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金門日報結緣有感
去年十月三十一日「金門日報」五十週年社慶前夕,接到許一傑前社長來電,詢及是否有空,他要來舍看我,心想彼此住處,只有咫尺之遙,走路五分鐘即可抵達報社與他會面,因而我利用行走散步健身前往與他會晤,如此公私兩便,互不勉強,自然而然,輕鬆自在。
當天下午四時,就在報社會客室與他見面,併排而坐,喝茶聊天,由於彼此年齡懸殊,相差將近兩輪,兼以是他父執之老朋好友,也是昔日前後輩公僕袍澤,民國九十二年元月間,我因屆齡退休,他也在縣政府研考室服務,可謂關係多層,並不陌生,話匣子一開,親切有味。
又承許社長告訴我:今年社慶「別具意義」,計畫舉辦「金門日報回顧圖片展覽」及編印專輯,除舉行慶祝大會,並將邀請各界人士與全體員工聯誼餐會,金門日報走過五十年漫長歲月,點點滴滴,彌足珍貴。聽完了他的構思方案,對我這個長期應聘擔任金門日報主筆群之一者而言,自許也是報社成員,心有所感,由衷樂觀其成。
社慶正式活動,是在104年10月30日上午8時熱烈展開,惟為勵行節約,限於年度經費預算,其中選項部分省略了,取而代之即是全體員工齊登太武山,藉此結伴亦步亦趨,由下而上登山健行,放下日常繁瑣事務,大夥三五成群,漫談掌故散心,儘管既定活動縮小範圍,但是人人心中有報社,任何慶祝活動方式,無關宏旨,都是好的。至於編印「專輯」,因需預先約稿,彙集相關照片,且須依法完成招標作業程序,費時耗力,急趕不及,決定延至新的年度開始進行,戰地政務結束後,還政於民,日報主持人就地取才,員工十之八九是土生土長原住民,幾任縣籍社長,雖僅顏恩威社長學有專攻,並經新聞專業實際歷練,所謂勤能補拙,學以致用,不具專業但敬業,各有理想抱負,且有責任感與榮譽心,任內不辱使命,各有建樹貢獻。
此次慶祝大會與聯誼餐會,援例利用民間餐館舉辦,地點選在金湖鎮轄區「紅龍餐廳」,先大會後聯誼,場面簡單,不失隆重,其間頒獎表揚資深績優人員,掀起活動高潮,在大會司儀有條不紊導引下,反覆兩遍齊唱祝賀生日快樂歌,清澈嘹亮,喜氣洋洋,有此機緣能與報社友好及主筆群楊樹清、王先正諸君一齊參與歡渡社慶,深感團隊即是家庭,其樂融融,留下美好回憶。
縣長陳福海因為當天同時另有其他重要活動,稍後抵達會場,惟仍囑咐副縣長林德恭先行趕到,預定慶祝程序隨即開始,由於許社長謙讓再三,首先上台祝賀者是福建省政府秘書長李智雄,寥寥數語,誠意十足。為了暖場,繼而敦請副縣長林德恭致詞,老公僕,守分寸,除代表縣長說明何以稍後才能到來之原由,期勉與鼓勵有加,隨後許社長以東家主持人身分上台答謝,滿懷感激地區各界人士鄉親長期對於報社之愛護支持,也殷盼全體同仁一本初衷,同甘共苦,求新求變求好,心手相連,持續打拚。頓時現場響起熱烈掌聲,原來縣長陳福海親自來到會場,猶未就座,即行上台致意,有肯定、有鼓勵也有期待與祝福,他說:許多鄉親讀者告訴他,金門日報猶如鄉親精神食糧,一天不看金門日報,竟日的生活像若有所失似地,對於報社全體同仁默默耕耘金門日報之辛勞與奉獻,他心知肚明,強調也會秉持法、理、情兼顧之原則,全力照顧大家應有之權益,日報的分量比重,也就不言可喻了。
凡人都有一段身世,金門日報自不例外,必有前身,再有現在,根據個人平日所見所聞,應從國共內戰說起。亦即民國三十八年以前,國軍某部在大陸發行『無邪報』,迨後閩廈失守,該報隨軍轉進金門,更名為『金門正氣中華日報』,並設『中興印刷廠』,伊始只對軍中發行,藉以激勵軍心士氣,租借民房作為辦公與印刷發報處所,當時兵荒馬亂,百廢待舉,少數學徒、技術人員就地尋聘進用,已經離退多年的老公僕黃國泰、傅永泰,對於「正氣中華報」之變革與「金門日報」之誕生,知之甚詳,伊倆的口述歷史,最為可貴實在。
我生有幸,得與新聞媒體結緣,計入「金門正氣中華日報」那段歲月,足足已有一甲子,儘管年代已久,兩報對我有情、有義也有恩,我因有他,得有學習充實向前之機會。
及至民國五十三年,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成立警保組,時任組長程光榮兼任金門縣政府安全室主任,命令我負責編印「保防月刊」,其後改為「警保月刊」,此項工作任務對我來說,豈止是千斤重擔,簡直宛如要求一個稚齡兒童去登高山,難度之高又如登天一般,此在軍管年代,口諭就是命令,唯有聽從一試,別無撇步,從而四處求教,從草擬編印辦法開頭,不時親向日報編採印刷友好同仁請益指導,針對出刊之旨意展開約稿、選稿、彙整、編輯、校對逐項深入拜師觀摩學藝,那段歷時四載之久,晝夜可在報社看到我的身影,我說報社對我有情、有義也有恩,就像程光榮先生愛護我一樣,用心栽培我,磨練我,給我動能契機,扭轉了我畢生之命運,前進願景,知遇之恩,其重如山,而日報上自社長、總編輯、編採印刷同仁,下至全體袍澤傾心相助,全力扶持,使我得有起步學習撰寫填補文稿,校對之要領,諸如日報付印過程,所有的小樣、大樣、版樣、機樣,還有文稿校正,必懂的正典標點符號等,多是日報同仁傾囊相授,給我充實的信心力量,每次拙作見報,何嘗不是報社同仁之鼓勵。凡此種種,牢繫腦海。如果說我在服務公職五十載生涯中沒有繳交白卷,無虧職責,那洵是長官的諄諄教悔,同仁袍澤的鼎力襄助,家人無怨無悔的付出有以致之,尤以兩報的今昔在職或離退工作伙伴,不乏亦師亦友者,此情此景,弗敢或忘。
經營一個媒體或是從事新聞工作,自須具有專技與專業智能,一份報紙問世行銷,非同市場商賈買賣貨物那麼簡單,而是要高度、廣度與深度,茲此科技時代,電子媒體最夯,速度無遠弗屆,傳播力道既強又大,反觀文字報業,盛況不如預期,金門日報能夠渡過重重難關,非僅沒有縮小編幅,反而擴版由一大張增為二張,每逢星期三又增中英對照專版半張,昔日全部黑白已不復見,而是已經進入天天可以看到圖文兼備的彩色圖像,以前設有專人收取報費拉廣告,現在每日承接刊載之廣告,常有限於版面因素,還要與客戶磋商展延時日刊出,發行廣度加大,國外也有訂戶,惟以時空環境改變,內外訂戶並沒大幅成長,亦且原有印刷廠只印日報,部分機械器具停用塵封,業務裁撤,人員移撥,過去籃球場每屆太陽西下時分,員工打球運動熱鬧滾滾,到了入暮整棟「正氣樓」燈火通明之盛況,如今時空推移,一變再變,呈現另番新局,但是人在報在,日報滿足社會大眾知的權利責任義務,始終如一,職志不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