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留下的符號

發布日期:
作者: 詠棠。
點閱率:1,613
字型大小:

之一、老街上的幻影
  蓋戳章的次數愈多,愈能明白刻製代表性圖騰老街戳章的珍貴意義。這真是個素樸懷舊,傳承著民俗技藝的典雅小鎮。小時候去三峽無數次,僅只於入山去外婆家,偶爾會在橫溪路入口處,順便去阿姨家做客聊天,從未曾正式抵達老街。這一次我把三峽老街規畫在行程內,沿途經歷的部分景色,便是小時候走過的印記。一個風景換過一個風景的匆促,是否提醒我必須記住此時此刻擦肩而過的每分每秒,日後都將成為一去不復返的歲月?
  那時候,這條路陪著我來到外婆家;這一次,則是重溫舊夢般,引領我前進三峽老街。
 看過幾張照片,指著其中一張有些靈異色彩的問:「這是人嗎?顏色怪怪的。」
  「不知道呢,現場沒注意。」攝影的朋友說:「那在三峽老街……」。
  「喔……」我不再說話,朋友也沒再討論下去,我們換了一個話題。
  是不是人,真的很難去確知,倒是三峽老街就此在心中留了一個驚嘆號,與更多的問號。 
  之二、手工銜接懷舊滋味
  到三峽老街蓋章去,我和老公在這次的計畫表旅行中,預定整個午後。
  我們的停車格正前方剛好是一間金牛角商店,醒目的廣告看板,彷彿提醒著遊客,來到三峽老街就要攜帶一盒金牛角回去,這趟旅程才算圓滿。非假日的關係,門口購買的遊客並不多。
  路邊的指示牌矗立在春季的陽光下,沿著箭頭方向,我們和一般旅客一樣,悠閒而優雅的走上長福橋。旅行就是這樣,要放慢腳步才能注意到身邊的美景,我在這裡停留,看看三峽河岸漂亮的風光。
  我被橋上小攤販開架上排列整齊的動物吊飾吸引注意,它們五彩繽紛,晶晶亮亮,像吸收夏日裡的陽光,元氣十足。又像是在預告旅客,三峽老街純手工製品的美好,絕不容錯過與忽略。我拉緊風衣,將露出的頸子完全蓋住,跟上離我五步遠的老公的腳步。
  在此地,我們不但認識祖師廟,香火的薰陶,還見識到金碧輝煌的建築,看看百年傳承的彩繪雕功。
  手工藝品的生產不分季節性,想要隨時都可以製作。老街是手工藝的城堡,林立著純樸典雅的矮樓,賣著天然環保的手工肥皂,很素雅的包裝材質,連香味也像是從歷史的長廊中飄出。手工藝品,讓我興致勃勃的是號稱可以改變地氣磁場的天然礦物,它們奇形怪狀,經過加工後的琢磨,變得細緻光滑,聽說聚寶盆就是利用加工過後剩下的晶石,由五種不同顏色的礦物組成的團體。它們小小的,看起來真的很像是淘汰後被加以利用,以招財法的順序,倒入五種礦石,這些碎石像疊羅漢一樣的層層堆高,不斷閃亮著,鮮豔繽紛。
  今年春天,我正在一樣一物的研究客廳風水擺飾,一個全家人安心居住的地方。琳瑯滿目的吉祥物,化煞的八卦玉,吸引了我的目光,那八卦玉保存在心中,安安靜靜地,然後,不經意,我在商品目錄看見五色石,訂單便立即買下了聚寶盆。商品寄送到手上,放在家中找到的財位,忽然,那個位置美輪美奐起來了。
  那種美好安慰了我對財運的妄想,天然礦物的刺激啊。我站在三峽老街十字路口微笑,手中輕捧著方才結完帳買回的礦石。
  一顆三十九元,三顆一百元,得此機緣,我用不算昂貴的代價帶回三顆。
  我站在老街入口處尋找遊客中心,因為賣礦石的小姐告訴我:「那裡有旅遊紀念戳章以及導覽手冊,如果不清楚,還有服務人員可以詢問。」我信了她來到指引的地方,午後四點的陽光慵懶,除了三三兩兩的旅人走著笑著,幾間店家相依相伴,還有一間警察局,再沒有什麼令人驚喜的招牌了。
  「在哪裡啊?」心裡嘀咕著:「沒看到遊客中心啊。」停下腳步,我回頭望去,老街的蜿蜒,整齊而嚴肅的延伸,排列成一種素樸;還有幾輛腳踏車按喇叭的銀鈴聲經過,眼前,就像是人力車時代的街頭剪影。老街的樣貌溫柔,老街的面容更為親切。
  我們坐在入口旁的小攤販吃臭豆腐,古早味油炸,旁邊放泡菜的那一種。小時候機會雖然不多,但都吃這種泡菜臭豆腐,熱騰騰的豆腐,裹著泡菜的辣香,便是童年母親發薪日,追著沿街叫賣臭豆腐攤販,向晚的滋味。
  坐在風扇吹拂的椅子上等餐,欣賞平板電腦儲存的檔案裡,旅行的每一個片段,真希望青春就像這些畫面,定格著留住時光。
  之三、點燃的心願
  雖然我喜歡拜拜,但是還不到走火入魔的境界;雖然我喜歡許願,也不曾貪心到非得請神明幫助我成真,許多事在人為的狀態,我還是寧可相信自己的實力多一些。所以,對於廟宇從不熱衷。然而,吃完臭豆腐,還是想去找一下戳章。老闆專程去隔壁打聽消息回來,指了一個方向:「往前走到盡頭,就看得到章印。」這趟旅行至今,我一個章印都沒有找到。我想起朋友拍到那張靈異味十足的照片,當作順便,好想回老街仔細研究一番。
  我們沿著指示的路段,轉進一條小巷弄,幾輛機車零星放一旁,還有掛滿衣服的竹竿,應是一般住家。走到盡頭,我們果然回到了老街,只是並沒有看見老闆說的戳章,倒是剛才經過而沒有入內的廟宇,富麗堂皇的在眼前出現。持香的信徒們應該是今日見過最熱鬧的風景了。
  原來這裡正是供奉粉絲眾多的「媽祖廟」。廟名是興隆宮,是經過烽火洗禮的老廟,延續迄今已有二百三十年的歲月,香火鼎盛是三峽區民眾主要的信仰中心,供奉主神是天上聖母俗稱媽祖,這樣的古蹟更是不可錯失的老街之寶。
  童年時家中只有三個電視頻道,還是個外國節目不算多的年代,看完「小甜甜」、「庭院深深」之後,就愛上了「媽祖」古裝劇。媽祖娘娘慈悲為懷,在天災人禍考驗的人間,用盡全身的力量,拯救平民百姓。也在尋找助人方法的我,多欣賞那種勇氣。在這裡,意料之外的相遇,是巧合?是緣分?我壓印到唯一的三個戳章,正是在媽祖廟的櫃台,向廟方人員詢問而得來的。
  剛走出廟宇,就看見門口的天爐,餘煙裊裊,那麼,就像這些信徒一樣的虔誠吧!拿出了三顆礦石,站在天爐前,順時針繞三圈,祈求一些正面的能量,焚香氣味的風,似有若無,香爐內,我看見愈燒愈短,參差不齊的香插得穩當,像一個個被點燃的心願。我安靜地想像它們背後動人的願望,將塗繪著怎樣的精彩故事。
  為什麼三峽會讓我聯想到廟宇呢?因為地理人文與歷史都和神明有密切關係嗎?像是李梅樹先生學習藝術的動機,便是與廟宇樑柱上雕刻的木工彩繪圖騰息息相關。
  文化的薰陶,有誰曾經想過竟會誕生出一個偉大的畫家?
  「李梅樹紀念館」在此地並不遠,回家前,我們依照路標從容不迫地前往。也許是下班放學時間,路上的人潮漸漸聚攏,揹書包的學生情侶,或是一大群團體同學,大家微笑著自拍或合拍,他們很年輕,本來就應該如此飛揚啊!這並不陌生,青春一直都存在每種物體的生命之中,只是它會慢慢離去,我那離去的韶華也一樣啊,和這些學子的笑顏比較,絲毫並不遜色。
  而長福橋的下方,整治河川的工程進行著,空氣裡機械聲隆隆地喧囂。我倚著橋樑向下方看去,此刻的水並不湍急,緩緩往低處流。颳起颱風或下起大雨,這條河會不會危機四伏?小時候欣賞鄉土故事「媽祖娘娘」,雖然在劇情中覺得不可思議,仍能感受到她的溫柔與慈悲,以及大自然反撲的可怕力量。
  之四、彩繪時光隧道
  當我還沒來到「李梅樹紀念館」,社區警衛室外的招牌已經屹立不搖的宣布對外開放時間,只有週六與週日。我們在非假日拜訪,顯然選錯日子了。打道回府的途中,我一直在想李梅樹這個名字。我看過,也聽過,是的,在兒子的生活課本裡,我曾經閱讀用文字與圖片介紹他的生平與畫作。這個畫家是三峽在地人,家境優渥,所以從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後在哥哥的支持下,飄洋過海去留學,一心一意朝藝術領域學習。他的才華透過畫作而彰顯出來,聲名大噪之後,他只是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至於他的個性,並不因此變得驕傲或自大。身為本土藝術家,他一直默默為三峽付出,這可以從比下的畫作看出,他的創作靈感大部份都來自三峽的山光水色或人文薈萃;這不正是對故鄉展現的一種情感與懷念嗎?
  「戲水」這幅畫完成於一九七九年,構圖是以三峽大豹溪為背景的創作。水的流動栩栩如生,好像穿越三十多年的時空,把當年的溪流送到我面前一樣。
  回家的路上,大豹溪的指標一閃而過,幾個彎轉過,車遇紅燈停下,路邊正賣著四季花草,井然有序排滿整個空間。並不昂貴,一株只要八元。
  三峽常見的花草是什麼呢?小時候去外婆家,只認得水果樹,雖然有花也有草,感覺卻很一般,都是都市裡,路邊看得見的植物,並沒有特別留意。或許,李梅樹先生的畫作裡可以看出端倪,略知一二。
  下次有機會我一定要專心瀏覽畫作,認識一下幾十年前的小鎮風光。
  摩托車行經至橫溪路口,旁邊小馬路旁轉進去直行,便能抵達外婆家。很多年沒有回去了,聽說居住在馬路邊入口處不遠的姨丈,前些日子辦了告別式,這是生命的過程嗎?歲月只是不斷重頭來過,實現不同人事物的故事,排列著他們的生老病死,就像現在的我已是遲暮之年。我的記憶與嘆息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在春風的呼喚下,一一甦醒。
  好清晰的青春與童年,只能回味不能重複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