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南門小街茶桌仔話滄桑

發布日期:
作者: 阿魚。
點閱率:3,103
字型大小:

今(2016)年清明連續假期返鄉參加4月2日國小畢業50週年同學會,最大收穫是在一百多人的會場中,和四、五十年不見的黃亞娥、黃奕權姊弟再相遇,她們兩人都是六丁畢業,我是六戊,隔壁班,但都是南門許祖厝一帶的老鄰居,見了面就勾起童年時代到她茶桌仔「提壺買水」的往事,約她在逗留金門期間再一起聊聊,她說好,但兩人都很忙,無法如願,直到臨搭船返台最後一天的4月5日早上8點39分,我在水頭圓環站等公車要去中正國小找張樾班長時,亞娥才回話說,早上有空了,我大為振奮,告以待會兒和班長談完事情之後就去找她。
9點到校長室,不久小頭楊金福也過來,得到班長首肯擔任我們「金城中心第三屆校友會」會長的承諾,並建議校友會的大掌櫃由倪明華擔任,這次整個活動的餘款由小頭轉交給她,班長還特地出去買咖啡、三明治,我則急得頻跳腳,班長說他用機車載我,珠浦東路4巷很近啦,我說亞娥告訴我就在模範街頭金門商會附近,他從4巷頭開始騎,九彎十八拐,繞到最後,果真是模範街頭,這才知道珠浦東路4巷和珠浦北路5巷真的好長,繞半個後浦街頭。
坐電梯上樓,阿娥熟練的拿出老人茶壺沏茶,兒時熟悉的土名一一被喚醒,南門老街的共同回憶就在茶香的輕霧中裊裊昇起。
阿娥是「南門小街」茶桌仔「墻姆婆仔」的孫女,黃錫金「金叔仔」的女兒,但其實她是從盛家「抱來」養的,昔日金門常有這種習俗,自己還未懷孕或擔心不孕,會向親朋好友「分」一個來養,叫做「壓青」,阿娥父親盛玉成,來自惠安,擁有一身作灶、砌石的好功夫,後浦模範街就是他參與建造的,阿娥上有一姊,叫「查某仔」(夠土吧?)盛璇珠,四個哥哥,大哥連興,就是南門小街雙號第一間店,珠浦南路2號的「連興」,連興的女兒盛珍珍和我同班,她要叫亞娥姑姑,亞娥的二哥金火,是從伯父那兒「抱來」的,三哥連壽「大耳仔」,四哥福杉「海墘仔」。
黃墻是同安人,很早就定居金門,大陸淪陷前是跑「火船」的,就是運送木炭及南北貨的商船,來往於金門的「船仔頭」、「同安渡頭」和大陸的漳州及香港等地,人稱「墻大仔」,民國38年,大陸淪陷後,海運中斷,因出入生意場子人面熟,就在珠浦南路16號開起全縣第一家「茶桌仔」。
「茶桌仔」的店址在珠浦南路16號,旁邊另起一個灶爐燒開水,小時候的阿娥一邊上學,課餘就幫忙店裡招呼客人、巡桌,也照顧「滾水」,那時是用二個大銅茶壺(阿娥目前有保存下來)和細長壺口的茶壺燒水,用土炭(木炭塗紅赤土)在下面燒,水燒滾了就會「嗶嗶」叫,金門有自來水是民國55年之後的事,更早以前也沒電鍋電壺瓦斯爐,家家都用「火雞」(下面裝煤油,上面是整圈的綿芯線)或燒煤球,燒一次要費很多時間,我也常常幫家人用扇子搧得手麻,通常是煮「中逗」(午餐)或「暗頓」(晚飯)才會燒煤球,所以家裡會準備「電罐」(熱水壺),內膽是玻璃材質做的,壺口用軟木塞或保麗龍裹上白布塞住,有「缺欠」就差小孩子到茶桌仔買「滾水」回來泡茶或沖奶粉,阿娥記得那時候半磅「滾水」賣5角,一磅賣一元,我也常提著「電罐」去買,南門里許祖厝一帶的人都是「呷用」許祖厝右前方(從許祖厝往前看)四角井的水,「茶桌仔」雇用一個外省的啞口仔(啞巴)到四角井擔水回來,阿娥除了要顧茶桌仔,也要幫忙到四角井洗全家人的衫褲,所以東家長西家短的馬路消息也知道的特別多。
「茶桌仔」所提供的茶具是「小掌罐仔」(小茶壺),我一直在搜尋這種一個巴掌就可握藏起來的小茶壺,現在卻已很難找到,收費方式是以一組「小掌罐仔」為單位,看是泡什麼茶葉來計價,大紅袍、山堯陽仔一泡3元,寶國仔、水仙一泡5元,每個小茶壺配4個小茶杯,可招呼三個朋友4人共飲,不另收費,小茶壺倒一次差不多就是四小杯,阿娥看到客人桌上的茶壺沒水了,就會提著熱水壺替他們補充,沖到完全沒茶味為止,所以買一壺茶可以「以茶會友」,也衍生出茶友們免費兼講古、唱曲、拉二胡、彈月琴的餘興節目,阿娥記得那時講古的有位「乃協仔」,娶的是江西老婆,常講些湘西趕屍或大陸鄉野傳奇,讓人很想聽又不敢聽,「茶桌仔」的本店裡面有四個桌位,外面二個桌位,經常都是座無虛席,連偵查隊的也都會派人來佈暗樁,收集民間情資,雖然南門街仔一帶有「朝來叔仔」在「炸油呷粿」(油條)、「璽仔」(許績璽)有做糕餅,但「茶桌仔」的茶食都是向其他地方批來,酥貢是向總兵署「麗人」附近的「桂嫂仔」批貨,貢糖批自木記,名記則供應「栟糕撩」、「土仁糕仔」(花生糕)、寸棗糖、米香,原則上一份茶食大約2元,所以5塊錢就可打發大半天的時間,很划算。
黃墻在民國48年往生,黃錫金「金叔仔」於民國60年過世,黃錫金的太太去世更早,民國44年就走了,倒是「墻姆婆仔」很長壽,民國84年,以90幾歲高齡去世。
「茶桌仔」由於只剩阿娥父親、墻姆婆仔及她放學回來或放假期間幫忙撐持,所以她和我們在民國55年國小畢業之後就未再升學,繼續顧「茶桌仔」,言談中難免有點落寞,她說有一次縣政府招考低層的公務人員,班上的「三治」─劉愛治、王連治、邱蔭治「相招」她去應徵,縣府人員只問一句:「恁們有讀沒?」「三治」都說:「有」。她們都讀到初中,也都被錄取了,只有她只讀到國小被刷下來。
其實早期的「南門街仔」是體育館一帶,古稱「船仔頭」所帶動的,從媽祖廟開始算起到珠浦南路頭,再到新街(現在的中興路頭)的小土地公廟,但我們童年時期,媽祖廟到許祖厝一帶的「南門街仔」小店已經沒落,倒是許祖厝到土地公廟那一小段「南門小街」盛極一時,黃亞娥親身經歷南門小街那段最繁華的時光,談起街頭街尾更是如數家珍,「南門小街」是要從土地公廟右拐進來的光前路店面就開始算起的,土地公廟的同一邊走下來,右手邊的第一間是「火雞仔」(我同班同學陳幼綿的叔叔)開的柑仔店,第二間是對面「臭頭叔仔」的備料室,第三間就是「李肥」家開的「蚵仔淋」(蚵仔裹地瓜粉汆燙)和「麵線糊」店,前手是烈嶼林天成的父親開的,接下來是珠浦南路2號黃亞娥大哥連興開的雜貨店,所賣的「鹹炒脆」(鹽炒花生)、帶殼水煮花生遠近馳名,隔壁是「維金伯仔」的菜攤子,維金姆仔失明,那時金門興建「大同之家」養老院,兩夫婦都申請入住,店轉由連興承租打通;然後是「金門城水仔」的雜貨店、「金聰叔仔」的剃頭店(理髮店)、「勇伯仔」(同班同學黃炳祝的父親開的)的柑仔店、「朝來叔仔」的油條店、「豆干宗仔」的豆腐店,再來就是珠浦南路16號的「茶桌仔」了、18號是陳貴的炒麵(因為老闆娘叫瑩仔,我們家都叫為「陳貴瑩仔」),20號是「阿豬伯仔」的雜貨店,接著是「金聰叔仔」另外開的撞球室,最後一間則是「火排姆仔」的「自由牌」火柴專賣店。
土地公廟往下走的左邊第一間是長乾叔仔和兒子「狗仔」開的饅頭、肉包店,炸饅頭遠近馳名,第二間是「臭頭叔仔」和文叔仔和兒子「俺明仔」合租的店,臭頭叔仔在進門的左邊,賣蚵嗲炸和切仔麵,我老爸常在那裡和人喝酒聊天,偶爾路過他會叫我進去吃碗切仔麵,那種清冽的大骨湯頭,和浮在黃麵上面的幾片薄薄的白煮瘦豬肉,簡直是人間最佳美味,「俺明仔」是賣蚵仔麵線;右拐珠浦南路1號開始的單號就比較少店面了,1號是協進餅店「璽仔」(許績璽)的糕餅店,記憶最深的是有賣「車餅(又叫「豬腰餅」長得很像豬的腰仔)」,但「沒餡沒料」實在不太好吃,也賣「索仔股」和七月節丟在地上的麵粉餅,我們都比較喜歡吃頂街「慶蘭魚仔」或中街「奇香」等餅店的糕餅;接下來是「畚帚(垃圾)仔」的打鐵仔店;空二間是勇伯柑仔店的倉庫;再來是個「灰沙公」,古早殘留下來的墓龜,聽說一個洪呆仔常坐在上面,夜裡被托夢顯靈,眾人就蓋成韓府三聖公祭拜;接下來是清垃圾的「阿竹哥」,再往下接著是「石頭仔」,早上炸油條,下午賣肉包、豆沙包和饅頭;阿娥記得最後還有一口男生專用的「尿坑」,有人會定期來收集尿水當肥料去澆田。
但現今的「南門小街」幾乎都不見了,民國60年「金叔仔」過世,「茶桌仔」的生意也大不如前,就收起來了,「茶桌仔」舊址翻蓋成4層樓的新式樓仔厝,二樓是金門縣惠安同鄉會館,對面是一座矮矮的「韓府三聖公」小廟,真的都「回不去了」嗎?金門要落實觀光,真的需要重現後浦老街的昔日風華,「人」的因素也很重要,地方政府是否能比照古厝活用方式,補助重修之後「標」給有心要做的經營者──原店東的後人當然是優先順位,希望我們也能像台南的「正興一條街」一樣,「振興」整個後浦老街。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