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二迎城隍
「匡~匡~」渾厚低沉的銅鑼聲從遠方傳來,劈哩啪啦的鞭炮聲鬧得震天價響,小城的溫度瞬間沸騰,我的心也跟著飛揚。自小在後浦小鎮生活,沉浸於這裡豐厚的人文民情與風俗,自然不會忘記重要的這一天──「農曆四月十二」,浯島城隍自金門城遷治後浦的日子,也是一年當中最令我期待的民俗慶典。
回想小學時代,若是迎城隍的日子恰逢上學日,班上同學的情緒都顯得興奮異常,一個班級裡或多或少的會有幾位同學請假參加繞境巡安活動,其他無法參加遶境的人在遊行隊伍行經校園時,浮躁的思緒早已隨著鑼鼓聲飄到九霄雲外,台上老師講些什麼都不是重點了,這時通情達理的老師知道我們已無心於學習,總會開放教室窗口當觀景台,或是乾脆帶我們到學校圍牆邊湊個熱鬧,皆大歡喜。
最棒的是,有時迎城隍的日子正好落在周末,我便可以好整以暇的慢慢欣賞遶境巡安活動。但在此之前,我得先完成「行前規劃」:首先,先通盤了解城隍繞境路線,預估隊伍出現時間,才能夠及時現身並目睹完整的表演;再來,得慎選離家近的觀看地點,通常寬廣的十字路口是各方陣頭奮力表演的重要場地,最為精彩。以前,在金聲戲院還沒拆除之前,它的廣場面臨民權路與珠浦北路的交叉路口,離家又近,媽媽總在擺設香案拜拜過後,就帶我們到這裡報到。時至今日,這個地點依然是最佳觀看地點之一。
「匡~匡~」渾厚低沉的銅鑼聲從遠方傳來,告知信眾繞境巡安隊伍來了,我混在夾道的人群中,不時踮起腳尖,伸長脖子,探著頭,迫不及待的企盼著隊伍的到來。遠遠的,大紅色的城隍遷治紀念旗映入眼簾,在了亞、托燈的開道下,彩旗、馬上吹、城隍僚屬、南管、香燈、香擔、神駒、十音等城隍陣頭架式十足,在恩主公與關帝爺神轎後,即見城隍輦駕在隨香信眾的簇擁下緩緩前行,神威顯赫,排場隆重莊嚴。跟隨在後的,是四境的境主及地方宮廟的神輦與藝陣,公揹婆、官將首、十二婆姐、打花草、兒童藝閣、跑旱船、蜈蚣座、布馬陣、鑼鼓隊,蜿蜒數公里的繞境隊伍在響徹雲霄的鞭炮聲與此起彼落的鑼鼓聲助陣下,或嚴肅,或詼諧,或華麗,或逗趣,爭奇鬥艷、互別苗頭,將後浦街道的氣氛炒得熱鬧滾滾,高潮迭起,全城歡騰。
每年此時,家住金寧,平日鮮少到後浦走動的奶奶一定會在城區出現。她老人家沒什麼特殊嗜好,就是愛看戲。因為不想錯過城隍廟前一年一度的酬神戲,奶奶都會一早便搭車前來,在戲台前找個好位子坐下,一齣戲演多久,她就坐多久,一部戲演幾天,她就出席幾天,樂此不疲,從未間斷。曾經也隨奶奶看戲去,但可能因為當時年紀小,聽不懂又沒耐性,不懂得欣賞戲曲的我坐不住,總是沒能好好的看完一齣戲,兩個小眼睛咕嚕嚕的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笑容滿面的招呼彼此,家家戶戶門前院裡擺上流水席,好像就在那幾天,後浦城多了很多人,看戲的、進香的、購物的、來作客的、湊熱鬧的……,扶老攜幼、熙來攘往的街上喜氣洋洋,熱鬧且忙碌得很!
時間與時推移,隨著經濟與觀光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這個傳統慶典,投入的人力物力年年成長,甚至是跨鄉鎮的動員,煙硝瀰漫、萬人空巷的景況,使迎城隍成為地方年度盛事,我也從繞境巡安隊伍的旁觀者漸漸變成參與者。初任教時,被分派於金湖學區,學校有鑼鼓隊社團,因此每年都被邀請參加迎城隍繞境活動,班上僅剩零星幾位同學,為師的我「人在曹營心在漢」,內心受不了鑼鼓鞭炮的聲聲呼喚,只好號召沒參與活動的學生,想盡辦法越區到後浦追逐城隍爺的腳步,大夥聽聲辨位,尋找繞境隊伍的所在位置,積極卡位,成了標準的「追神一族」。後來,索性自己帶起鑼鼓隊,陪學生走在繞境巡安隊伍中,穿越大街小巷,走遍四境角落,近身感受鑼鼓暄闐的爆炸威力與抬轎搖輦的狂顛震撼,這是以前當個旁觀者未能感受的全新體驗,只是這樣的參與方式是「見樹不見林」,人在其中無法窺得繞境隊伍的全貌,徒讓人有「只緣身在隊伍中,不識遊行真面目」之感嘆啊!
幾年前,我請調到台灣服務,雖然與金門相隔一道海峽,但每逢迎城隍此一宗教盛事來臨前,必定排除萬難準時返鄉,只是萬萬沒料到漸漸懂事的女兒,竟也遺傳到我的「追神」基因,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往後的「追神」活動都是母女二人結伴參與,她加入兒童藝閣,裝扮成古典小美女,我則負責隨行照護與推車。在女兒五歲那年,我因事耽擱確定無法返金,這小妮子不知是哪裡借來的膽,為了參加迎城隍遶境巡安活動,竟然無所畏懼的願意自己搭機往返台金之間,我只能說城隍爺的魅力實在是太大了,連女兒都成了祂的忠實粉絲!
從小看到大的迎神賽會,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傳承三百餘年的後浦迎城隍遶境巡安活動已由一個小小的城區活動轉變為全縣動員的全民活動,近年更以「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打開知名度,吸引了兩岸三地的宗教團體、陣頭及觀光客的加入。值得一提的是,在迎城隍繞境巡安活動中,除了有一般廟會常見的青壯年人外,還可見到許多花甲之年但活力十足的健康長者及童稚可愛的小朋友粉墨登場,大家卯足全力、盡其所能的賣力表演,讓年年推陳出新、精益求精的藝陣更富創意與特色,這場傳統與現代兼具的遶境活動,就像是一場老少咸宜的嘉年華會。
迎城隍,是縣民祈求平安的虔誠體現;迎城隍,是外出遊子返鄉的時節;迎城隍,是親朋好友歡樂聚首的日子;迎城隍,是傳統技藝精神傳承的契機;迎城隍,是浯島人民心中珍貴的文化資產。城隍爺在金門居民的心中,不僅是信仰的精神寄託,更是肩負凝聚縣民向心力與保存傳統文化與薪傳的重要推手。
「匡~匡~」渾厚低沉的銅鑼聲再次於四月十二日響起,請不要找我,我不是在迎城隍繞境巡安隊伍裡,就是在前往觀看遊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