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現代詩人選】洪騂論
三國時楊修《答臨淄侯箋》有曰:「修家子云,老不曉事,強著一書,悔其少作。」作家,尤其是詩人,悔其少作之事每不乏見,但眼前此人,詩人洪騂,十幾歲就可以寫出〈理髮記〉如此凝練的少作,既不必受縛於後悔,且竟是要讓人為之驚嘆不已的:
理髮記
四四方方一條幔布
圍繞瘦瘦長長的頸
我與時空被分割著
一樁謀殺暗起於鏡前
我手邊第二個版本,最後一句是:
一莊嚴謀殺起於鏡前
洪騂此詩的好,至少有二:
一、在於詞性的跌宕有致,四句詞性分別如下:
四四方方一條幔布(形容詞→名詞)
圍繞瘦瘦長長的頸(動詞→形容詞→名詞)
我與時空被分割著(名詞→動名詞)
一莊嚴謀殺起於鏡前(形容詞→名詞→動詞→名詞)
整體詞性分隔、跌宕得錯落有致,當然,詩人不會依詞性先來作詩的鋪陳,尤其當時洪騂才十幾歲,毋寧說是洪騂其情性的早慧,以及作為一個詩人心靈那份對詩的敏銳。
二、對詩的意象的掌握:幔布四方形,頸瘦長形,二者形成對比,此其一;被分割的我與時空,我是實,時空是虛,一實一虛,亦互成輝映對比,此其二。前兩句是起,第三句是承,第四句是集轉合於一體。而且最後這一句不也集詼諧與嚴肅於一體?對頭髮來說,剪髮、理髮莫非正是一場謀殺案?謀殺用「莊嚴」一詞形容,便有了一些諷刺性的詼諧況味。只是一次平日常見的理髮,被詩人慧眼以及巧藝形諸於詩,便儼然成了一樁歷史事故。
我們不妨再以「意象」這一題目,來窺探洪騂的詩美學表現。這裡舉的例子是他一篇重要詩篇〈回鄉──獻給故鄉金門〉,整首詩共分6節,長達112行,限於篇幅,這裡無法全引,只列舉其中的第1小節,但在闡釋之前,我們先回顧中國現代詩關於意象的某些波光流影:
回鄉─獻給故鄉金門
依舊是跌宕的鄉音
彷彿節慶持續的鼓點
永恆而潔淨:就在
遙遠星辰直指的象限
釀造我生命漩渦的地方
潮聲拍拂著島的手臂
迎著燦然指標,再一次
我進入原初的喜悅
以開展的眉睫俯視蒼巒
就像不知年代的曠古洪荒
喧浪中,白銀之海
舉起了啞鈴般的一片
花崗岩世界:淋漓的元氣
不是海倫與維納斯的故鄉
泡沫中誕生的那種美紅洪
它剛勁的名字有如鳴鏑
帶著金屬驕傲的質地
又像足下嵌上了馬蹄鐵
鏗鏗鏘鏘狂奔的健馬
自李唐凌凌獵獵洶湧而來
中國現代詩對意象的自覺及重視,是與20年代中初期象徵派結合的。大陸學者孫玉石《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一書對此有詳實論述,依其考證,是李金髮首度在詩的創作中將意象提升到詩的核心位置,試圖「寓象於意」,將西方「象徵」和中國「形象」兩者用「意象」(image)揉合為一。洪騂這首〈回鄉─獻給故鄉金門〉一開頭,繽紛而至的意象,從鄉音、鼓點,上旋至星辰、天之虛實大氣漩渦,再往下俯探潮聲、蒼巒、花崗岩大地。把神話與現實層面統合起來,使回鄉主題進入一種更深邃的象徵性領域;最後鼓點和狂奔而至的唐馬馬蹄聲,前後古今彼此應合,相互輝映,隱喻牧馬侯(監)陳淵在唐德宗貞元年間,率蔡、許、翁、李、張、黃、王、呂、劉、洪、林、蕭等十二姓族人,渡海前來浯洲金門開墾的史實。
洪騂此詩除了形聲、佈局勝出,並呈現了物象與抒情主體的相互涵融光照,這就是劉勰《文心雕龍.比興篇》裡所說的:「詩人感興,觸物圓覽,物雖胡越,合則肝膽,擬容取心,斷辭必敢。」詩人在意象創造方面的一致性原則。
稍後30年代的另一現代派大將施蜇存也曾經在其創辦的《現代》雜誌二卷五期〈詩中談詩〉中,回答詩友吳霆銳的質疑,他說意象為主的詩「必須要從景物中表現出作者對於其所描寫景物的情緒,或說感應,才是詩。」而另一個詩人、評論家徐遲稍後也在《現代》四卷六期一篇題曰〈意象派的七個詩人〉強調:「意象派詩是有著一個力學的精神的,有著詩人的靈魂與生命……。」我們接著來看洪騂這首〈老媽的新址〉,全詩也長了些,但為能窺其全貌,引了全詩:
老媽的新址
遠遠的,秋風吹起
吹落世紀的黃葉
吹動所有兵團的賣國遊戲
在她可憐的關節
倒戈相向的白眼將軍們
將她挾持在安養中心
精緻的輪椅上
執勤的衛士們,訓練
有素,但不負責清洗
她失禁的國土
她閉目,養神
彷彿關閉了一座礦脈
又開啟另一個
美麗新世界
歲月的重機械
壓扁她的身影
失聰的眼淚
淪落為一顆
準時淘汰的CPU
你無法用瀏覽器
在INTERNET上找到
她的足跡
而記憶體太小太小
簡直無法處理
她隱密的通訊協定:那靜靜的
心臟病
她沒有誘人的臀腹
吸引不了廣告販子
她穿彈性襪子
卻無意推銷
靜脈曲張的濁血溪
也太硬太厚了呀,她的背肉
只能當個小機坪
所有人從她這裡
起飛,不再降落
孤寂早為她開造了模具
射出,成串的塑膠花朵
眾星閃爍,放心吧
沒有人會記得
這樣一名退休的控球後衛
因她屬於老牛座
自然,不在占星學的範圍
讓無聊的時鐘
回 CALL閒坐的子宮
……很努力而依然忘記
那昏黃的破繭
到底有幾架幽浮租用過?
癌細胞已經攻佔了山頭
糖尿病是另一個地方派系
只賸散亂的頭髮
還能甩開黑金的烏雲
讓全球一致的月光們
滿意地起立,鼓掌通過
她昏庸的政績
她不忍塗薑斷奶
而縱容聯合圍標的兒女
又是偷工又是減料地
將她乳頭
營造得又黑又醜
而乳房,持續
低迷下陷的景氣
越過灰色的薄暮
現在不只是到醫院
去賄賂小小痛楚的時候了
薄薄的棺木
已為她的骨灰加滿香料
她沒有國歌
沒有國旗
甚至,也沒有國民
她穿上最後一套晚禮服
有禮地
獨自游向黑暗的休止符
這是一首諷喻詩,諷喻詩的表現手法源出詩經比興傳統,反映國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不直陳其言,以微詞托意,迂迴側擊,讓聞者警策,而有所儆醒也。一般認為這種表現法原來不專屬於詩,如《毛詩序》可能就是中國文學評論史上,利用假想的歷史性來進行諷喻式解釋的文本。其後,再如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和班固的〈答賓戲〉,都屬諷喻性文體;杜甫的〈輕肥〉、〈兵車行〉、〈石壕吏〉、〈悲陳陶〉雖是具諷諫況味的詩體,但較直陳其言(後人一般稱他這類的作品為社會寫實詩派);直到唐代白居易才有意專用於詩,〈秦中吟〉、〈賣炭翁 〉就是其中委婉其言的佼佼者。影響所及,日後如蘇東坡也在貶謫黃州時寫下不少諷喻詩篇。
洪騂此詩寫一老婦人日薄西山,且又身染多種疾病,肉身受到時間及命運凌遲的景境。諷喻的不是老婦本人,卻是大患在於有身的生命。「所有兵團的賣國遊戲/ 倒戈相向的白眼將軍們/將她挾持在安養中心精緻的輪椅上/執勤的衛士們,訓練/有素,但不負責清洗她失禁的國土/開啟另一個美麗新世界/月光們滿意地起立,鼓掌通過她昏庸的政績/聯合圍標的兒女又是偷工又是減料地將她乳頭營造得又黑又醜/為她的骨灰加滿香料/穿上最後一套晚禮服有禮地獨自游向黑暗的休止符」,凡此種種一連串意象都出以側擊,於是反更顯動魄驚心,不言而喻地反襯她曾經也有風華正茂的青春歲月,但撫兒育女,時光催殘了她,推著她一步步走向死亡。她不忍塗薑斷奶/而縱容聯合圍標的兒女/又是偷工又是減料地/將她乳頭/營造得又黑又醜」這種反襯的寫法,不同樣是徐遲〈意象派的七個詩人〉裡說的那樣嗎?:「把新的聲音,新的顏色,新的嗅覺,新的感觸,新的辨味,滲入了詩」。
意象在詩中的作用,即一個最重要的表現,端在於以象寓意、以象喻意,以和思想感覺相當的具體事物,代替貌似坦白實圖蔓延、掩飾的直接說明。如美國意象派詩開山祖師龐德(Ezra Pound,1885-1972)那首名詩〈霧〉,以貓之腳步來暗喻霧的輕盈、神秘。以本詩末尾那禮服意象來說,洪騂這裡以此意象加上諷喻修辭,所以是雙重表現。一般禮服意象一出現,便有高貴、華美、莊嚴的隱喻及聯想,但洪騂卻在這裡急轉而下,「有禮地/獨自游向黑暗的休止符」,把讀者、老婦人媽媽─最後,是給生命,一個狠狠的嘲謔。是的,卻是那種讓人慢慢眼角淌出淚水的嘲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