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藥包
現在,外婆因外公過世,年事已高,身體亦大不如前,舅舅們怕她太過勞累,一人在家也會想東想西,遂接到北部輪流奉養,只有要祭祀或過年時,才會返回鰲鼓。而外公仍健在時,兩人過著鄉下的田居生活,十分愜意,母親與我們一有空便會返回鰲鼓探視他們,畢竟我們家距離鄉下只有半小時的車程。
那些年一進門,最常做的一件事是幫外婆歸類她的藥包,第一次我曾經被數量如此多的藥包嚇壞,我很難相信要吃這麼多的藥度過一日,眼見為憑我這才信服。有陣子政府勸導請老人家不要把看醫生拿藥當成一種例行公事,有症狀馬上看醫是沒問題的,但要索取那麼多的藥物當回饋,好像要把所有健保保費要回來似的才夠本,當然有些藥確實得定期服用,比如是處方簽,有關高血壓或控制一些慢性疾病的,但無事不藥真的有點誇張,只是外婆的藥包具有衝擊性的登場了。
「你幫我看一下,看這是要吃什麼的?」不識字的外婆總會破題式的問我。我大概整理了一下,外婆有心悸、血壓低、抗憂鬱、更年期等藥物,而那些大大小小的藥丸雖能抑制病情,卻也存有不少的副作用,例如厭食、嘔吐、體重減輕等,但雖然有這麼多顆,並非每顆都要天天吃,我後來發現家中有藥盒可以放,母親與我便將那些藥按照時間早晚三餐放入盒內,直到藥包內的藥用完為止。
碩士班畢業時,我過著一段找工作的空窗期,投了幾十張履歷卻沒有下落。一心不想當米蟲的我,到縣、市政府的教育局網站留下資料,還在網路找尋代課老師的工作,但沒有教師證的我只能短期代理。後來,輾轉找到一間在布袋附近的國小,他們因為老師要研習,蠻多時日需要代理,布袋離鰲鼓很近,我便與外公、外婆聯繫,請他們準備好房間,然後帶著忐忑的心去教書了。下課後,我回到外公、外婆家,外婆很開心的見我上門,但我看到她桌上又堆起了藥包。
「阿嬤,你怎麼又拿怎麼多藥?」我說。「沒啊,這幾天人不太舒服,每天都到請醫生幫我看,順便開藥給我吃。」外婆理直氣壯的說。「那你有照醫生的指示吃藥嗎?」外婆這才像個做錯事的小孩,面紅耳赤的說她看不懂藥包上面的字,每天就選幾顆來吃,反正錯不了。我開始擔心了起來,再次幫她把藥分類,每天下課後都緊盯著外婆吃藥,也細心的用顏色教導外婆區分她目前的藥物種類。
在代課的最後一天,享受了漁村的靜謐風光,還有純樸孩童的赤子之心,更霸占了只屬於我一個人的外公、外婆,要離去的那一夜,外婆聽見麵包車的廣播聲,她急忙衝出門去幫我買麵包,買了五六個,甜的鹹的都有,看她氣喘吁吁的拿給我,讓我很捨不得。隔天一大早,我拿著行李跟他們道別,並再次跟外婆確認藥包事宜。雖然後來每次去還是得重教一次外婆並幫她分類,但無論幾次我都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