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談雞
民國一○六年(2017)是丁酉年,也就是雞年,讓我們談談雞。
《三字經》上說:「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可見家雞自古就是最重要的家禽。根據二○一一年的資料,全世界飼養的家雞超過一九○億隻!沒有一種鳥類比牠更多!
在分類上,家雞屬於鳥綱、雞形目、雉科、原雞屬(Gallus)。雞形目有八個科,雉科是其中之一。雉科又分為三個亞科:吐綬雞亞科(火雞等)、雉亞科(雉雞、家雞等)和鶉亞科(鵪鶉等)。雉雞、火雞、珠雞、松雞等等,都不是真正的「雞」,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家雞和其他家畜、家禽一樣,也是由野生種馴化而來的。家雞的祖先是原雞,幾千年前就已被我們的祖先馴化。現今印度、中南半島、中國西南一帶仍有野生的原雞。原雞的雞冠鮮艷,羽色亮麗,尾羽較長,整體說來,很像某些土雞。
原雞和家雞的學名都是Gallus gallus,牠們是同一個物種的不同亞種。以分佈中南半島和中國西南的滇南原雞來說,其亞種名為Gallus gallus spadiceus,而家雞為Gallus gallus domestica,可見牠們的親緣很近、很近。原雞和家雞交配,可以生下正常的子嗣。
過去學者們認為,約四千年前印度人將原雞馴化為家雞。近年來中國的學者提出另一種說法,認為家雞有好幾個起源地,中國是其中之一,而且中國馴化原雞的時間較印度早得多。
家雞經過幾千年飼養,品種多得難以統計。依照用途,約略分為蛋用種、肉用種和兼用種三大類。
蛋用種以來亨雞為主,年產卵量可高達三百個以上!簡直就是部產卵機器。來亨雞又分為若干品系,其中以白來亨雞飼養得最多。在台灣,我們吃的雞蛋,絕大多數來自來亨雞。
肉用種具有生長快的特性,養雞場最常飼養的羽毛白色的「白肉雞」,俗稱「童子雞」,飼養四十五天就可達到兩公斤!白肉雞肉質鬆軟,沒有嚼勁,人們還是喜歡吃傳統的土雞。可是土雞生長緩慢,人們就引進外形和土雞相似的肉用種,和土雞雜交,培養出「仿土雞」。至於真正的土雞,俗稱「放山雞」,也就是放養的土雞,肉質緊密,市場上並不多。
兼用種最常見的有洛島紅和蘆花雞,牠們長得快,下得的蛋也不少。此外還有些特殊品種,譬如中國的烏骨雞,是著名的藥用珍禽。中國的九斤黃,是一種大型肉用品種,蘆花雞、洛島紅等都有牠的血統。日本的長尾雞,是著名的觀賞品種。鬥雞的雞距發達,毛短皮厚,是用來賭賽的品種。
家雞除了食用,還有些特殊用途。舉例來說,家雞的孵化期只有二十一天,是研究胚胎學的好材料。雞的胚胎可用來生產疫苗,我們施打的流感疫苗就是用雞胚培養的,每一劑要用一個雞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