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老兵話滄桑
非裝甲兵科出身的我已於事先熟讀裝甲騎兵攻擊操典,自認為做足功課始上陣的,連續幾天預演,老排附沒參與其事,待明天就要正式上陣推演給師首長校閱了,這天上午他來到了現場,聽取了演練現況,乘員上車坦克準備列陣推演了,他站在小高地上舉起手旗展開嗓門喊了聲「列雁陣」,如果不是那手旗代表「三角隊形」,我還不知那廣東腔在喊個啥呢,當然看倌此時您看到這「雁陣」字眼自是能體會一二,但是處在當下,裝甲兵操典並無什麼「陣」的,俺也就頓時茫茫然,如果不是那旗語以及他適時指向天際飛過之雁群,可能未成年的「菜鳥仔」我會杵在當下哦。
「兩棲仔」口中的「大雁隊形」此時也就轟轟然通過了田野、越過了沼澤地,目標陣地赫然在望,俺們卻一直以為演習就像演演戲──不就是「左右楔形」隨意變換挺進,俟近目標縱橫蹂躪摧枯拉朽一舉突破敵陣唄?這時我感覺後腦袋有厚重之物撞擊到位之悶響,倘無通信頭盔護首,極有可能腦震盪!只見「兩棲仔」不知何時攀上我車砲塔隨手就是一記悶棍,怒目圓睜喝斥道:「敲醒你個領頭雁!」然後突然手勢制止了部隊的前進,站在砲塔上,舉起了擴音器喊道:
「大家給我仔細聽好了!咱們不是來演戲,敵人是容易對付的『省油的燈』嗎?你們沒有找到守敵的薄弱之點如何輕易突進?敵人陣地是紙糊的嗎?隨意就可攻進的嗎?」那天下午,我們針對缺失再三演練,翌日也就順理成章給圓滿驗收成果了,功不唐捐,功在「兩棲仔」老排附。
事後,在同寢室的鎮西坑道裡,晚餐後休息時間擺龍門陣,「兩棲仔」有感而發告訴我其在63軍搜索營的往事如前述,並說:
「我並沒有像你們年輕時候就可以在士官學校讀書受訓,所有戰術方法都是累積戰場經驗以及歷次演習獲得,雖然我的知識水平比不上你們年輕一輩。但是部隊待久了我知道:不就是一切訓練都是為了打勝仗嗎?我們這老廣師裡像我這種行伍出身的老兵比比皆是,雖然沒有在軍事學校受什麼正規教育,但是轉戰大江南北、東南瓊島以及金馬台澎,以迄抵台後的大規模師對抗演習,別的單位怎樣我不知道,我們這個老單位迭經整編重組都少不了我們這些老兵,我們從不拘泥於所謂的操典,只要雙方兵力不要過於懸殊,我們少有失算,你的常備士官役期較長,爾後參加師對抗的機會絕對有,你就會見識到我們部隊的戰法從不後人,勝方往往都歸屬於我們。」
我不禁問道:「排附您當初是怎麼入伍的?」
五、領袖記得
「唉,說到這我就難過,那年抗戰勝利不久,以為承平時期來到了,詎料緊接著國共內戰爆發,雙方都有戰損急需補充兵源;我年方二十,是在田裡種活被家鄉的老廣部隊給抓了,轉戰多次雖曾死裡逃生,卻始終回不了家,撤退抵台後還一心一意只想趕快回家,家鄉田地不少,自給自足綽綽有餘,被抓走時父母親都不知道,來不及道別,蔣總統曾說要帶我們回去,我一直懷抱希望,所以也沒有在軍隊作久留之打算,也就屢次放棄候補軍官班受訓的機會。」喝了一口茶,他繼續說道:
「記得徐蚌會戰準備開打了,兩軍對峙戰線重疊犬牙交錯,做為軍直屬偵搜尖刀的騎兵部隊再無馳騁迴旋之地,因此我們是第一批奉命從那大戰場殺出重重包圍圈迢迢血路裡活過來的倖存者,以後在南京重新組建,就是以我們騎兵為主力骨幹成立恢復我63軍番號的,嗣渡海要到海南之前,我們數度饑寒交迫接濟不上,馬匹也給我們逐一宰殺裹腹渡過難關,39年由海南撤退抵台,翌年在台中以我們63軍殘部為主,併入62軍一部也就縮編為63師。
蔣總統記得我們的陳軍長當年的壯烈犧牲以及我軍的忠義剽悍傳承,不但保留我們番號,還一度改為直隸於國防部的獨立戰略部隊,記得當時蔣總統在台中校閱中部精銳主力部隊,其專機一飛抵台中公館機場,即行校閱第50軍、第87軍、以及直隸於國防部的我們獨立第63師、裝甲兵教導總隊及對其第三總隊與砲兵第14團後欣然慰勉有加,這是為因應韓戰爆發所動員之校閱演習,我們受到重視被編在這戰鬥序列裡。
後來為因應美軍顧問團之建議,要我們仿美軍編制進行部隊整編重組,當年一個軍轄3個師,各軍必須裁掉其中一個師整編到其餘兩師去,由於我們淵源於粵軍傳統,行伍率皆粵籍居眾,當部隊進行評比以決定去留番號時,我們因受限於省籍關係,官兵素質評比自然處於列勢,即便射擊比賽戰術戰技士氣積分固無問題,但總的評比下來也就受到影響,也就在三個師中殿後,換言之,就是準備被裁撤了。
評比結果陸總陳報國防部,到了最高統帥那兒,蔣總統顯然注意到了,為了保存我們忠義之師的血脈,我們也就敗部復活了,當時同屬50軍所轄的3個師裡,36師及147師評比原本優於我63師,結果因為我們的鹹魚翻身,147師淪為被裁撤之師,36師與我們63師就瓜分了147師,爰於41年7月在台灣苗栗就地整編,36師併147師一部成立26師,而我們也併了147師的一部編成27師,當年整編為整齊統一起見賦予了新番號,所以若說『師出同源』的『忠勇部隊』26師與『忠義部隊』27師是兄弟部隊,一點都不為過;同時我們是唯一以『先聖先賢姓名為整編部隊代號專案』給予『班超部隊』代號者,也就從當時一直延用下來了。」
說到這裡,老排附遞來了一根煙。
「我不抽煙的,謝謝!」
「好,年輕人還是不抽煙的好。這十幾年來,想家的時候我就靠這煙來打發煩悶,酒容易誤事,咱們還是少碰為妙,尤其咱們這種『立即反應部隊』隨時都會有緊急任務交下,更不能掉以輕心、隨時得警惕。」
「對啦,排附,當時在海南你們好不容易一鼓作氣拿下那無名高地,何以不趁熱打鐵也把那五指山的赤匪老巢給端了?」
六、瓊島撤退
唉,時勢變化太快,由不得我們直搗黃龍啊!你可能有所不知,當年由東北乘勝直下華南之匪林彪部勢如破竹,前鋒已達雷州半島,隔著咫尺天涯的瓊州海峽,可以說順手摘下海南如探囊取物、指日可待彈指間之事,但是他們可能也考量到前一年(民國38年)共軍渡海襲取金門的慘敗教訓,不敢再輕易損兵折將無功而返,影響全軍士氣啊!
聽說他們在雷州半島厲兵秣馬整軍經武號稱『百日練兵』,其目的就是鑒於缺少渡海作戰經驗,之前的金門戰役失利傷痛猶在,不敢輕忽啊,因此此次進攻海南島解放軍非常謹慎,以免重蹈金門覆轍。而海南當時國軍撤抵的部隊是陸陸續續進入各防守區的,各路殘餘人馬匯聚瓊島本非全屬薛岳嫡系,號令難求統一,可能也是天命如此,等到對方大舉進攻海南島的條件已經成熟時,已時不我予,良機的把握往往擋不住大環境的壓力,所謂『形勢比人強』,軍人是要服從命令方能行動的,防守的國軍雖然人數眾多,多屬殘餘素質已差,士氣也隨著全面局勢呈現不穩狀態,組成固然複雜已如前述,也就不能齊心守戰,而且國軍對於解放軍游擊部隊的動向,向來也不能有效牽制。
解放軍曾經幾舟波的試驗,偷渡搶灘能成功實在是歸功於島內游擊隊的裡應外合,初步接戰的實現,守方有了防禦漏洞,早就因此埋下敗因;一俟大部隊大規模的多點登陸發起總攻,號稱『銅牆鐵壁固若金湯』的『伯陵防線』頃刻間也就土崩瓦解,沒有充分發揮始建的防衛作用形同虛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