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蓬勃又美麗的學校
全校學生才一百五十多人,經過多年的經營,永定國小榮獲102年雲林縣生態有機校園第二名,也成為103年雲林農業博覽會的百大亮點。
永定國小動植物生態非常豐富。植物有二百多種,在進入校園的左側的人工濕地植物就有六十多種。後操場還有蝴蝶蜜源區、生態觀察區。
連續做了兩年的永續校園工程。施作了前庭的人工濕地,以及雨水回收系統。在人工濕地方面,引進本校及隔鄰鄉立幼兒園排放的廢水,經過粗過濾、沉澱、曝氣、植物及微生物淨化後,進入人工濕地,並運用太陽能發電產生的電力加強池水循環,並作為植栽澆灌用水。
溼地中的水生植物分為五大類包含:一、挺水性植物:大安水蓑衣、田蔥、鳶尾、…。二、浮葉性植物:台灣萍蓬草、印度莕菜、睡蓮…等。三、漂浮性植物:水芙蓉、浮萍…等。四、沉水性植物:石龍尾、苦草等。五、溼生植物:水柳、柳樹、穗花棋盤腳…。豐富的植物,吸引眾多的動物棲息,包含蜻蜓、豆娘及蝴蝶,還有青蛙、黑眶蟾蜍、鳥類……,已成為雲林縣校園人工濕地的典範。
永定國小位於嘉南平原,降雨集中在夏季,故在永續校園工程建置雨水回收系統,在樓頂,施作不鏽鋼集水天溝,上方覆蓋不鏽鋼網,避免雜物掉落。充分利用水資源,減少地表逕流,降低校園淹水。回收桶在後棟教室樓頂,共有22噸。另外雲林縣環保局補助經費,在操場跑道末端施作80噸雨水蓄水池,增加儲存量,作為蜜源區植物澆灌使用,雨水回收總蓄水量可達102噸,目前為雲林縣首屈一指。
太陽能發電也是學校特色。校門口旁有「追日型太陽能發電」。前棟教室屋頂上方由教育部永續校園及經濟部能源局太陽光電計畫補助,建置併聯型太陽光電系統,平均每年發電量2萬度。學校後操場有「風光互補路燈」,它很特別,擁二個能量來源:一個是來自風力機將自然風力所產生的「動」能轉換成「電」能……也就是風力發電。另一個是太陽能矽晶板,將太陽的「光」能轉換為「電」能……也就是太陽能發電,產生的電可提供操場夜間燈光三小時。
位於學校一角的瓶瓶罐罐是「果皮酵素」,這是用午餐的果皮所泡製的酵素。其產生的臭氧,有殺菌功能,增加氧含量,減少廢毒氣,能分解污染物及溝渠內油膏,達到淨化的效果。做法是將黑糖、果皮、水按照1:3:10比例加入罐子中,放在陰涼處,每週要將瓶口打開再關起來,靜置三個月就可以使用。可清潔衣物、碗盤、馬桶,為植物施肥,是天然的去汙劑,加水稀釋灑在蔬果上,可以延長蔬果的保鮮,這叫做「拮抗作用」,是利用好的微生物,去壓制壞的。
因學校樹木多落葉量可觀,因此與其他含「氮」量較高的菜葉、廚餘混合,加快腐熟速度,作成「樹葉堆肥」,供學校做為有機菜園的肥料。後操場的生態觀察區樹種多,吸收二氧化碳第一名的是相思樹,其次是光臘樹。獨角仙喜愛吃光臘樹的汁液,夏天可見獨角仙還有鍬形蟲在樹上活動。
這裡也種了許多果樹,如橘子、柚子、文旦、釋迦、芭樂等。許多動物喜歡蜜源及食草植物,例如鳳蝶幼蟲喜歡的「柑橘類」、「過山香」。斑蝶幼蟲喜歡的「羊角藤」、「華他卡藤」,粉蝶幼蟲喜歡「魚木」、「鐵刀木」,蝴蝶最喜歡的蜜源植物如臭娘子、火筒樹。所以在這裡常見滿天的蝴蝶飛舞。
這真是一所生機蓬勃又美麗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