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工作的概念一般是指勞動,此處指的是一份工作(即職業)。民國五十九年,我參加大專聯招時的錄取率僅約百分之三十;在民國六十四年,我自政大法學院財稅系畢業,當年適逢石油危機的世界性經濟不景氣,我發覺從當時至今,臺灣的大學畢業生要找個正當又穩定的工作,一直以來就相當困難!
現在的大學聯招錄取率比早期已提高甚多,出了社會競爭當然就更激烈,除非學有專精,否則,好的工作當然就更難找!事實上,每個人在從事任何工作時,必須具備此工作的專業能力,才能永續經營下去,尤其是各行各業專業執照的取得!
我對於工作的看法一直皆認為,公家的行政、學校或軍警等單位的工作會較穩定;但是,早期的公立學校正職教師幾乎是師範院校公費畢業生擔任,一般人要高普特考及格才能擔任正式公務員,或者就讀軍警學校也才可到軍警單位服務;當時,因為就讀高等學校的人數較少,如你想擔任公家單位正式的教師、公務員及軍警人員,要比目前滿街皆是大學生容易。
因為我在政大財稅系求學期間,同窗們在入學時已具備公費生身分;畢業後,只要通過關務、稅務及金融等特考便可取得公務員資格,就如今日警專及警察大學畢業後三年內參加警察特考及格即可;平常,他們就努力準備特考,一畢業即有固定的海關、稅捐處及公家銀行等公家固定工作。因為我是降轉院系並未具備公費生身分,自己又懵懵懂懂未準備參加任何高普特考,畢業即失業。
在民國六十三年以前,大專畢業生如果沒有找到更好職業,還可以找到國中正式教師缺。我在一時心慌走投無路之下,只好接受小舅好意推薦,到屏東市私立屏榮商工參加商科教師甄試;我發現,此校雖只錄取一名商科教師而已,卻有不少大學生來應徵,我幸運被錄取,由此可見那時工作之難找。
民國六十八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後的民國七十年七月初,我曾參加新竹市私立光復高中商科教師徵試,報考資格必須是國立大學日間部商學相關科系畢業,也僅錄取一名商科教師;但是,當天,我發現參加徵試者,卻坐滿整個教室約五十人之多,我雖被錄取;因為我的心中早已不太喜歡在較無保障的私人公司或學校工作而放棄,這也顯示好的工作,仍舊像我六年前政大畢業時那麼的不好找。
總之,我覺得在私人單位或私立學校服務的人員,即使是相處多年的好朋友或好同事,為了生存;也常會為了私利而爭功諉過,卻忍心把朋友或同事之情擺一邊;即使我在屏榮商工很努力教學,且無犯下任何過錯,也一樣遭受同樣被排斥的下場。但是,命運作弄,失業二年間,我專心參加準備財金方面的高考及乙等特考等考試,因為太過自信而馬失前蹄。
俗諺說:「失敗的教訓是成功的基礎(或養分)」,此時,因我仍未具備求職的英文及資訊等基本能力,又只好再回到私校高職服務後,就立刻先進修取得教師資格,再利用留職停薪方式進修以取得第二專長的資訊教師資格,自己才可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在私校服務至屆齡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