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光陰的故事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如明。
點閱率:622
字型大小:

時光飛逝,轉眼春將盡,炎夏的腳步,緊迫春的尾巴逐漸逼近,原本舒適的心情,亦將換來不安且浮躁的心情。時節的更迭,四季的變遷,每一個有智慧或具備常識的人,都看到且親自感受到時間的推移和生命的流逝。時光的流逝,不斷的將每一個人的歲月自出生、成長、衰落、死亡推移的人生過程,就如同春、夏、秋、冬推移的四季過程,事實上是處於共同的時間之中。所不同的是,四季的運行是循環不已的,而人生的變化則是一去不復返的。所以,只有那些與自己的生命有關的四季才是屬於自己的;而那些在自己結束後還將繼續循環的四季則是與自己無關的。《九辯》的「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陰陽不可與儷偕。」照王逸注的說法,是「寒往暑來,難追逐也」的意思,便也流露了季節循環不已與人生一去不復返的對照意識。
對於時間無情流逝的傷感,在古代的中國詩人最為敏感,詩人對於時間的意識,總認為時間是不斷流逝的,是一去不復返的,是短暫有限的。這樣一種時間意識,給中國詩人帶來最大的悲哀,同時也成中國詩歌抒情的源泉。比如,在詩經中詩人們早已具有了強烈的時間流逝之感了。他們唱道:「今者不樂,逝者其耋。」「今者不樂,逝者其亡。」「今我不樂,日月其除。」「今我不樂,日月其邁。」他們之所以反覆宣稱要及時行樂,正是因為他們意識到時間的不斷流逝,這種時間的流逝將他們帶向死亡,屆時他們將被剝奪行樂的權利。在《楚辭》中對於時間的思考帶上了更為強烈的個人色彩:「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老冉冉期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歲忽忽而遒盡兮,恐余壽之弗將。」詩人為不斷流逝的時間所困擾,心靈始終不得安寧,他們擔心時間的不斷流逝會帶來死亡,從而使他們的理想和抱負化為泡影。因此,詩人們感嘆人生如朝露、如遠行客一般的匆促。在無情的時間之流中,除了會帶來死亡,亦是一個持續的衰敗過程。當然,在走向衰敗之前,人生也有一個短暫的成長過程,比如年輕與青春便是如此,或許,時間也會帶來希望。可是,一旦越過了某個臨界點,人生便只能不斷地走向衰敗。比如青春消逝,年華老去便是如此,終究,時間便只會帶來失望了。而這個臨界點也是由無情的時間之流所帶來的。這種時間會使人生不斷走向衰敗以啟死亡的意識,卻引起了中國聖賢或詩人們對於每一個人存在的意義或價值,各有不同的自覺、期許與領悟,不同的智慧,就有不同的人生。
既然生命有限,如何緊緊抓住在人生走向衰敗的臨界點之前的人生之意識,也就是所謂的「及時」意識。當漢代詩人唱道: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時,當杜秋娘唱道:「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時,她們都要求對方珍惜自己的青春,珍惜現在的光陰,因為青春是轉瞬即逝的,而青春消逝了以後,她們的人生便會走向衰敗。又當漢代詩人一再唱道:「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他們都勉勵自己要珍惜年輕時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成就事業。如果他們錯過了年輕時代,那末時間將會使他們的希望落空。所以他們一再強調每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一定要把握當下,享受現在的歡樂,珍惜現在所擁有的青春年華,此時此際才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光。
不然,時間還是一種會突如其來地帶來幸福與不幸的東西,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因而,對於時間不斷的流逝,古聖和先賢都會抱有一種無可奈何之感,也會產生一種強烈的不信任之感。對未來也常常會有不祥的預感,因為他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生活中的一些重大變故,或天災或人禍,比如戰爭,常常會使人們的前途蒙上陰影,使人們對未來會感受到恐懼、不安與悲傷。古別詩寫一個征夫即將奔赴戰場,臨行前對妻子說:「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又說:「生當復歸來,死當長相思。」這就是在上戰場前一個士兵心理的典型寫照吧。縱使在生活上沒有發生什麼重大變故,生命本身的脆弱性也會引起人們對於未來的不安。「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便是這種對於未來不安一事的反映。
時間的推移,朝起夕落,日復一日,對於一個人經成長過後依然還沒有成就的人,開始憂心時間無情的推移。尤其看到天邊一抹艷麗的夕陽殘照,遙望那暮靄迷濛的碧淨天穹裡,出現這抹璀璨的晚霞,萬紫千紅,瞬息幻變。躑躅於這奇景異象之中,心靈深處莫不有許多複雜且微妙的感受。溫庭筠在他的「夢江南」裡,以婉約之筆,樸素之情,感嘆人生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在那煙波蕩漾的大江之上,舟行往來如織,匆匆忙忙,各奔前程。可是過盡了千帆皆不是,莫可奈何,只有在即將消逝的一片脈脈斜陽裡,將一縷濃情癡意付諸流水,悠悠而去,留下許多不盡的迷惘和惆悵在心頭。人生確實是像流水行雲,了無痕跡。來時悄悄,去時悄悄,來去匆匆,依然故我。連天邊一朵空幻的浮雲也未能帶走。而人生過往,乃是行乎其不得不行,又止乎其不得不止的一刻。說永恆,說短暫,說綺麗多姿,說蒼涼悲壯,均無不可。就如孔老夫子,對於人生的看法,在周遊列國之時,偶而遙望蒼天悠悠,長空萬里,一碧如洗,乃有領悟的歎道:「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企立橋頭,俯首見流水潺潺匆匆而去,永不回頭。就非常敏感的嘆曰:「逝者如斯,不舍晝夜!」
誠然歲月匆匆,人生苦短,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作無限的延續!每一個人存在這麼龐大複雜的社群生活裡,祇見芸芸眾生,熙熙攘攘,有如螻蟻。真是一片熱鬧景象,無論從何角度來看,現代人應該是多麼健康幸福的一群。科學的進步造就現代人在物質上的享受,但在人們的心靈上卻帶來了一份莫名的迷惘。驀然中,心靈首先就感受到一種分裂和壓縮的痛苦,往往覺得自己陷入虛空的迷霧之中,有許多的緊張和惶恐。於是將壓縮的心理,利用官能的享受來紓解內心的不安。多數人甚且極盡驕奢淫逸、聲色犬馬之能事,有意將自己的性靈作無情的摧毀、戕伐與瘋狂。在這個太過成熟,急切於功利的社會裡,很少人願意面對這淒迷的大地,作沈痛的默想,在這個生命短促,歲月無情的人生,祇顧念自己的生命價值,甘願否定自我,同時也否定了人世間的一切。
唐代詩人張繼早年路過江南水鄉「姑蘇」時,夜泊楓橋有感而成七絕一首:「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情調蒼涼,韻味幽深,蘊含著空靈的禪意,卓然灑脫,獨具境界,膾炙人口。但很少人知道他晚年再度路過姑蘇時,舊地重遊,不禁感慨又成一首:「白髮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寒山寺,欹枕仍文半夜鐘。」詩人在垂暮之年,落拓江湖,重臨舊地,百感蝟集,仰望蒼穹,青山悠悠,烏啼月落,一如往昔,並未曾改變舊時容貌。而那屹立在靜靜的湖水上的青青山脈,卻永遠存在,永遠誘惑著過往不盡的人們。惟自己年事已高,兩鬢斑白,華髮如霜,中夜醒來,欹枕靜聽寒山寺鐘聲鏗然,彷彿如昨日。怎不傷感歲月無情地推移,以光陰不斷地在積累豐富傷感的故事。詩人智慧過人,體會出人生代代,變中有常,常中有變,並不偏執一端,作繭自縛。在逝水年華的感傷裡,了悟生命永恆蓬勃的生機,在物換星移的迷惘中,發現生命的分限與諧和。
其實,人間每一粒細小的生命,不僅僅是一段悠長歲月的流變,也是一個生存位置的占有。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價值,人的存在,原就是一件莊嚴的事實。只要能確切把握現在生命存在的事實,直下承當,憬然自覺,以自己為主體而發揮生命之力,這是人生的開端,永遠在莊敬剛健中力行實踐,作無窮的創造。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