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
《雕刻一座小島》的作者憶起小時候在澎湖,將家裡的肥皂,一塊塊刻出家鄉的一景一物,最後卻被媽媽丟在洗衣盆裡搓洗掉,長大離鄉後,泡沫像潮水,海水潮來又潮去,一波接著一波,童年消失的小島又浮了上來,「模樣依舊完好如初」。
就是回想起這句話,將班上雕刻的記憶刻痕,從原本要拿去當做洗手皂使用的,洗手槽前搶救回來。在六年級下學期,國小生涯即將告一段落時,要學生拿起雕刻刀在香皂上留下回憶。
翊芸雕刻一個玻璃瓶,以刀尖雕出三朵四片花瓣的花朵,團團圍繞圓滾的瓶身,刻痕深且粗,彷彿要將這馨香的記憶永遠烙記……
「哇,好香喔!」翊芸端起茶杯時,將鼻子湊近,深吸一口,睜大的鼻孔,像吸塵器般把周遭香氣一掃而光。
「太誇張了,香氣都被你吸光了。」襄君邊抗議,不忘誇張的雙手環抱,將香氣留住。
家欣淺淺一笑,停下電腦前忙碌的手,捧起茶杯仔細端詳,褐黃的汁夜上飄零幾朵花片,不一會兒上上下下浮沈著,彷彿跟自己嬉游招呼。
我挖出最後一瓢甜美的汁液,沖進熱水搖晃,玻璃壁間的甜膩,殘留的花朵,融合成香甜的滋味。
「這是老師在最初任教的學校,教室前種滿桂花,每當,太陽下山時,空無一人的校園只有桂花隨風舞動,搖曳的身影流洩陣陣暗香,陪伴月亮冉冉從山頭升起。」
翊芸聽得入迷,彷彿耳際飄進的是一陣陣馨香,迷濛的眼前儘是綠影浮動,沉思了一下,拿起雕刻刀,看著家欣端起杯子走回電腦前忙碌的身影,窸窸簌簌雕起第一朵花。
家欣正在編輯班刊,將一幀幀相片嵌進密密麻麻的報導文字堆裡,那是詩社的成員,忙碌的身影在圖書館展示間穿梭,廢棄物鑰躍升詩的舞台,記錄的是參觀群眾發亮的眼珠。另一幀是詩社走進學弟妹的教室,家欣認真的介紹「蛇吞象」意象給學弟妹們理解,他們才訝異小小一條蛇,竟然張嘴想吞下比自個大上數倍的石頭。故事的出處是《小王子》的疑問「蛇吞象」,「為何大人們都看不懂?」也考驗著觀眾看懂不懂。
翊芸雕下最後一抹花尖,留下燦爛的時光,那也是家欣在班上留下的蹤跡。
「換我上場了。」舔完最後一滴甜美,襄君走到電腦桌手指頭在滑鼠尖游移,畫面迅速切換。翊芸眼珠子裡的影像也跟著切換,手上的雕刻刀也跟著旋轉了一下,在瓶身的另一面游移尋找襄君落腳的身影……。
「快點放下啦,」襄君伸長脖子對著五樓陽台的翊芸扯開喉嚨喊:「快將降落傘放開來啦!」
手上拿著碼錶,一整個午休時間頂著烈日跟隨爬上爬下,分秒不差的紀錄墜落的秒速,昏昏欲睡的眼皮不敢眨一下,深怕一個錯失,讓整個科展實驗重新來過,那不被罵死才怪。
雖然,犧牲假日時光只為反覆求取實驗的正確性,過程雖嚴肅,但,看著降落傘緩緩墜落,猶如侏儸記公園裡的楓葉緩緩飄落,好看極了。尤其是墜地的剎那,家欣、翊芸、襄君三人尾隨撿拾而撞成一團後嘻笑怒罵的身影,猶如一群小雞看見地上的米粒,爭先恐後的搶奪著。
翊芸刀尖下又一個俏皮的身影幻化成花朵。
「翊芸,換你整理『2015國際小學生電腦創意寫作』的檔案囉!」家欣提醒著。
翊芸腦海裡的記憶迅速搜尋,手也不停歇的點出資料匣,開啟光輝燦爛的一頁……。
那天,細雨飄飛,在黑髮絲上鑲嵌亮晶晶的鑽石,宛如為自己加冕。
「國內賽銅牌獎,新北市後埔國小王翊芸」隨著唱名,昂首走上台去,看著已等在前頭得到銀牌獎的家欣,兩人相視而笑。
「國際賽銀牌獎,新北市後埔國小王翊芸」緊接著,走在領取銅牌獎家欣的前頭,兩人緊緊勾著手,對兩人角色,國內賽國際賽名次互換,露出會心一笑。
台下,滿滿的觀眾如雷般的掌聲中,憶起,那段為參加競賽,同學們犧牲午睡在圖書館電腦區前,腦中靈光激烈交鋒,手指飛快敲打鍵盤,眼前一頁頁精采的文字,述說圖片上的故事。當電腦按下「ENTER」鍵完成送件時,開心的和家欣抱成一團,也從沒想過會有今日一同上台領獎的光榮時刻。
此時,家欣走過來確認版面編輯後,吁了一口氣:「班刊終於完成了!」
按下「Enter」鍵,家欣拉起翊芸的手,圍起襄君的肩膀,三個班刊編輯高興得又叫又跳的,像得到松果的松鼠般興奮。
六月,離別的季節來臨,驪歌聲中告別校園。
從此,告別童年。
教室裡的歡笑聲隨著學生的離去而消逝,卻因校網上公布一則小小的訊息,讓腦海裡的記憶激起陣陣波瀾:「賀陳俊利老師老師指導6年1班學生參與103學年度各級學校優良學生事務與輔導刊物評選--班級性紙本刊物項目榮獲特優」。
畢業前,襄君的眼珠緊盯螢幕上班刊的版面編排,翊芸手指快速在鍵盤間滑動,家欣腦中構思美工編排畫面。累了,圍坐一起享受桂花茶的香甜滋味,畫面又回來了。
桂花茶清煙裊裊,浮現的是三人清晰童真的臉龐……。
模樣依舊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