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東信仰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天源。
點閱率:572
字型大小:

 沙美傳統建築門牆的石獅爺
 金門舊稱浯洲,東晉五胡亂華始,為中原百姓避禍之境,然而,礙於東北季風凜冽,島內聚落之形成,皆以避風為主要考量,至於聚落內,鄉民們更會興築廟宇、家廟或祠堂,做為鄉民宗教信仰及慎終追遠與族人聯絡情感之處,而且,每年都會舉行酬神慶典,以祈來年家戶平安、六畜興旺及五穀豐登。
金門因產鹽,歷經五代閩主王審知與宋元明等朝開發,造就金沙地區鹽業達到最高鋒,然而,因大量砍材煎鹽,肇致金門島童山濯濯,風沙漫天飛揚,自此,島民遂於聚落外設置石獅爺或民宅建築外裝飾石師爺,以鎮沙避邪。
金沙地區因鹽業發達,人口眾多,故區域內之鎮沙避邪風獅爺高達39尊(沙美3尊),乃金門島內最為稠密的地方。
 沙美的普渡
 農曆七月為孝親月(鬼月),但是從七月初一傍晚祭拜好兄弟之後,接著中國情人節(七月初七)也要拜拜七娘媽,再來是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最後,則是許多沙美孩童最為期待的七月二十九日(沙美普渡)的到來。農曆七月二十九日是沙美一年一度的觀光夜市,因為當晚在沙美老街及新街及菜市場,沿路會擺著許多普桌,其情景,尤似一條亮麗之巨龍蟠據在沙美新(舊)街。在普桌上,則是擺滿許多供品及紙糊之仙女或擺滿各樣會跑的火車或機器人及新奇之玩具,至於位處沙美老街旁之大菜宅,則是會邀請沙美高甲戲班或金沙戲院,前來唱演之精彩戲曲或放映露天電影。
戲台上,唱演著表彰節義之高甲戲或放映愛國之電影,常令村民如癡如醉,孩童們則是到處晃晃或溜去沙美老街及新街及菜市場觀賞各樣會跑火車或機器人之玩具,這是艱難歲月裡,戰地兒女,最為快樂的童年時光。
 沙美后浦頭慈德宮的慶典
 金門沙美后浦頭榮湖畔的慈德宮,主祀明代進士黃偉(人稱:品德完人)。黃偉,字孟偉,號逸叟,別號逸所,金門沙美汶水頭人(今后水頭),生於明朝弘治元年(西元一四八八年),曾任福建泉州府吏,明朝正德九年(西元一五一四年)中進士,初授南京刑部主事,而其治獄係以清、慎、明、恕等著稱,後來升至南雄知府,省徭役、明禮教、禁游女、去淫祠,授朝廷當道所荐,因而改任松江府,為官清廉,勤政愛民,並屢有治績。
後來因直疏無諱,不附和朝廷當道,因而返回金門後水頭家鄉養親講學。當時金門在黃偉影響之下,島內民風習俗大為改變,故金門民間有「文章許鐘斗,品德黃逸叟」之俗諺,並尊稱其為「品德完人」。明朝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年),中國福建泉州鬧饑荒,李元陽巡按請黃偉及許福與俞大猷等人代行賑災,「品德完人」黃偉最後殫精竭力,因而勞瘁成疾,遂於明朝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年)三月十七日去逝,卒後安葬於金門東半島。黃偉墓現今坐落於太武山北麓「斗門重劃區」坡地上,詳細位置係於後水頭與斗門之間,因其墓穴形如鳥張之翼狀,故穴稱「飛鴉落田」,其氣勢頗為雄偉。
沙美后浦頭鄉民為紀念明代進士黃偉的勤政愛民,每年都於農曆八月十五日及十六日一連兩天作醮,並於中秋節當日午後,將原本安置宮埕外神轎、旗幟與黃府大王爺及三太子等乩童隊伍,一路浩浩蕩蕩至后浦頭及小浦頭境內吃三牲粿,而其遶境隊伍所到之處,鞭炮聲響徹雲霄,好不熱鬧,這是戰地兒女期待許久的作醮及歡樂犒賞五臟廟之日子,更是表彰節義的精采廟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