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高雄阿叔

發布日期:
作者: 柯玉雪。
點閱率:990
字型大小:

  高雄阿叔是阿公最喜歡的兒子。其他的阿叔也很孝順呀?為什麼阿公最喜歡他?是什麼原因?讓人費解。
  阿公娶過兩房,一共有十個兒女,六個是兒子,其中三個在家鄉種田,三個在外工作。只有高雄阿叔選擇去高雄工作,另外有一個阿姑嫁到高雄。年幼時父母鄉居務農,幾乎從未帶子女到外地玩,偶爾出一趟遠門,就是親戚家有婚喪喜慶。
  童年,我第一次去高雄,是阿姑嫁女兒,父親帶我去吃喜酒,親戚們還順便去逛了壽山公園。之後,青少女的我再去高雄,是姊姊們和表姊都在高雄工作,我也跟著去玩。而那一次,竟是賽洛馬超級颱風過境時;我在表姊的租處,看到整台機車被吹翻了的畫面。而之後高雄阿叔家辦喜事,也是颱風天……。陸續有許多堂哥、堂姊住到高雄,愈來越多親戚往住高雄,每有婚喪喜慶,親戚就會請遊覽車來嘉義縣,接故鄉的親人們去吃喜酒,因此,對我而言,高雄就是有著烈日艷陽、親戚居住和吃喜酒的地方。
  很多人誤以為我是高雄阿叔的女兒,原因有許多。高雄阿叔原來也是住在祖厝,並在家種田的。他們住的「伸手仔」(台語:指四合院中之一側房間,再延伸出去的房間)和我家的西廂房,地是連在一起的。阿叔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和我同年齡,在國中以前我們三個都玩在一起。這兩個堂弟的名字中間都有一個「三」字,是阿公親自幫他們取的名字。這「三」字的由來,是因為他門出生那段時間,阿叔、我爸和另一位遠親伯伯,「三」個人合夥做小生意,阿公覺得很好,就把這兩個男孫都用這「三」字來命名。
  幼年時,我真羨慕得緊,這「三」字命名的「榮耀」只給男孫子哩!我的名字中間那個字,偏偏比這「三」字多一豎一點。在我小小的心靈裡總是有一個疑問,兩個堂弟和姊姊們都是由阿公親自命名,為什麼只有我不是阿公親自命名?因此,我也很羨慕姊姊們的名字,中間那個字有「惠」有「秀」的,尤其希望自己的名字中間那個字有「三」這個字。實在是童年時期,我總是和兩個叫「三」b和「三」c的堂弟一起玩,為何我不是叫「三」a的呢?我們每天從早上玩到黃昏,太陽下山,他們倆就回「伸手仔」吃飯、洗澡和睡覺。我覺得我們是一個團隊,很希望自己也是叫「三」什麼的,玩了一天之後,也能跟他們一起,回「伸手仔」吃飯、洗澡和睡覺。
  我中學沒畢業,阿叔和阿嬸先去高雄賣熟雞,賺了錢回來把祖厝蓋成新房子,之後叔嬸和兩個堂弟都搬去高雄,這位阿叔就變成高雄阿叔了;而阿公、阿嬤就住到高雄阿叔在祖厝原址新蓋的房子裡。
  農村的人純樸,是不輕易稱讚人的,相對於都市人對孩童肯定式的鼓勵教育,父母教養孩童是負面損益激將法。外出工作之前,從未被父母和親戚欣賞或稱讚過,以至於幼年時自我形象低落,缺乏自信心,總是自以為卑賤、多餘;從不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是珍貴的。當我找到第一份工作,領到人生中的第一次薪水,我拿錢回家時,給阿公、阿嬤包了一個紅包,各放兩千元。那時我一個月的薪水只有五千多元。高雄阿叔知道此事,在親戚間大大的稱讚我,反倒讓我不好意思。
  那時會想包紅包給他們,只因為《聖經》說:「初熟的果子要獻給上帝。」根據一些牧者的詮釋,初熟果子的奉獻是預告豐收、倍增的先知性行動,參考的《聖經》經文在申命記廿六章1-11節;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0-25節。據說「初熟果子的奉獻能讓信徒們經驗上帝,跟基督連結,自己先蒙了恩典,看見人的需要就補足需要。有一天,倏地就會結出一大片的果子!上帝永恆的心意是要看見一大片果子,一齊彰顯祂的榮耀,天上地下所有的都在基督裏合而為一。」這樣的境界很像中國哲學中的「天人合一」哩!其實那時很單純只想到他們是沒有工作能力,也是沒有收入的老人罷了。
  當我換了幾個工作之後,自己也結婚時,家族的長輩、平輩都反對,而且他們都很氣憤,有關我的婚事,五位叔叔和爸爸開家族會議,雖然最後勉強同意我的婚姻,但是,高雄阿叔是家族中最痛恨不公、不義的人,一旦家族中人遭遇什麼不公不義之事,他常常會跳出來,想要幫族人討回公道;若用網路用語來說,高雄阿叔是我們家族的「正義哥」。他氣憤此婚姻明顯對我不公不義,也只有他有勇氣,跳出來說話,他是親戚中唯一,一位直接來「勸說」,應該說激動勸說我的人,其他叔叔都是在家族會議表達看法。
  當時高雄阿叔說很多,具體說什麼話,我已不太記得,只記得他問我,「將來若是離婚,妳怎麼辦?……」可見,他極不看好這樁婚姻,才剛結婚,就要幫我想離婚的事了。我只記得,自己當然明白阿叔是關心我的,但是,即使是迷路之舉,「愛到卡慘死」(台語:指愛到無怨尤)反正已經結了,就只能盡量往好處去想了。
  高雄阿叔在家族中的「正義」行為很多,值得一提的事是,在阿嬤和阿公都過世後,阿叔最積極推動弟兄姊妹會聯誼,若有人灰心不參加,他會去了解並鼓勵其參加。這個會的構想是阿公自己提出來的,他生前用手寫在紙上,也算是他的遺囑。從阿公過世至今已經維持了近二十年,沒有一年間斷。由阿公的六個兒子(含其後代)輪流當會長、主辦,每年在清明節前後親人聚集、回鄉、一起省親和掃墓,結束之後,作感恩和懷念故人的禮拜,中餐以公費辦桌、聚餐,每年參加人數有兩百至四百多人不等。這一年期間有親人病痛或家中發生事故者,由會長或近距離的親人代表前去探訪、慰問,親人間彼此加油打氣,連結互助。 
  這種集會有如南宋朱熹改良自呂大鈞的「鄉約」,所創之「月旦集會讀約之禮」他自名為「增損呂氏鄉約」,應用到緬懷先人於家族聯誼互助之中,是群體之聯誼的最高境界,也是一種不退流行的結社和家族發揚團隊精神、關心彼此的行動,其精神透過高雄阿叔,已被我家族發揚光大。
  此親人會立基於基督教,與儒學有互通之處,救援的精神在於用各種方法幫助親人,自己有能力救就要去救,自己沒有能力就集合眾人的能力為之,再沒有辦法,就替他找公家或有能力的善心人士幫助他。其中患難相恤的項目所包括:水火、盜賊、疾病、死喪、孤弱、誣枉和貧乏七項,約中人據事情緩急,由本人、近者及知情者,告主事或同約給予救助,為少數疲、癃、殘、疾、恂、獨、鰥、寡者提供人道救濟。朱熹曾留給後世修改了呂大鈞的「鄉約」,也盛行在客家族群,我阿公和阿叔沒有受很高的教育,只有根據聖經,居然就與朱熹的理想不謀而合了。
  我的婚姻雖不被家人看好,卻沒有離婚維持了二十年,直到先夫過世。是好是歹,既是自己選的,我概括承受;我確實在其中受苦,也因而成長了。如今再回首,才越發知道親情之可貴,至今我仍感謝叔叔們的義憤,尤其是高雄阿叔的建言,如今我要說:「阿叔,你是對的。」只是我老得太快,而成長得太慢,辜負了叔叔們的關心。平常我喜歡投稿,叔叔們會跟我聊,他們看到我登出的文章。而高雄阿叔會把有刊登我文章的報紙留下來,等我回家鄉時拿給我看,鼓勵我寫得很好,並以我為榮,他常跟他的朋友說,這是他的晚輩寫的。
  與阿叔聊天時聽他提起,他喜歡研究風水之學,也曾去考「地理師」,年輕時從做過許多行業,認真打拚過。經由參加親人會,與親族人之互動,我終於知道為什阿公最喜歡高雄阿叔了,因為他不只關心自己的事,也熱心家族親人的事,他實踐阿公的家族聯結「鄉約」行動,為不公不義之事情願意跳出來討公道。
  想到自己有如此追求正義的長輩,真是幸運,感動之餘我很想說:「有阿叔,真好!」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