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燈的後浦電影院
從小到大,我對戲院裡頭的那一塊大白布,充滿著好奇心,因為白布中有著人生悲歡離合,愛恨情愁,似真似假的故事,令我著迷不已,難怪長輩常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那一塊大白布就掛在戲院裡頭,想看電影,你就得乖乖地花錢買票,走進戲院,找個好的位子坐下來,大爺似的享受看電影的快感跟滿足。
印象中的第一家戲院,就是咱們母校中正堂,那個時候老李大約十歲左右,小蘿蔔頭一個,就愛看一些奇奇怪怪的影片,例如魔斯拉大戰飛機大炮,西遊記的刀光劍影,飛砂走石,那時候,我最迷港星于素秋,常把自己幻想成片中的大俠客,非要跟每個人掌風來,掌風去,不然就是背著長棍當利劍,到處找人比劃一番,一不小心,比劃變成打架,為了這檔事,被老師,爸媽修理過好幾次。這家戲院的造型我很欣賞,門面氣派大方,難怪能夠成為母校的大禮堂,當年縣府動員大會的首選。
中正堂在我念城小中年級的時候就熄燈了,好家在,後浦還有一家電影院,叫做金城戲院,位置在北門街,方圓周圍的小吃店,冰果室,撞球間,雜貨店很多,挺熱鬧的地方,店能夠開這麼多家,表示有潛在的市場,何人會來消費?當然就是阿兵哥,那些年,只要是假日,北門街上一片綠油油,這裡吃喝玩樂都有,阿兵哥錢花得開心,店家錢收的順心,皆大歡喜,大家想一想,七萬大軍,只要有五分之一的薪水在金門消費,可以改善多少金門人的家庭經濟,只要有十分之一的薪水在北門街消費,可以讓多少店家發財,從經濟觀點來看,那些年,真的要感謝阿兵哥的消費。
這家戲院的影片,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是黃梅調之類的影片,當年只要是凌波,樂蒂等港星的影片上映,絕對是票房保證,尤其是深受女性朋友的歡迎,連平時不出大門的阿嬤大嬸都來了。放映中,劇情一旦演到女旦,小生飽受折磨,就會聽到阿嬤大嬸長嘆,可憐呀,真可憐呀,也會瞄到有人偷偷在擦眼淚,說真的,當年我很佩服這些長輩,戲看到如此投入,真是人生一大快事,這個錢花的值得!
當我還是窮學生的時代,口袋不深,沒有能力經常到戲院看電影,倒是常常跑到戲院附近租漫畫,武俠小說,為了省錢,經常呼朋引伴,共同出資租借,然後大伙相約到同學家裡,互相輪流看著,看到內容精彩,還會互相討論一番,碰到詞句精美,大夥還會開玩笑,某某人,下次寫情書可以引用一下。
等到出社會工作,口袋有些錢,倒是經常來金城戲院捧場,當年我在家鄉也沒什麼愛好,除了打打籃球,就是看電影,而且有空就看,不挑片子,有時候也會碰到不錯的片子,像101忠狗、龍門客棧、幾度夕陽紅,尤其是龍門客棧上映後,好多人說我長的像片中的東廠大檔頭。有一次聚餐,我的高中美術老師繼堯仙看到我這號學生,竟然當眾鞠躬哈腰,大聲吆喝說參見大檔頭,弄得師生笑成一片,如今回想起來,挺有趣的。
國小同學阿狗問我,國小五年級那一年的兒童節,金聲戲院開幕沒多久,招待我們全校師生看電影,還記的嗎?當然記得,是矮子財主演的台語片「鹽埕區長」,他的脫線演出,把大家逗得滿場大笑,這家戲院,印象中蠻常上映愛國片,比如梅花、黃埔軍魂、八百壯士,最常看到的演出者就是柯俊雄,他的長相雄壯威武,很有長官的味道,另一類的影片就是瓊瑤小說的愛情片,這類電影很受歡迎,尤其是青年男女,她的電影,男女主角常常愛得死去活來,愛得刻骨銘心,加上動人的主題曲,催情效果十足,很能打動年輕人想談戀愛的期待,滿足那一份愛的感覺。還有一類電影,我超愛看的,就是西部片,瞧那打扮粗獷,眼神很酷男主角,在黃昏、落日、風沙中孤獨出現,配著口哨、音樂,男聲和音,那份感覺真的帥呆了。我愛看西部槍戰片,是受到國中一位老師的感染,這位老師超愛看西部片,只要山外僑聲戲院有上映,絕不錯過,上課時,如果學生無精打采,就會來一段,比如荒野大鏢客、林哥出戰、西部執法者,說得有聲有色,三不五時,還會來個掏槍動作,提高臨場感覺,帥呆了,所以金聲戲院只要有西部槍戰片,總會想辦法一睹為快。
後浦最晚開幕的電影院是育樂中心,它的設備比較完整,音響好,它最吸引人的是有冷氣可吹,那個年代,可是不得了的事,很能吸引休假的阿兵哥,休閒的在地人,或者約會的年輕男女,難怪經常客滿,後浦三家戲院。育樂中心的西片較多,這一點就很吸引我,我在這裡看了不少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影片,不論空戰、海戰,還是坦克戰,那個大場面,到今天回味起來,依然熱血澎湃,非常興奮,可能是戰地長大的孩子,身上充滿了戰爭基因細說著這幾家後浦電影院,那些年,它們可是很多金門人的最佳休閒選擇,風光一時,可惜啊,當電視成為家家戶戶的寵物,黑盒子打敗了大銀幕,終究它被大家遺忘了,不景氣中,熄燈是最後的選擇再見吧,後浦的電影院,世事無奈,咱們只能各自「在水一方」,徒留「一簾幽夢」,但是我依然覺得電影真的是不錯的選擇,朋友,問問媽媽或嬤嬤,她在哪裡第一次聽到「月滿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