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負沉重的期望
聯絡簿除了是親師交流,也是親子之間的互動平台。
在課後班裡,綺常是發愣的時間居多,可以一節課完成的事情,她總是拖到快放學才完成,二十幾個孩子中,她的程度優到我在她身上可能花不到十分鐘的時間。 翻開聯絡簿,整潔的書面和她工整的字跡,讓人為她第一印象加分;只是聯絡簿的空格中,是母親留下的兩行方正的字:「綺寶貝:媽咪今晚沒看到妳漂亮的字,好難過!」。
有時是一大早寫下的留言:「綺寶貝:媽咪期待今晚回家可以看到妳工整又漂亮的字!」;又或者是:「綺寶貝:何時能讓媽咪看到妳工整的字?」幾次之後是:「綺:可以把字寫工整嗎?」。
也因為媽媽特別交待我:「綺的字若不好看,請不要客氣,用力的擦掉,叫她重寫!」為了逃避重寫的命運,綺總邊寫邊看著完成功課的同學在角落裡安靜的互動著,大多時候是她安靜的放空著,不知是煎熬還是在放鬆她自己。
那天媽媽跟我聊起,若她沒加班的晚上,會把綺所有功課全部擦掉要她重寫,連數學也不例外;然後在旁緊緊盯著,有的筆畫較多的字,綺甚至要重寫四、五次;這半年來,她常加班,一回到家,綺已趕緊鑽進被窩,也會在早上時間賴床,躲避任何「擦掉重寫」的可能,所以做媽媽的只好加緊在聯絡簿上親情的喊話著。
綺的字幾乎是無可挑剔,卻還達不到媽媽的期望,無形的壓力讓她為逃避訂正而失去更多學習動力,甚至躲避與媽媽相處時間;除了分數,除了字跡,常見到孩子們的優點不勝枚舉,卻似乎敵不過那橫豎勾摺的語言符號在一些媽媽們心中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