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較的自由
生活中處處充滿比較,從身上外在的配件,衣服鞋子包包,到學歷職位薪水……等,不管有形無形,都可以給其劃上等第,有名的牌子打上「A+」,小牌一點的算是「A」,無牌的是「C」或「D」,但一想到連人都有分「A咖」「B咖」了,牌子分等級其實也算不了什麼!但我可以很確定的預測這種幫人或商品標等第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就拿現在的小孩來說吧,他們是真的辛苦多了!所謂辛苦,就是要「比」的東西多了,以前小學時可能只會比一下身高、成績等,現在小學生要比誰拿的手機更貴更好,誰的書包是名牌,誰家開名車,誰的爸爸是醫生等。這種「愛比較」的心態可說是從小就扎根很深了,看得實在是憂心忡忡。
在這個處處愛人比人的世界成長,價值觀或多或少都會產生扭曲。曾經在國中很要好的朋友,到了大台北讀大學後,變得非常敗家,所有身上的配飾無「牌」不穿,吃飯一定要去燈光美氣氛佳的高級餐廳,當年那個老愛跟我一起逛夜市吃小吃的純真女孩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了!而最讓我感慨的是變成這樣的朋友卻日益增多!時常讓我不禁自問:「是我變了?還是他們變了?還是?世界讓我們都變了?」小時候比成績,長大後比薪水,結婚後比婚姻,生產後比身材比小孩,人生過了大半輩子,到頭來都被「比」這個字給拖著走,怎麼比怎麼不滿足,怎麼比都感覺輸,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是學不會知足呢?處處愛比較,人生便窄的只剩下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最安逸最舒適又被大眾可的路」。
我上大學後也到了大台北讀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適應台北人的快步調,不小心在捷運出口遲疑就會被後方時速一百八的人潮迅速淹沒,瞬間只能站在牆角默默看著路線圖。在這種五光十色炫目多彩的都會區裡,好難可以讓人真正放鬆並保持著「不愛比較」的品格。
曾經有好一段時間,我都認為「人生就像是在搭手扶梯一樣,必須在短時間內找對踏階,一人踩一階,不快點決定,就會被後面緊追而來的人給先踏上去。」所以每次的選擇都很重要,看準了,踏上去,就只能安分地站在那上面,任由它往上或往下。期間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好好選擇思考,就像大多數人的人生一樣,到了七八歲讀小學,小學讀完讀國中,國中讀完考高中,高中念完考大學,大學唸完開始有叉路,但並不代表可以選擇的路變多了,錯,是變成兩條路,就業或升學。就這樣我們必須時時刻刻的緊盯好人生各個階段的踏階,踩穩握牢,以確保這個踏階可以屬於自己讓它載你到達目的地。
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後,觀察人們搭手扶梯的樣子,頓時我才發現,人生並不是像手扶梯那樣只准在短時間內做好決定,這一階錯過了,再踏下一階就好,有搭上就好,不必拘泥於先後順序,若是不想搭手扶梯也可以選擇坐電梯或是走樓梯,最終仍會到達終點,雖然過程會稍微辛苦或是等待時間比較久,但終究會到達目的,又何必執著於一種方式?更何必執著踩著同一條路呢?如此想著想著,便讓自己輕鬆了不少,愛與人比較始終會讓人感覺自己是個弱者是個窮人,但不比較後,才發現自己其實很富有!
想到這裡,耳邊突然響起捷運手扶梯的廣播:「請緊握扶手,站穩踏階」於是我看準了,踏好了,準備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