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莊園寫意
有一個時期,聽雅加達的文友在熱烈地說著「看石頭」的事,就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心想,石頭有什麼好看的?一直到2015年12月6日,才知道一般石頭不好看,但奇奇怪怪的石頭確實好看。
沈陳繡葳女士的「奇石莊園」好看。真是叫我們大開眼界。
當然,如果不是黃夫婦作為識途老馬,與莊園主稔熟,自告奮勇作為嚮導,事前將所有必要的細節聯繫好,連午餐也都給莊園主陳女士包下,我們也不會那樣有眼福,滿載而歸。
我們與袁霓夫婦、莎萍夫婦、碧珍、馬峰等人抵達時,是沈睿茂先生(沈太的公子)接待我們到接待室品茶吃花生,不久沈太才乘摩托車回來,她穿著紅格子長袖襯衫,一股逼人而來的英氣和豪邁感染了我們。據黃先生介紹,陳繡葳女士原是臺灣的,喜歡石頭,她和先生在印尼一起打造石頭王國,先生去世後,她繼續把他們的奇石莊園事業發展得紅紅火火,規模有加無減。目前所有展示的奇石、怪木、木雕刻、油畫等等,收藏價值高,也就具有了藝術欣賞、商業買賣兩種用途。我們慢慢地在莊園的幾個部分走了一圈,少說也花去了近兩個小時。陳繡葳莊主為我們介紹和講解了其中一些比較有特色的、不可思議的石頭。最「天方夜譚」的是有一種「活石」是有生命的,它被開採和運輸到展廳後,還會繼續「冒泡」,那些巨大的一個個都冒「泡」冒得非常古怪,好像大型的肥皂泡沫一樣,佈滿了大石的外表。地球上的石頭真是無奇不有,連石頭也會如大自然界的植物一樣,不斷成長,不斷發生變化,但如果我們聯想到地底下的火山也分「生火山」和「死火山」那也就不奇怪了!活火山既然會間歇性地爆發,活石頭會冒泡,不就是小事一樁嗎?
無法形容這個奇石莊園有多大,總之說它大得如同國家級莊園也不為過,恐怕這比說出它占地面積的具體平米更實在更形象,因為如果說出數字,你也很難去設想到底有多大。三大展銷品是奇石、怪木、藝術品。怪木就長在室外,大抵是從外國選購一些形狀特別的植物(如瓶子樹,在香港公園就有),供喜歡種栽的人士選購。奇石是這莊園的重中之重。照我看,又分為大、小兩大類,意思是,大者,大到需要動用多人或上下貨起重機才可以搬動的,而且購買物件非富即貴,所屬住宅縱然不是豪宅也要大到足夠讓這類大型奇石「站」得下;小者,或者做客廳裝飾,或者當案頭擺設,看上去養眼,增添幾分典雅;這也有點像小盆栽一樣,色調之美、造型之怪、紋理之奇,都足於引起賓客的話題,平添無數居家趣致。當然,最名貴的還是那種經過加工,扁扁平平的,上面雕刻了非常精細的花蟲鳥魚木石人物,作為屏風,在客廳那麼一站,你是什麼身份,都不必寫在臉和額頭上了。
當然,魄力最大的還是那些大型的。最初我見到那麼多,而且那麼怪,都以為貨源來自世界各國。問了「半個行家」、對石頭多少也有不少研究、博學的裕祥兄,才知道石頭大都是來自印尼各個島嶼的山地森林,以大輪船運到雅加達的。我們現在舒服地參觀,很難想像,當初開採的難度、運輸不知要歷經多少程式。有的石頭,紋理纖細優美精巧,堪稱鬼斧神工,人工是絕對製造不出一模一樣的;有的石頭粗細懸殊卻同生在一張臉上;有的石頭好似誰不小心倒了一桶七彩漆在上面,好像還在流動呢;有的長形巨石看得出,根本在幾千萬年前就是一顆樹,歷經歲月磨礪風雨吹打,終於「得道」成為樹的化石………我們怎能不相信滄海桑田、年深日久這些詞兒呢;有的雖然體積較小,但造型之奇特,你再生幾個超大的藝術腦袋,也設計不出想像力那樣超凡的、唯有大自然造物者才能造出的唯一藝術坯胎。人群裏有天才,原來大自然裏也有珍物。我們對於大自然,怎可以不敬畏萬分?在一個大廳內,我們看到了好多套經過加工的大石桌椅,相信也需要有相當面積的屋子才擺得下。
最後我們參觀的是「怪木」部分,這裏的木頭雕刻成各種藝術品,或大型的套裝檯椅,我們選了一套坐著拍照,陳莊主還走過來與我們合影留念。非常感謝黃先生一直待我們如兄弟姐妹一樣,體貼照顧得很周到,他美麗文靜的太太一直顧不了自己沒在鏡頭內,大公無私地為我們拍照。
參觀奇石莊園,啟發很大,起碼有二:一是行行出狀元,只要你堅持不懈,不斷鑽研,必然會對你感興趣的東西「挖掘」下去,獲得其真知和奧秘,「頑石」就會站成兩列向你俯首稱臣、鞠躬致敬,像陳莊主一樣坐擁石頭城,所有石頭都乖乖聽命於她;二是我們更應該敬畏大自然,說「人定勝天」畢竟是一種謊言而已,人很渺小,勝天的部分很少,上天有一隻魔手,神奇地「造物」,大自然才是我們真正偉大的主人,我們要保護好大自然,才能更好地生存。