人的,因此杜甫可說是靈魂的貴族。老師隨手捻來杜甫的《後出塞》:「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借問大將誰,恐是霍驃姚。」讚歎詩中所展現的壯闊軍容與悲壯氣氛,只有杜甫才有這樣的氣派。
 「貴氣是一種王者氣,能夠關顧眾生、關顧黎民。」老師強調有慈悲心、惻隱心就是貴族,像釋迦牟尼不當王子,創立宗教,普渡眾生,是真正的貴族。「關懷蒼生,詩是很好的媒介,愛諷刺揶揄的詩人是小人,詩人做傻子都成,不能做小人。」
 《衣缽》說仁,《我穿花衫送你行,天國破曉了》說義,老師認為詩是儒家的教科書,詩靈引領他從遊世走入了濟世,仍難掩其遊子的氣質──「…地球你不需留我/這土地我一方來/將八方離去」。
 而金門這一方天地,詩人於晚年與之相知相守,輕唱「…當撞響和平之鐘到八百二十三聲/天海為之平靖…大地撫盡傷痕/所有騰飛的鳥,鳥羽都閃現鴿子白/所有迎風的樹,樹枝都搖出橄欖青…」。 當山海一色,兩門對開,詩人是否會叫天使拿酒來,到金門去,浮他一大白!
 (靈魂的貴族─詩人鄭愁予回顧展6/5-8/25,於浯江書院朱子祠展出。開幕式6月5日下午7時舉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